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为您讲解
在东吴,有一位很特殊的人物,他既没有关羽降龙伏虎的武艺,也没有诸葛亮提兵布阵的计谋,在大多数读者眼中,他只是一个忠厚平庸的老实人。
然而,他却于东汉群雄四起的乱世中,散财结贤,收获了周瑜这样的挚友。
他在早于诸葛亮七年之时,便提出了可与《隆中对》相媲美的战略构想(榻上策)。
他在曹操大军压境之时力排众议,使吴蜀缔造钢铁联盟。
一:《三国演义》吴国鲁肃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鲁肃这一形象近年来研究者关注日多。
鲁肃一直被认为是孙吴集团的主要人物,以前多定位为“忠厚长者”, 而如今翻案渐兴,又有了夸大的倾向。
其实没有必要刻意挖掘文中机窍,鲁肃也是一个人,是个政治家,他具备战略家的品质,他有聪慧也有不足。
鲁肃即将出场时作者借周瑜之口简单介绍:“姓鲁,名肃,字子敬,临淮东川人也。此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早年丧父,侍母至孝。其家极富,尝散财以济贫乏……”(《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孝”是其文化背景中有德者的标志,诸葛瑾也“侍母至孝”,徐庶更为一“孝”终生不展其才。
仗义疏财也是富人的一个德行,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资助刘、关、张征黄巾军的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和资助曹操讨董卓的孝廉卫弘。
这两点只能说明鲁肃有德,所以关键在于“胸怀韬略,腹隐机谋”八字, 尤其一个“隐”直接暗示了他大智若愚的特点。
鲁肃“愚”于小事,全局上则是一流战略家。
他为孙权分析天下大势:“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无法“为桓、文之事”。
又“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鲁肃说了两点:一是曹氏强大,刘氏衰微,孙权不可中兴汉室,只能自称帝王。
二是如今形势俨然鼎足三分,即曹操、孙权、刘表,其余皆不足虑,且三家中刘表较弱,所以孙权应该趁此时曹操无暇南顾吞并刘表,与之南北对峙,建号称孤,再图天下。
这使孙吴战略第一个目标便锁定了荆州。
荆州位当冲要,乃用武之地,其主刘表却是一庸才。
再看江左,东濒大海,南接荒蛮,北邻先为袁术后是曹操,皆兵多粮足而不可争锋,惟有西取荆襄,否则只能蜗居一角不得展足。
于是经过两年准备,于建安七年孙权打败黄祖,至建安八年再次出兵,消灭黄祖,一度占领江夏。
二:吴国鲁肃的为人哲学
鲁肃大智若愚,是孙吴集团战略方针的制定者,有人把他与诸葛亮、曹操、司马懿并列为四大战略家,这是比较客观的。
与另外三人相比,鲁肃又有明显不足。
首先他缺少军事指挥才能,江东的诸多具体战斗他几乎都未亲身参加,即便是赤壁一 战也只是与阚泽等文人守寨而已,“伏路把关饶子敬”不过是诸葛亮的一句戏言。
政治上他更是具战略眼光,疏于战术,以致其方针在执行中往往因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而陷入窘境。
另外,他忠厚木讷,不比诸葛亮等人灵活机变、俐齿灵牙,外交上吃尽苦头。
但是,鲁肃出色的完成了江东集团所赋予他的任务。这就涉及到了鲁肃的文本意义,主要有三点。
第一,鲁肃形象使得曹、刘、孙三家在人才实力上保持平衡,这是三分的关键。
曹操自不必说,堪称前后数十个军阀人才最盛者。刘备兼有“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的卧龙、凤雏,关、张、 赵、马、黄、魏皆乃世之名将。
孙权集团周瑜、吕蒙堪当统帅,甘宁、太史慈可充勇士,但若与曹、刘争雄上尚需一个目光长远的战略家,那就是鲁肃。
惟有如此,才不致为曹、刘所吞,又为适时称帝奠定了基础。
第二,缔造和维护孙刘联盟。
鲁肃不但是江东唯一能与诸葛亮主持联盟的人,还要应对孙权、周瑜、诸葛亮、关羽等人的种种有损联盟的行为,并独自解决由此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第三,鲁肃的活动客观上促成了天下三分。
三分的关键在于荆州,刘备无家可归时他把荆州“借”刘备,维护孙刘之间的和平,给刘备提供了积蓄力量的机会。
鲁肃死后孙权才袭下荆州,但刘备已经稳坐东西二川。孙权也因适时得到荆州,保证了自己的实力。
此时,三家实力接近均衡。也就是说,鲁肃去世的时间对三分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
然而,随着鲁肃的去世,孙刘联盟也正式结束。即便蜀建兴元年后孙刘第二次结盟,双方也只是停留在邻里和睦的限度上。
在伐魏问题上,司马懿就曾一针见血指出:“孔明尝思报长亭之仇,非不欲吞吴也,只恐中原乘虚击彼,故暂与东吴结盟。陆逊亦知其意,故假作兴兵之势以应之,实是坐观成败耳。(《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
陆逊也说:“既与同盟,不得不从。今却虚作起兵之势,遥与西蜀为应。待孔明攻魏急,吾可乘虚取中原也”。
而诸葛亮北伐,即“檄李严等守川口,以拒东吴”(《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军阀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 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吕蒙之死:历史真相与阴谋论的博弈公元219年,东吴名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奇袭荆州,斩杀关羽、定鼎南郡,成就三国史上经典战例。然而,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却在次年骤然离世,民间关于其死因的猜测与阴谋...
关羽 吕蒙 2025-09-29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