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民以食为天,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吃货苏东坡
可见苏轼是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吃货,不但是讲述了怎么弄,还自管自的吃了个饱。要知道当时的苏轼正在被贬期间,哪一个诗人不是在喝着酒抒发心中苦闷,唯独他还在嫌弃别人不知道吃,不如做自己动手来的痛快。所以吃货的心和嘴,都是无人可挡的。当然还有因为吃而惹来杀生之祸的,“食指大动”这一成语的来源说的就是一个吃货。
这一典故出自《左传》,说的就是公子宋因为贪吃搭上了性命的故事,所以古代人对吃真的是很有着独特的情怀。但是我们换言之今日,宅男宅女的出现使得外卖行业发达异常。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象,那么在古代,人们偷懒但又想要一饱口福,是不是也有着外卖呢?
外卖行业实际上就是在中国兴起的,西方国家生活精致,一般都走的私厨这一套。哪怕是到了后来近现代也只是有着披萨等外卖而已,实际上中国古人在外卖上所产生的的智慧自古有之。在
《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中就说道:“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这其实说的就是宋朝时外卖行业发达的景象。
而且这一现象并不只是限于平民,宋朝时的宋孝宗就是外卖的忠实粉丝。曾经宋孝宗还因为贪吃而导致腹泻,这可把朝廷大臣们吓了个不轻。尤其一个皇帝放着御膳房不用,非要喜欢去民间吃东西,不知道当时御膳房的大厨们会作何感想。而且宋孝宗还是个移动的人体广告,从来都不白吃,吃完还要来个五星好评加推荐。
淳熙五年(1178年)二月初一,宋孝宗到德寿宫问安太上皇(赵构),宋孝宗就派内侍到民间市场上去买汴京人制作的菜肴。其中包含了一些当时的“网红”菜式:
“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
皇帝享用完了以后,还要连忙说:“
此皆京师旧人。”
意思就是这才是老味道,老字号。
当然古代外卖行业的发达无不和当时饮食行业发展的兴起有关,虽然说宋朝是个多灾多难的年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宋朝时经济发展的迅速。《梦梁录》中描绘过这一景象:
“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
。所以说这样繁荣的景象,“用心良苦”的店家老板们又怎么可能不去开动小脑筋,搞搞外卖服务呢?
而等到了明清时期,外卖行业也逐渐趋向成熟。不但是单纯的送餐,还有着整体打包的宴席服务。其精巧到了固定的餐具样式,整套的服务流程,从宴席的开始到最后送客,配套服务可以说是行云流水般流畅。这一服务也被称为是筵会假赁 ,其记录在《东京梦华录》之中:
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 吃食下酒,自有厨司。以至托盘、下请书、安排坐次、尊前执事、歌说劝酒,谓 之“白席人”。总谓之“四司人”。欲就园馆亭榭寺院游赏命客之类,举意便办, 亦各有地分,承揽排备,自有则例,亦不敢过越取钱。虽百十分,厅馆整肃,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
等到清末明初之时,外卖也开始有了等级之分,而且等级严格,各个饮食行业巨头们都信奉着原则。其中分为正店、脚店、分荣三种。正店如其名,说的就是一些高档星级酒楼。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那些达官显贵,或者是富贵豪绅。而且正店也有着自己的服务流程,一般都是不送外卖的,只是会承接一些酒席宴会。
《东京梦华录·酒楼》中:“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馀皆谓之脚店,卖贵细下酒,迎接中贵饮食。”
说的正是脚店。而这一类则属于烧菜馆一类,中档消费。而且会提供外卖服务,但一般会有起送价,所以也不是一般寻常人家可以随便点的。
分荣则是最为常见的大排档,其来者不拒,外卖更是如风火轮一般迅速。随叫随到不说,还能保证食材新鲜。甚至在那时候就有了专门配送外卖的分荣,这就像是现在的某团一样,有许多店家都只靠为外卖来赚钱。所以说古人的智慧和思维往往都是很超前的,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
在古代外卖行业与现今想比,无非只是点餐方式和送餐方式有了区别而已。在古代点餐全靠吼,送餐全靠走。但是相比起现在来说,古代的食材及用料都十分考究。而现在很多的外卖商家只是为了赚钱而不顾健康,这也是为什么外卖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顾客吃了不干净的还要花钱,而商家违背着自己的良心去做无良产品。外卖横行的风气并不是说不好,而是其对健康的影响实在是令人深恶痛绝。其中所包含的问题就有着这么几种:
