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刘诶三顾茅庐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时二人谈论一些对话。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刘备:“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上文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隆中对》,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略规划,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战略规划之一,是潜伏在隆中观望天下的诸葛亮为蒙着头创业的刘备精心定制的专属产品。根据《隆中对》中描述的规划,蹉跎半生的刘备开始有了清晰的行动路线,并以此开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新战略。
《隆中对》的终极目标是复兴汉室,如果换成私人一点的语气,就是帮助刘备统一天下,可历史告诉我们的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刘备没能完成夙愿,遗憾的病逝于白帝城,原因是《隆中对》中的四条核心意见刘备只照办了三条,终于未能刻尽全功,《隆中对》中有哪四条核心意见?刘备最后忽视的那一条是什么?
一、当军阀有理,当军阀无罪
《隆中对》里,诸葛亮开篇就是“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实际上就是告诉刘备要正大光明地搞割据,刘备在遇见诸葛亮之前其实也干过这事,在徐州就割据过一段时间,只不过徐州的世家们没有把刘备当成真正的主公,没有地方世家的百分百支持,无法做根据地,勉强只能算是半割据,而且还被曹操赶出来。诸葛亮的意思谁都明白,先要找块地盘。
二、曹操和孙权头很铁,咱干不过
要找根据地,可大汉十三州都已经划分完毕,全怪刘备没本事,空挂着大汉皇叔兼左将军的名头,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诸葛亮只能重新规划,结论是北方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江东孙权:“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两家最厉害的头太铁,咱干不过,先放着吧,其余地方看看先。
三、必须要抢地盘,但是,柿子捡软的捏
头铁的干不过,诸葛亮重新找了两块地,都比较容易搞到手,领导人也都比较差劲,一块是荆州:“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另一块是益州:“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其实道理很简单,柿子要捡软的捏而已,很务实。但诸葛亮当时也吃的是荆州的饭,算不算荆奸?好在诸葛丞相当时还没有入仕,勉强也糊弄的过去。
四、恢复汉室的策略:敌不动我不动
在完成前面的目标后,刘备就有了争夺天下的实力,如何完成终极目标?诸葛亮也给出了意见,就四个字:“天下有变”,说穿了,就是“后发制人”,刘备即使占领了荆州和益州,底蕴和实力也比曹操、孙权差,要先巩固好内部的一切,再等待机会,敌不动我不动,最差也是割据荆、益,做个土皇帝也不错。
刘备苦心经营,完成了《隆中对》中四条意见中的前三条,虽然在整个执行的过程中和曾经的盟友东吴爱恨交加,但终究还是拿到了半个荆州、一个益州、一个汉中,本来形势大好,可成了土豪的刘备有些忘乎所以,忘记了“天下有变”的最高原则,搞了个敌未动我先动。
先是关羽在荆州主动挑衅曹魏,倾巢而出,连番大战,然后怒骂孙权,引来两面夹攻,兵败身亡,刘备在关羽死后,又愤怒的东征东吴,一场大火让刘备几乎全军覆没,两场失败让蜀汉元气大伤,逼得接手的诸葛亮都只能硬着头皮主动北伐,以战保蜀,结果是越打实力越弱,蜀汉也成为三国中最先灭亡的一国。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