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一生最丢人的事情是什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孙渊的正式官职是魏国的扬烈将军领辽东太守,因此公孙渊对孙权上表称臣就已经相当于反叛了,魏明帝曹叡想要征讨他,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这时中领军杨暨推荐了殄夷将军兼汝南太守田豫,于是曹叡命田豫假节,都督青州军事,率水师战船渡海北上,同时命幽州刺史王雄走陆路,水路并进讨伐公孙渊。
公元232年3月,正赶上孙权派将军周贺出使辽东,曹叡得知周贺手下有百余艘战船,担心一旦江东水军与公孙渊联手,魏军很难取胜,因此便诏令田豫和王雄停止进军,田豫估计吴国的船只几个月后就会返回,肯定要经过成山,于是就率众军一路东行,在成山的险要之处布置兵力伏击。
同年九月,周贺带着战船,满载公孙渊进献的贡品和购买的骏马等货物启程返航,却不想在途经成山时遇到大风,战船都被吹到了岸边,起初将领们都讥讽田豫守株待兔、异想天开,可现在却都争先恐后地请求下海夺船,田豫站在高台上指挥众军迎敌,吴兵们无处可逃,全部被俘获,周贺也被田豫斩杀,得知到手的鸭子飞了,在建业望眼欲穿的孙权大感失望。
可不想同年底,公孙渊便派了校尉宿舒和阆中令孙综前来正式向孙权称臣,表示愿意做东吴的藩属国,并带来了一些貂皮和骏马做贡品,这是公孙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主动来向孙权献礼,他见到曹叡已有向辽东用兵的意图,因此心中惶惧,这才打算用小利将吴国引为外援,可孙权却一厢情愿地认为公孙渊是真心归附,从此不但战马问题可以得到彻底解决,就连辽东的土地也能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
所以孙权才会欣喜若狂地在给公孙渊的诏书中写道“普天一统,于是定矣”,言下之意简直就是得公孙渊者得天下了,在这件事上孙权表现得过于乐观,对公孙渊的褒奖也失去了限度,因而引起了朝中文武的一致不满,丞相顾雍联合百官一起劝劝说公孙渊不可信,只要派几百官兵将宿舒和孙综这两位辽东特使送回去,保障他们的安全即可,对公孙渊的恩宠不宜太过分,辅吴将军张昭也对孙权说,公孙渊背叛魏国,害怕被征讨,所以才远来求援,这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公孙渊改变意图,诛杀我们的使者,这不是要被天下人取笑吗?
但孙权通通不听,公元233年3月,孙权下旨敕封公孙渊为吴国的辽东太守兼青州牧,使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封燕王,并加九锡,同时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宴、将军虞咨、中郎将万泰、校尉裴潜和后将军贺齐的儿子贺达共领兵万余人护送两位辽东特使北归,同时赏赐给公孙渊的还有加九锡的全套礼器及金银财宝无数。
公孙渊见到这些奇珍异宝眼珠子都绿了,他没想到孙权竟然如此慷慨,但又怕接受了吴国的官职会招来魏国的大军,毕竟吴国远隔千里,而曹魏却近在咫尺,于是公孙渊便横下一条心,决定黑了孙权的兵马和物资,这支赐封使团规模十分庞大,不算1万多普通士兵,光是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员就达到了数百人,公孙渊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将这些官员们分散安置在辽东各县,张弥和贺达等人见公孙渊一拖再拖,迟迟不接受吴国的封号,这才起了疑心,可一切都为时已晚,他们想走已经走不了了,工作人员拒绝为其提供饮食,有的官员甚至需要靠当地百姓施舍才不至于饿死。
同年夏,公孙渊集结主力对使团发起进攻,太常张弥、执金吾许宴、将军虞咨、中郎将万泰、校尉裴潜等人全部被杀害,其余兵士近万人被收编,珠宝器物则尽数落入公孙渊囊中,公孙渊命人将吴国官员们的首级一起送往洛阳,还在奏表中称呼孙权为“吴贼”,被曹叡拜为大司马、持节、封乐浪公,这一波公孙渊落了个两面油光,不但发了财,还升了官儿,孙权则赔了个底儿掉。
他抑制不住心头的愤怒,准备派举国之兵亲征辽东,并咬牙切齿说的说,朕今年都快60了,人世间的艰难困苦还有什么没经历过,可不想却被鼠辈摆布愚弄,让人气愤至极,如果不亲自砍下这个鼠辈的头颅,我也没有脸再当这个皇帝了,就算是打败了,我也绝不后悔,上大将军陆逊、尚书仆射薛综。选曹尚书陆瑁等人极力劝阻,孙权这才收回成。