价格低廉,食材低劣。
为了加速,烹饪时间不充足。
外卖包装材料劣质。
烹饪环境本身就不卫生,甚至无证商家经营。
一个手机就能解决大部分生活需求
可以说这类问题屡见不鲜,这也让很多老一辈人感到心慌。甚至很多人都说这一代人是被毁掉的一代,一个手机基本上解决了全部的生活需求。但实际上错的并不是外卖行业本身,而是背后别有用心的敛财者。假如说能够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外卖的便捷也没有什么不可取之处。科技本身就是用来便捷人类生活的,只要我们理性对待不滥用,那么这就只是图个方便而已。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豪放派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烈日,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奔放不羁的情感与超越世俗的格局,打破了婉约派“为情而造文”的细腻框架。从苏轼“大江东去...
苏轼 2025-09-09 黄庭坚诗词: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黄庭坚,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庭坚的诗词,以其独...
苏轼 2025-09-01 北宋诗人张耒的诗:平易中的深沉与苍茫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大家如北斗耀空,而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虽在后世声名略逊于师友,却以独特的诗风与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宋诗长河中刻下不...
苏轼 2025-08-25 苏舜钦与苏轼:北宋文坛的“平行线”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舜钦与苏轼作为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常因同姓被误认为存在宗族关联。然而,通过梳理两人家世、生平与文学脉络,可清晰发现:二人除同姓外并无直接血缘...
苏轼 2025-08-25 苏轼最美的一首诗:在题西林壁中窥见永恒的智慧之光若以“美”为尺丈量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或许并非以辞藻华美取胜,却以哲思的深邃与意境的澄明,成为千年诗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首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13 苏轼对张耒的评价:文脉相承中的文学镜像与精神共鸣北宋文坛的星空中,苏轼与张耒的师徒情谊如北斗与长庚,既照亮了“苏门四学士”的文学天空,更在贬谪黄州的逆境中淬炼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独特的创作共生。苏轼对张耒的评价...
苏轼 2025-08-07 陈维崧贺新郎:清初词坛的豪放绝唱与时代悲歌在清初词坛的星空中,陈维崧以《贺新郎》系列词作独树一帜,其词风豪放中见沉郁,既承袭了苏轼、辛弃疾的雄浑气魄,又融入了明清易代之际的苍凉血泪。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词...
苏轼 辛弃疾 2025-08-06 乌台诗案:苏轼的文学劫难与北宋政坛的风暴眼在北宋熙宁变法与元丰更化的激荡浪潮中,一场以文字为导火索的政治风暴席卷文坛——乌台诗案。这场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的文字狱,不仅将苏轼推向生死边缘,...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04 王朝云:从侍女到侍妾,苏轼生命中的特殊存在在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中,王朝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她以侍妾的身份陪伴苏轼走过二十余载,其与苏轼家族的渊源常引发后人疑问:王朝云究竟是否为苏轼妻子的丫鬟?这一...
苏轼 王朝云 2025-07-22 梁师成口中的“小苏先生”:一段扑朔迷离的北宋往事北宋末年,宦官梁师成以“六贼”之一的身份活跃于宋徽宗朝堂,他权倾朝野,却因一个惊世骇俗的自称引发后世无尽猜测——他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更耐人寻味的是,梁师成口中...
宋徽宗 苏轼 2025-07-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