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浃背”这一成语,源自西汉开国功臣周勃在朝堂上的窘迫经历。作为诛灭吕氏、拥立汉文帝的首功之臣,周勃却在一次政务问答中因答不出问题而紧张得汗湿衣背,最终辞去相位。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武将出身的周勃在治理国家时的局限,更折射出汉初政治权力的微妙平衡。
一、周勃的崛起:从武将到丞相的传奇
1. 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
周勃(?-前169年),泗水郡沛县人,早年以编织苇箔为生,后随刘邦起兵反秦。他弓马娴熟,在灭秦伐楚战争中屡建战功,被封为威武侯。楚汉之争时,他镇守关中要地,为刘邦提供稳定后方;汉朝建立后,又平定韩王信、陈豨等叛乱,官至太尉,成为刘邦临终前认定的“安刘氏天下者”。
2. 诛吕安刘的关键角色
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合谋,夺取吕禄军权,诛灭吕氏家族,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汉文帝)。因功被封为右丞相,位极人臣,达到人生巅峰。
二、朝堂问答:汗流浃背的经典场景
1. 汉文帝的突然发问
据《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即位后,逐渐熟悉政务。一日朝会,他突然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审理的案件有多少?”周勃愣住,低头答“不知”。文帝又问:“一年钱粮收支几何?”周勃仍无法回答,急得“汗流浃背,湿透衣衫”。
2. 陈平的机智应对
文帝转而询问左丞相陈平。陈平答:“这些事务各有主管官员。问案件可寻廷尉,问钱粮可问治粟内史。”文帝追问:“那你身为丞相,职责何在?”陈平从容道:“丞相上佐天子调理阴阳,下育万物,外镇四夷,内亲百姓,使百官各尽其职。”文帝点头称善。
3. 周勃的辞职与反思
事后,周勃深感羞愧,对陈平叹道:“你为何不早教我这些?”陈平反问:“你身居相位,怎会不知职责?”周勃自知才不如人,遂以病为由辞去右丞相之职,由陈平独任丞相。
三、汗流浃背的原因:武将与文官的碰撞
1. 身份错位:武将出身的政务短板
周勃以军功起家,长于战场厮杀,却疏于行政事务。汉初丞相需统筹全局,而周勃仍以武将思维处理政务,面对具体数据时自然力不从心。
2. 职责认知的差异
陈平重新定义了丞相的职能——从具体事务转向战略协调。周勃未能适应这一转变,仍试图以“事必躬亲”的方式履职,导致在专业问题上露怯。
3. 汉文帝的权力试探
汉文帝通过提问考察丞相能力,既是对周勃的试探,也是对陈平的认可。周勃的尴尬,实质是皇权对相权的一次隐性调整。
4. 性格与应对方式的局限
周勃性格直率,缺乏陈平的圆融与政治智慧。面对突发提问,他选择沉默与退让,而陈平则以“各司其职”的回答巧妙化解危机。
四、历史意义:权力平衡与官职转型
1. 丞相职能的重新界定
陈平的回答,标志着汉初丞相从“执行者”向“协调者”转型。这一转变提升了行政效率,也为后世“三省六部制”的萌芽埋下伏笔。
2. 武将集团的衰落与文官崛起
周勃的辞职,反映了汉初政治从“军功贵族”向“文官集团”过渡的趋势。此后,陈平、公孙弘等文臣逐渐主导朝政,武将影响力减弱。
3. 周勃的主动退让与政治智慧
尽管周勃在政务上表现不佳,但他以辞职避免权力冲突,维护了朝局稳定,体现其“功成身退”的政治智慧。史载他“终以武侯归第”,得享善终。
五、结语:典故之外的深层启示
“汗流浃背”不仅是周勃个人的尴尬,更是权力转型期的必然阵痛。它提醒后人:
能力与岗位的匹配至关重要:周勃的失败源于身份与职责的错位,警示后世需“人尽其才”。
制度创新推动历史进步:陈平对丞相职能的重新定义,展现了制度调整对政治效率的提升作用。
谦逊与自省的价值:周勃的辞职与陈平的进谏,共同诠释了“知耻而后勇”的古训。
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周武王在位年数考:从牧野烽火到礼乐初兴的王朝奠基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战鼓震天,周武王姬发率领联军以五万之众击溃商纣王七十万大军,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更开启了西周八...
启 商纣王 2025-09-09 明朝中央官制:内阁六部制下的权力架构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中央官制以“内阁六部制”为核...
启 2025-09-08 巨然: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宗师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长河中,巨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僧人画家,他以独特的江南山水笔墨语言,与师父董源共同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被后世尊为“...
启 2025-09-05 霍尔巴赫“人是自然产物”:机械唯物论下的自然与人性之思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星空中,保尔·昂利·霍尔巴赫以“唯物主义的圣经”《自然的体系》为武器,将“人是自然产物”的论断刻入哲学史册。这一观点不仅是对神学创世论的...
启 2025-09-05 泰伯至寿梦:吴国五百年血脉中的礼让与雄图在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吴国的历史如太湖之水般浩荡绵延。从泰伯“断发文身”建立句吴,到寿梦“始称吴王”开启霸业,这段跨越五百年的传奇,不仅是一部家族传承史,更是...
启 2025-09-04 利玛窦来中国:明末中西文化碰撞的序章1582年8月7日,一艘从葡萄牙里斯本启程的商船缓缓停靠在澳门港。船上走下一位身着黑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这位30岁的耶稣会士不会想到,他的到来将在中国掀...
利玛窦 启 2025-09-04 燕昭王:战国乱世中的明君典范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下,燕昭王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用人艺术,将濒临崩溃的燕国推向鼎盛,成为战国史上最具争议性与启示性的君主之一。从即位前的流亡经...
启 2025-09-03 薄皇后与汉景帝:一场被权力裹挟的婚姻悲剧在中国西汉历史的长河中,汉景帝刘启与薄皇后的婚姻堪称一场充满无奈与悲剧色彩的政治联姻。这段关系不仅折射出皇室婚姻背后的权力博弈,更揭示了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
刘启 启 2025-09-03 宋国的祖先为什么是武丁:从甲骨卜辞到历史叙事的千年纠葛在商周历史的长河中,宋国的起源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传统史书将宋国开国之君微子启视为殷商后裔的代表,认为周武王灭商后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纣王兄长微子启于...
启 武丁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