为《三国志》作注的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说,孙权不听满朝大臣的劝阻,一意孤行,竟然完全相信公孙渊,既没有谨慎地反复考虑,也没有详尽的备用方案,前去宣个旨,授个爵,竟然派去了1万人,这是何等的不爱惜民众,这是何等的昏庸暴虐,在这件事上,孙权简直堪称无道昏君。
自此这场从公孙康时代开始,由孙权亲自部署、亲自指挥,筹划了近二十年的辽东买马计划,以东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正式宣告破产,除了数不清的金银财宝、楼船战舰和大批优秀的文臣武将,还致使上万精锐有去无回,这种级别的损失也不次于一场大型战役的失利,其现眼程度甚至超过了逍遥精之战,因为被欺骗和戏弄要远比战场上失败更羞耻
自孙权继位以来,江东共参与了五次足可载入史册的大战,分别是赤壁之战、合肥之战、襄樊之战、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其中虽有胜有败,但五场战役全部加起来竟然还比不上这次买马亏的多,丢人啊!
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孙权七子的命运终章:权力漩涡中的血色悲歌在三国鼎立的宏大叙事中,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位五十二载、活到七十一岁的长寿帝王,其七个儿子的结局却如被狂风摧折的七株...
孙权 2025-09-10 诸葛亮南征:安定后方的战略远征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政权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北有曹魏虎视眈眈,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中四郡(越嶲、牂柯、益州、永昌)却爆发大...
孙权 诸葛亮 2025-08-28 孙权“孙十万”称号的由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军事调侃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孙权作为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闻名于世。然而,这位被曹操视为劲敌的君主,却因一场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军事行动,被后世冠以“...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8-12 孙匡字季佐:乱世中短暂绽放的宗室之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江东孙氏以勇毅与谋略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在孙坚、孙策、孙权等核心人物的光芒下,孙匡作为孙坚第四子、孙权胞弟,虽未在政治舞台上留下...
孙权 孙策 2025-07-29 三国胡综后代:家族传承与历史变迁中的枝繁叶茂三国时期,东吴官员胡综以文韬武略著称,其人生轨迹与孙权政权紧密交织。从少年避难江东的侍读,到掌管军国机要的侍中,胡综的仕途见证了东吴从割据到称帝的历程。而当这位...
孙权 2025-07-29 孙权七子:乱世中的命运浮沉在三国鼎立的波澜壮阔中,孙权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在江东建立起稳固的基业。然而,这位雄主身后,七位儿子的命运却如江水般跌宕起伏,折射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家族...
孙权 2025-07-28 凌统与甘宁:东吴双雄的武力与价值之辩在三国东吴的武将谱系中,凌统与甘宁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猛将。前者以忠勇孝义闻名,后者以悍勇善战著称,二人因杀父之仇结怨,又在孙权的调和下化干戈为玉帛,最终共同成为...
孙权 2025-07-28 东兴之战:魏国折戟沉沙的惨痛代价公元252年冬,曹魏权臣司马师借东吴孙权新丧之机,调集15万大军分三路南下,意图一举荡平江东。这场被后世称为“东兴之战”的战役,最终以魏军在东兴堤的惨败告终,其...
孙权 司马师 2025-07-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