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康熙王朝》还是《鹿鼎记》,鳌拜都是一个骗坏的角色,康熙智擒鳌拜的剧情更是其中的重头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是怎样的?他的结局又如何呢?
一、 皇太极时的“巴图鲁”
鳌拜的父辈很早就追随努尔哈赤起兵,鳌拜受其影响,年轻的时候就效命军营,他因为作战勇猛、敢于拼杀而屡立军功。
1637年,皇太极命令阿济格去进攻皮岛。在此之前,明军将领毛文龙退守到了皮岛,和关外的明朝军队互为响应,皇太极曾经多次派人攻打,却苦于久攻不下。
阿济格一向能征善战,深得皇太极器重,所以这次派他去攻打皮岛。
在这次攻打皮岛的战役中,年轻的鳌拜自告奋勇,主动承担起最为关键的后队攻岛重任,甚至不惜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事实证明鳌拜的确是异常勇猛,虽然明朝军队严阵以待,不等清军靠近就炮火齐发,攻击的清军队伍曾经出现短时混乱。
关键时刻,鳌拜挺身而出,在炮火之中不顾自身安危冲进明军阵地,身后的将士们这才一拥而上,攻克皮岛。
皇太极非常看重这次攻克皮岛的胜利,对参加战斗的将士们大力嘉奖,尤其是立下首功的鳌拜,他被晋升为三等男爵,赐号“巴图鲁”(满语,勇士)
在清军入关前后的几场重要战役中,鳌拜始终持续发扬自己勇猛果断的作战风格,多次立下赫赫战功。
到1643年,他被提升为镶黄旗的护军统领,手中握有重兵,在八旗将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 拥立皇太极之子
1643年,皇太极去世,因为他没有留下关于继承人的遗言,所以在他身后,他的长子豪格和异母弟多尔衮为之争执不已。
鳌拜作为镶黄旗的统领,和正黄旗的将领们一起,坚定地站在豪格一方。这倒不是他多么看好豪格,而是非常效忠于皇太极,认为继承人必须是皇太极的儿子,只有这样才可以报答皇太极对他们的恩情。
鳌拜对皇太极极其忠诚,即使是在凶狠强势、咄咄逼人的多尔衮面前,他也没有丝毫退缩和让步,大有威胁多尔衮不得觊觎帝位的势头。

多尔衮画像,网络图
在这种情势下,多尔衮虽然不敢武力争夺,但是他显然也不想让和自己旗鼓相当的豪格上位,于是他退而求其次,提议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6岁的福临。
对这个提议,以鳌拜为首的“保皇(太极)派”将领们没有理由反对,豪格虽然悻悻落选,但是也没理由反对,于是福临即位,是为顺治。
多尔衮虽然没有成功上位,但是他做了摄政王,拥有绝对的权势,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处置和自己作对的人。
豪格首当其冲。1648年,豪格被多尔衮构陷入狱,不久就死于狱中。
曾经坚决拥护豪格的鳌拜自然也成为多尔衮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多尔衮摄政的7年时间里,鳌拜因为各种原因多次获罪,他屡次被罚银、被革职,甚至被论死,但是在多尔衮的强力打压下,鳌拜居然每次都能化险为夷,顽固地活了下来。
1650年,多尔衮病逝。
鳌拜终于等到了顺治亲政。
三、 顺治的心腹重臣
1650年十一月,14岁的顺治亲政,他曾经多次听人说起过鳌拜为拥立先帝之子而做的努力,所以对鳌拜非常敬重,把他看作可以倚重的心腹重臣。
此时的鳌拜远远不像后来专权时那样飞扬跋扈,他以一种十分谦恭的姿态随侍在顺治身边,和年轻的君王商讨和处理国家事务;发挥自己武将的特长,亲自教授武进士的骑射之术。
对孝庄文皇后,鳌拜也表现得十分恭敬,孝庄生病的时候,他甚至会不顾自己身体,随时侍候在宫中。
顺治所看到的,是一个忠心耿耿、战功赫赫的功臣形象。
四、 名列辅政大臣
1661年,顺治崩,按照他的遗诏,皇三子玄烨即位,是为康熙。
顺治在自己即位之初,受够了多尔衮独立摄政的专横,所以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指定了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

康熙和四位辅政大臣,网络图
后来的事实证明,即使是指定了四个人,可是如果其中一个人极度强势,那早晚还是会形成一家独大、一人专权的局面。
很快,鳌拜就成为康熙时期的多尔衮,他骄横跋扈,自重专权,为了维护自己的专权地位,不惜想方设法残害异己,即使康熙非常明确地没有同意他的奏请,他仍然会无所顾忌地假传圣旨,把反对自己的官员处死。
1667年,14岁的康熙遵循先帝先例开始亲政。
此时,四位辅政大臣之中,索尼病死,苏克萨哈成为辅臣之首。
眼看鳌拜势焰太盛,康熙难以应对,苏克萨哈主动上奏,请求解除自己的辅臣之任,以还政于康熙。
他想以此举推动鳌拜和遏必隆,让他们像他一样主动辞任。
可是苏克萨哈的这一举动却惹怒了鳌拜,他像当初的多尔衮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给苏克萨哈罗织了一系列罪名,想要置苏克萨哈于死地。
少年康熙极力保全苏克萨哈,鳌拜此时却露出一介武夫的凶悍,他甚至敢在皇帝面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完全是要和康熙分庭抗礼的样子。
最后,苏克萨哈被处以绞刑,并连累全族被诛杀。
五、计擒鳌拜
康熙对鳌拜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但是他知道,鳌拜把持朝政时间太长,朝廷内外,甚至自己身边都有他的党羽,要想除掉鳌拜,他必须先稳定局势,不能让鳌拜产生任何怀疑。
