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正史中的魏延是怎么死的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正史中魏延的死法确实和《三国演义》中的大不一样,有很大差异。
先说三国演义中,魏延的死法。
诸葛亮五丈原临终之时,留下遗计,命令魏延断后,全军依次拔营退却。费祎来见魏延,手持兵符,秘密告知魏延,诸葛丞相已经于昨夜三更逝世,现在下令全军退却,请魏将军断后。
魏延却道,诸葛丞相虽然已经故去,但是我魏延还在啊。我统领大军去打司马懿,把司马懿干掉不就行了?怎么能因为诸葛亮一个人的生死,去耽搁蜀国的军国大事呢?
魏延又问费祎,诸葛丞相已经死去,现在你的兵符是谁给你的?
费祎回答,是丞相长史杨仪发下的兵符。
魏延闻听大怒,觉得简直是耻辱。为什么呢?
原来,这个丞相长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丞相的秘书长。魏延此时的地位,已经是南郑候,征北大将军,前将军,此时五虎大将已经凋零,魏延就是蜀国最重要最厉害的统兵大将。
但是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历来不对付,互相看不惯。用现在的话说,是势同水火,有魏无杨,有杨无魏。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尚且可以依靠自己巨大的威望压服这两个重要官员,但是现在诸葛亮一死,魏延和杨仪巨大的分歧马上就暴露出来了。
这两个人的重要之处在于,杨仪是诸葛亮的秘书长,现在诸葛亮死去,杨仪代理诸葛亮的权力,掌握着全军兵符,等于是帅;而魏延是最重要的大将,所部都是蜀国战斗力最强的精兵强将。
将帅不和,立马玩完的节奏。
于是,魏延就和费祎说道,我是蜀汉的统兵大将,无论是爵位还是职位,都在杨仪之上,现在怎么能接受长史杨仪的命令,去给杨仪断后呢?
费祎这人脑子特会来事儿,马上顺着魏延的思路接茬:您说得有道理啊!然而现在不能轻易出动,让敌人耻笑啊。要不这么着,我回去和杨仪商量一下,劝劝他,让他把兵权让给你,你看咋样?
魏延一听,有道理!于是就放费祎回去,期望费祎给他当说客。
费祎从魏延处脱身,赶紧回来见杨仪,把魏延的话都告诉杨仪了。可见费祎的智商,那也是一流的,难怪后来能做蜀国丞相。
杨仪说道,诸葛丞相临终的时候,曾经秘密叮嘱我说,魏延肯定有不听将令造反的想法。今天我派你拿兵符去见魏延,就是要试一下魏延的真心。现在果然被诸葛丞相料中,魏延要反。
于是杨仪率领亲兵护卫着诸葛亮的灵柩先走,命令姜维断后,全军按照诸葛亮的命令,有秩序地慢慢退却回蜀。
魏延在自己的营寨中,左等右等不见费祎回信,心里就疑惑, 命令马岱带领十多个骑兵来探听消息。马岱回报说,大军以姜维断后,大部分已经退回去了。
于是魏延大怒,说道,(杨仪)这小子居然敢欺骗我,我一定要杀了他!
回头对马岱说,你肯帮助我吗?马岱说道,我平时也一直恨杨仪,现在我愿意帮助魏将军一起攻打杨仪!
于是魏延带领本部兵马,向南行进,抄近路赶到杨仪的前面,然后把栈道烧毁,拦住杨仪所部,和杨仪所部军马对峙。
杨仪说道,魏延果然反了。现在怎么办?费祎说道,魏延肯定派人往成都送信,我们现在也派人抄小路往成都给皇帝送信。姜维说,此地有个槎山小路,我们可以从这条路行进,避开被烧掉的栈道。于是杨仪率部向槎山小路进军。
后主在成都宫中,一会接到魏延的奏章,告知杨仪反了,一会接到杨仪的奏章,告知魏延反了。双方互相告御状,也不知道到底谁反了。后来费祎赶回成都,后主才知道怎么回事,于是派董允去魏延军中劝说魏延。
再说魏延在这里守着杨仪,没想到杨仪和姜维抄小路绕过自己的堵截,奔向汉中而去了。杨仪派何平带领三千人马,去挑战魏延,何平在阵前说道,诸葛丞相生前对大家多好,现在丞相故去,大家别跟着魏延造反!于是魏延所部散去大半,剩下人马不多了。魏延出战,何平败走。
魏延回顾自己阵营,发现马岱的三百人整整齐齐,一个也没跑,于是很感动,这个马岱真仗义啊!于是和马岱商议,咱们投魏国去,咋样?马岱说,我不同意您的想法。您是个智勇双全的人才,蜀国没有人能够相比,应该先取汉中,再取西川,自成一番事业!
于是魏延和马岱率兵进攻姜维据守的南郑。姜维不敢匹敌,向杨仪请教计策。杨仪说道,诸葛丞相临终留有锦囊妙计,说道如果魏延造反,临阵打开就有办法。于是取出锦囊,发现上面写着,只有和魏延战场对阵的时候才能打开。
于是姜维大喜,率领兵马,出城相战。杨仪临阵打开锦囊,发现里面写着。。。
于是杨仪依照诸葛亮的计策,上前问魏延,说道:
诸葛丞相活着的时候,知道你以后一定会造反,叫我做准备,今天果然应验了,你果然反了。你敢在马上连续叫三声,谁敢杀我,我就献出汉中的城池给你!
