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当年诸葛亮给刘备定下了一个战略就是“跨有荆益”,这个时候的益州一直在刘璋手里,直到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开始争夺益州。如果这个时候曹操在背后捅一刀子,刘备估计别说鼎足天下,是不是还能活下去都是未知数,但是这个时候孙权却帮他解了围。孙权对曹操的进攻让其感觉到自己需要先解决孙吴的问题才能考虑刘备。
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在濡须口修建濡须坞,并且将治所迁移到了建业,建业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濡须坞是修建在两座山之间的水口上,是在吕蒙的建议下修建的,用来防御曹操的水军进攻。曹操于建安十八年(213年),起兵40万进攻孙权的濡须坞,并且生擒孙权的大将公孙阳。孙权亲领7万大军与曹操死磕。可以看出就在刘备和刘璋在益州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曹操在死磕孙权。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相比起刘备,孙权才是曹操认为的心头大患。
当年曹操消灭吕布,陈登建议曹操应该早日进攻江东,免得江东孙氏做大。当时江东还是孙策时期,孙策凭借500人渡江,在江东建立起基业,但是当时还立足未稳。而曹操之所以没有进攻江东是因为在河北有更大的敌人,就是袁绍。
后来曹操基本平定了河北,袁谭逃跑到乌桓。这个时候是可以进攻江东的,而曹操选择了远征乌桓。在这一问题上曹操的多数谋士都士反对的,只有郭嘉支持。远征乌桓非常艰难,可以说是一个冒险之举,郭嘉也死在了路上。曹操从乌桓回来之后重赏了当初阻止他远征乌桓的人,并且说这次战胜乌桓实属侥幸,冒了很大的险,并且希望这些人以后有不同意见要大胆地提出。这算曹操给了孙权第二次做大的机会。
刘表死后,荆州投降,当时对曹操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江东孙权。关西的马腾韩遂,虽然作战勇猛,但是都是有勇无谋之辈。益州刘璋更不用说是个软弱无能的人。汉中张鲁是个靠道教统治的天师,他本来就没有跟曹操死磕的想法。然而曹操在这个时候显然是过于自信了,认为平定孙权之后天下就基本上可以轻松的统一了。然而就是这关键的一战,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赤壁之战后,刘备靠着自己积蓄的实力以及与孙权的同盟关系,或者说当时刘备是臣服于孙权,刘备获得了荆州的大部分土地。这使得局势变化到了荆州投降之前,或者说对曹操而言比荆州投降之前更糟糕的局势。然而此时最大的威胁仍然是孙权,而不是刘备。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再次进攻孙权之前,做了一件事情,就是逼反了关西诸将。曹操命令司隶校尉钟繇和夏侯渊各自率领一队人马,从关中借道进攻汉中。这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样做会逼反关西众将,让马超韩遂等人造反。而曹操却不回答他们,照样进攻汉中的计划。结果就是马超以及关西各镇的将领纷纷造反,他们找到韩遂,让他作为盟主,起兵抗曹。关西联军一共十部,以韩遂和马超为首领,占据潼关有利地形,曹操却笑了。原来曹操觉得关西军阀众多,各个击破需要很长时间,故意想把他们集合在一起消灭。曹操亲率大军与韩遂马超在潼关一战,曹操使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一方面命人在潼关下虚张声势,另外一面派人在离潼关很远的地方渡过黄河。曹军占领黄河西岸之后,大军开始逐渐渡河,潼关的关西联军失去了关口的优势,后撤到渭水以南。曹操在渭南又成功反间韩遂与马超,最后的结果是造反的关西十将,死的死,逃的逃。
潼关之战后,只是大大地重创了关西军阀的实力,成宜,李堪当时就被乱军杀死了。有些人逃到了汉中张鲁那里,马超韩遂已经被离间。逃回凉州之后,马超又纠集了部队,而且张鲁也派人支援他。而曹操在潼关之战胜利之后,就留夏侯渊驻守长安,由夏侯渊负责平定关西的余寇。而他自己则返回许都,准备进攻孙权。
在刘备和刘璋撕破脸的这段时间里面,夏侯渊在凉州与马超周旋,而曹操在濡须口与孙权死磕。最终的结果是夏侯渊平定了凉州,马超投奔张鲁。曹操在濡须口与孙权死磕不成,到了第二年春天,叹息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于是领兵撤回了。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刘备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表里”之辨——从战绩差异看战略与战术的互补性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