于是,像小说和电视剧中的剧情一样,康熙亲自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武士,让他们每天在宫里练习布库为戏。
布库,是满语,就是摔跤,一直是清皇室中比较重视的活动。
鳌拜以为康熙少年心性,沉迷于这种活动,他不以为意,反倒为康熙耽于游乐而颇感满意。
直到两年之后,康熙召鳌拜入宫,让自己训练多日的少年侍卫们和这位“满洲第一勇士”来了一场近身搏斗。
这时候的鳌拜年近六旬,即便他年轻时再如何勇猛,多年的养尊处优,再加上之前曾经在多场战役中多处受伤,现在的他怎么可能是一群生龙活虎一样的侍卫们的对手?
最后结果自然是以鳌拜被擒告终。
1629年冬,后金(清朝前身)汗皇太极率十万大军突破长城防线,直逼北京城下。这场被称为“己巳之变”的战役,因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千里驰援而成为明末战争史的关键转折点...
皇太极的皇后 袁崇焕 2025-10-16 爵位稀缺的密码:清初封爵制度背后的权力逻辑与政治平衡清朝初期,宗室与功臣的封爵现象远少于后世想象。从努尔哈赤起兵至顺治年间,获得“王”“郡王”“贝勒”等高等爵位者屈指可数,多数宗室仅以“宗室”身份存在,功臣封爵更...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13 鳌拜手握重兵却未造反:权力困局下的忠诚与现实公元1669年,康熙帝以“布库戏”为名诱捕鳌拜,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变终结了鳌拜的权臣生涯。作为清朝三代元勋、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在皇太极、顺治两朝立下赫赫战功,更在...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10 兄弟阋墙与权力更迭:代善与多尔衮的宗室权力博弈在清初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爱新觉罗·代善与爱新觉罗·多尔衮作为努尔哈赤家族的核心成员,其关系贯穿了后金至清朝政权交接的关键节点。从血缘纽带到权力角逐,从战场协...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9-24 哲哲皇后:五十一载春秋,见证大清开国风云哲哲皇后,这位出身蒙古科尔沁部落的传奇女性,以五十一载春秋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作为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她不仅是满蒙联姻的典范,更是大清王朝首位中宫皇后,其...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23 努尔哈赤的情感谜题:阿巴亥——权力漩涡中的挚爱悲歌在清朝开国君主努尔哈赤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其情感世界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尽管史书记载他共有十六位妻妾,但关于“最爱之人”的争议从未停歇。从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到权力斗...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阿巴亥 2025-09-18 尼堪外兰之女与李如柏的复杂纠葛:历史与戏剧的交织在明清交替的动荡岁月中,尼堪外兰、李如柏与努尔哈赤三方的恩怨纠葛,不仅深刻影响了辽东的政治格局,更衍生出一段充满争议的情感传奇——尼堪外兰的女儿是否曾成为李如柏...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尼堪外兰 2025-09-15 明末熊廷弼:军事天才与政治悲剧的双重镜像在明末风雨飘摇的辽东战场上,熊廷弼以“铁血书生”的姿态横空出世,用三年时间重建辽东防线,令皇太极感叹“熊经略在,安敢南顾”。然而,这位被后世称为“唯一能扼杀后金...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2 布喜娅玛拉与皇太极:历史与虚构的交织之问在女真族的历史长河中,布喜娅玛拉(即东哥)与皇太极的名字常被并提,但二人是否真正有过情感联结或婚姻关系,需从历史与文学两个维度进行辨析。一、历史真相:布喜娅玛拉...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0 和硕公主与固伦公主:清朝皇室嫡庶之别的具象化符号在清朝的公主等级体系中,“和硕”与“固伦”不仅是两个封号,更是皇室嫡庶制度的具象化符号。自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仿明制确立公主等级制度以来,这两个封号始终承载着...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0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