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为何还要扶持他?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不争气之时,往往都会用''阿斗''一词来形容他。可见,蜀汉后主刘禅的无能和昏庸形象在这千百年来,早就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后人对他的认知毕竟只是民间戏剧和小说演义的过度渲染导致的。可实际上,刘禅在历史上也并非就如我们想象中的这般无用。历代文人对于一个亡国之君,其评价向来不是很高,刘禅形象一度遭人贬低,也倒是在情理之中。
倒是不少读者对诸葛亮一直为刘禅尽忠效力而感到疑惑,既然刘禅这般的''扶不起'',那为何诸葛亮却还是要坚持辅佐他?结合当时情况来看,是有着几点原因在内的;
第一、诸葛亮为了报答先主厚待
首先,其实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诸葛亮也都不会去背叛刘禅的。如何诸葛亮真的做出什么不臣之举,那么他也不会被后世逐渐神化,成为忠臣的化身。其次,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对于先帝对其的礼遇,也由是感激;因此,诸葛亮对待刘禅的态度,也是对其抱有希望,尽管有时候刘禅有些错误,但是在诸葛亮的眼中,这都是可以纠正的小毛病。
第二、刘禅是在后期才''昏庸''的。
刘禅其实也并非让蜀汉朝臣失望,他在继位初期,其实也曾聪明好学的。但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少年心性,刘禅自然也不例外。他虽然贪玩了点,但是在诸葛亮的教导之下,也曾经给这位相父交过几张满意的答卷。
另外,刘禅也不是被刘备宠溺长大的。许多读者也都知道,刘禅从小过的日子并不是想象中的纵情享乐。反而是因为刘备四处奔袭,刘禅在这个过程中,也吃不过不少苦。而刘禅也正因为吃了这份苦,才真正知道蜀汉基业的不易。面对长辈的教导,刘禅心里也很清楚他们的用心。所以刘禅不仅略通一些文武,而且还知道民间百姓的生活不易,所以他在位之初,也做过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正因如此,诸葛亮才觉得刘禅可堪辅佐。
第三、刘禅并非是真的''扶不起''
前面提到过,小说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的能力,所以在蜀汉后期对刘禅的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贬低。但是纵观三国帝王来看,刘禅却是在位时期最长的一位皇帝,这也绝非是一个庸人能随随便便就做到的事情。刘禅之所以成为亡国之君,其实也不能怪他能力不足,其实当时的蜀国各种条件,也出现了衰退。
其一、蜀汉后期人才凋敝。首先,在此之前,蜀汉集团先是失去了荆州,后在夷陵一役中损失惨重。许多出身荆州的人才也都因此消亡怠尽了。其次,诸葛亮在当上丞相以后,无论处理大小事务,他都是亲自过手。也是因为这点原因,才导致了蜀汉集团没能够及时补充一批新的人才。此外,诸葛亮和先帝都是外来人员,因为担心出现臣壮欺主少的情况,所以并没有把目光放在川蜀之地。尽管蜀中出人杰,但还是没办法让诸葛亮完全信任。正因如此,诸葛亮北伐之时,他带领的一批将领,也都是来自荆州的一批老将。
其二、蜀汉地理位置不佳。
从蜀汉的地理位置来看,如果只是偏居在关中,也不是长久之策;但是若要进取,中途也会被曹魏给遏制住咽喉要道,行军难免会被动一些。所以蜀汉政权的后期发展,也难免会受到这些地理因素的影响,国力不容易提升。
其三、蜀汉内部朝臣不合。
诸葛亮去世以后,将自己的兵权交给了接班人姜维。但后者毕竟只是降将出身,所以刘禅也不可能像对待诸葛亮那样对待姜维。而不少人认为刘禅昏庸,是因为他宠幸宦官黄皓;但是如果站在刘禅的角度上来考虑,他这么做也无非是想平衡朝中的势力。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刘禅后来成为了灭国之君,这确实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蜀汉之所以灭亡,究其原因,也并非是因为刘禅的个人能力不足。如果刘禅真的是小说中说的那样昏聩,那么他也不可能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依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蜀国内部的安定。只是就当是情况来看,有些不利蜀汉发展的因素,也确实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直接被解决掉。所以在诸葛亮在世之时,对刘禅的目标也只是守成。而事实上,刘禅也完成了自己能力之内的事情,让本就衰退的蜀汉继续维持了几十年。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 爵位之辨:诸葛亮、张飞封乡侯与关羽封亭侯的深层逻辑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封武乡侯、张飞封西乡侯,而关羽仅获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差异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含东汉末年爵位制度的严格规范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从爵位等级、军...
关羽 诸葛亮 2025-09-29 街亭之失:诸葛亮未亲守的战略抉择与战场应对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发动首次北伐,以赵云出箕谷为疑兵,亲率主力出祁山直取陇右。此时,街亭作为连接关中与陇右的咽喉要道,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节点。然而,诸葛...
赵云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