魏延大笑,如果诸葛孔明活着,我还怕他三分。现在他死了,这个天下谁是我的对手?别说三声,三万声我也不怕!
于是魏延在马上大叫三声,谁敢杀我?
就听身后一人说道,我敢杀你!然后手起刀落,把魏延斩落马下!
看这人,却是马岱。原来这都是诸葛亮活着的时候留下的计策,诸葛亮早就对马岱如此如此吩咐,关键时刻马岱一刀建功。
马岱这是属于三国时代的潜伏啊。
魏延死后,马岱和姜维合兵一处,报告后主魏延的死讯。后主追念魏延之前的功绩,仍然赐给棺椁让魏延下葬。
但是要看到,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么写魏延之死,还是要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其实里面破绽很多,这个计策最关键的人物是马岱,如果马岱关键时刻掉了链子,怎么办?再来个2号特工,潜伏备份?
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是综合吸收史书和民间传说,戏曲的内容,加工创作出来的。对于魏延之死,正史中的记载和三国演义中的记载,有何出入呢?
在晋朝人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关于魏延之死的记载是这样的:
秋天,诸葛亮病体沉重,于是秘密和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安排自己死去之后的退军安排,命令魏延所部军断后,姜维所部军在魏延之前;如果魏延不听从命令,那么大军就直接走,不必等魏延。
诸葛亮死去之后,封锁消息,秘不发丧。杨仪派费祎前去魏延军中探听魏延的想法,魏延就暴露了自己不想听杨仪节制,断后退军的意思,他说,丞相虽然死去,但是我还在。让丞相府的属官运送丞相灵柩回去即可,我自己率领众将作战,不能因为丞相一人之死,耽误了天下的大事啊。
于是和费祎一起商定军队留下继续准备和魏国作战的安排,命令费祎和自己一起联名写文书,告知蜀汉军众将。
费祎说,我回去给你劝劝杨长史,杨长史是文官,不懂军事作战,一定会听从你的意思的。
于是费祎出门骑马去了,魏延却又反悔放掉费祎,可是追赶也来不及了。
魏延派人打听杨仪所部的行为,才知道大家都按照诸葛亮的安排,各自引所部兵马依次有秩序的撤退了。
于是魏延大怒,带领所部绕到大军前面,烧毁栈道。杨仪和魏延各自上书给皇帝刘禅,告对方谋反。
后主刘禅询问蒋琬,董允,蒋琬和董允都保举杨仪而怀疑魏延。
杨仪率部另外砍伐开辟道路,昼夜赶路,紧跟着魏延大军行进。魏延先占据了南谷口,派兵袭击杨仪,杨仪派何平抵御。
何平在阵前说道,丞相刚刚死去,尸骨未寒,你们就敢做这样的事情啊!
魏延所部的士兵知道过错在于魏延,于是不想给魏延卖命,都散去了。魏延只带领自己的儿子等几个人一起向汉中逃亡。杨仪派遣马岱追击,在路上斩杀了魏延,把魏延首级送到杨仪帐前,杨仪起身踩踏着魏延的首级,说道,你这个庸奴啊,还能继续做坏事吗?随后就诛杀了魏延的三族。
当时,蒋琬带领宿卫诸营(皇帝的近卫军)的人马向北进军,接应处于困境的北伐大军,已经开拔走了几十里路,听到魏延死去的消息,就又返回了。
推究魏延的想法,没有去向北投降魏国,而是向南进军返回蜀国,只是向杀掉杨仪而已。平时诸位将领就一直不和睦,当时大家的议论,(诸葛亮死去)魏延一定会代替诸葛亮的职位,做蜀国丞相,魏延也是这样想,他的行为,并不能说是背叛蜀国。
总结一下,《三国志》的记载很靠谱,魏延如果向投降魏国,直接往北跑也就是了,为何向南堵截杨仪?并且还上书给后主刘禅,告发杨仪。
结合平时诸位将领不团结的情形,就知道,魏延只是反杨仪,而不是反蜀汉。
最大的区别,在于《三国演义》中,马岱是作为一个间谍,先和魏延虚与委蛇,然后关键时刻收到信号,反戈一击,击杀了魏延。
《三国志》中,马岱是听从杨仪号令的,在魏延部众散去,自身落单的情况下,追击斩杀了魏延,并且取其首级回报杨仪。
看了《三国志》中的记载,不由为魏延的下场一声叹息。就以杨慎的《临江仙》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 爵位之辨:诸葛亮、张飞封乡侯与关羽封亭侯的深层逻辑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封武乡侯、张飞封西乡侯,而关羽仅获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差异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含东汉末年爵位制度的严格规范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从爵位等级、军...
关羽 诸葛亮 2025-09-29 街亭之失:诸葛亮未亲守的战略抉择与战场应对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发动首次北伐,以赵云出箕谷为疑兵,亲率主力出祁山直取陇右。此时,街亭作为连接关中与陇右的咽喉要道,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节点。然而,诸葛...
赵云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