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浃背”这一成语,源自西汉开国功臣周勃在朝堂上的窘迫经历。作为诛灭吕氏、拥立汉文帝的首功之臣,周勃却在一次政务问答中因答不出问题而紧张得汗湿衣背,最终辞去相位。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武将出身的周勃在治理国家时的局限,更折射出汉初政治权力的微妙平衡。
一、周勃的崛起:从武将到丞相的传奇
1. 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
周勃(?-前169年),泗水郡沛县人,早年以编织苇箔为生,后随刘邦起兵反秦。他弓马娴熟,在灭秦伐楚战争中屡建战功,被封为威武侯。楚汉之争时,他镇守关中要地,为刘邦提供稳定后方;汉朝建立后,又平定韩王信、陈豨等叛乱,官至太尉,成为刘邦临终前认定的“安刘氏天下者”。
2. 诛吕安刘的关键角色
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合谋,夺取吕禄军权,诛灭吕氏家族,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汉文帝)。因功被封为右丞相,位极人臣,达到人生巅峰。
二、朝堂问答:汗流浃背的经典场景
1. 汉文帝的突然发问
据《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即位后,逐渐熟悉政务。一日朝会,他突然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审理的案件有多少?”周勃愣住,低头答“不知”。文帝又问:“一年钱粮收支几何?”周勃仍无法回答,急得“汗流浃背,湿透衣衫”。
2. 陈平的机智应对
文帝转而询问左丞相陈平。陈平答:“这些事务各有主管官员。问案件可寻廷尉,问钱粮可问治粟内史。”文帝追问:“那你身为丞相,职责何在?”陈平从容道:“丞相上佐天子调理阴阳,下育万物,外镇四夷,内亲百姓,使百官各尽其职。”文帝点头称善。
3. 周勃的辞职与反思
事后,周勃深感羞愧,对陈平叹道:“你为何不早教我这些?”陈平反问:“你身居相位,怎会不知职责?”周勃自知才不如人,遂以病为由辞去右丞相之职,由陈平独任丞相。
三、汗流浃背的原因:武将与文官的碰撞
1. 身份错位:武将出身的政务短板
周勃以军功起家,长于战场厮杀,却疏于行政事务。汉初丞相需统筹全局,而周勃仍以武将思维处理政务,面对具体数据时自然力不从心。
2. 职责认知的差异
陈平重新定义了丞相的职能——从具体事务转向战略协调。周勃未能适应这一转变,仍试图以“事必躬亲”的方式履职,导致在专业问题上露怯。
3. 汉文帝的权力试探
汉文帝通过提问考察丞相能力,既是对周勃的试探,也是对陈平的认可。周勃的尴尬,实质是皇权对相权的一次隐性调整。
4. 性格与应对方式的局限
周勃性格直率,缺乏陈平的圆融与政治智慧。面对突发提问,他选择沉默与退让,而陈平则以“各司其职”的回答巧妙化解危机。
四、历史意义:权力平衡与官职转型
1. 丞相职能的重新界定
陈平的回答,标志着汉初丞相从“执行者”向“协调者”转型。这一转变提升了行政效率,也为后世“三省六部制”的萌芽埋下伏笔。
2. 武将集团的衰落与文官崛起
周勃的辞职,反映了汉初政治从“军功贵族”向“文官集团”过渡的趋势。此后,陈平、公孙弘等文臣逐渐主导朝政,武将影响力减弱。
3. 周勃的主动退让与政治智慧
尽管周勃在政务上表现不佳,但他以辞职避免权力冲突,维护了朝局稳定,体现其“功成身退”的政治智慧。史载他“终以武侯归第”,得享善终。
五、结语:典故之外的深层启示
“汗流浃背”不仅是周勃个人的尴尬,更是权力转型期的必然阵痛。它提醒后人:
能力与岗位的匹配至关重要:周勃的失败源于身份与职责的错位,警示后世需“人尽其才”。
制度创新推动历史进步:陈平对丞相职能的重新定义,展现了制度调整对政治效率的提升作用。
谦逊与自省的价值:周勃的辞职与陈平的进谏,共同诠释了“知耻而后勇”的古训。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建宋,开启南朝历史。然而,这位北伐英雄创立的王朝仅存续59年,便在其旧部萧道成的兵锋下轰然倒塌。刘裕朝代(南朝宋)的覆灭,看似是权臣篡位的...
启 刘裕 2025-06-30 丰臣秀吉与织田信长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真相日本战国时代,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的名字如彗星般划过历史天空,一个以“天下布武”的雄心终结乱世,一个以“太阁检地”的智慧开启统一。然而,1582年本能寺之变的烈焰...
启 2025-06-30 古代马车:穿越千年的陆地巡洋舰在青铜器与甲骨文交织的商周时期,当殷墟车马坑中的青铜軎饰重见天日,一段跨越三千年的陆地交通史轰然开启。从商代战车的双马驾驭到秦始皇陵铜车马的精密构造,古代马车不...
秦始皇陵 启 2025-06-27 拉法耶特与百日王朝:自由派贵族在复辟浪潮中的审慎抉择1815年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秘密返法,在沿途民众与旧部拥护下重登帝位,开启法兰西历史上极具戏剧性的“百日王朝”。在这段风云变幻的时期,曾参与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
启 2025-06-25 张石顽:清初医坛巨擘与他的传世医著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江南医坛崛起了一位承前启后的医学大家——张石顽。这位出身长洲(今江苏苏州)的医家,以“石顽”为号,与喻昌、吴谦并称“清初三大医家”,其医学...
启 张石顽 2025-06-24 安土桃山时代:织丰双璧与日本近世的黎明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年)是日本历史上承战国乱世、下启江户幕府的过渡时期。这一名称源于两位霸主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的政权中心——安土城与桃山城,其三十年...
启 2025-06-23 桐城古文之道:义法、雅洁与文统的千年回响在清代文坛的星空下,桐城派如北斗般指引古文创作长达二百余年。这个以安徽桐城为名号的文学流派,上承唐宋八大家余绪,下启近代散文革新,其文学主张犹如三重基因,深深镌...
启 2025-06-20 九天阊阖开宫殿:盛唐长安的万国来朝盛景在公元7世纪的亚洲大陆上,长安城犹如磁极般吸引着四夷宾朋。当大明宫的丹凤门缓缓开启,各国使节踏着丝绸之路的烟尘鱼贯而入,一场持续百年的文明对话就此展开。唐朝的&...
启 2025-06-20 诺查丹玛斯的预言迷雾:从历史应验到现代启示在法国普罗旺斯的阳光下,16世纪的犹太裔预言家诺查丹玛斯以四行诗体写下《诸世纪》,为后世留下一部跨越四个世纪的预言集。这部被后世称为“神秘预言书”的作品,不仅预...
启 2025-06-19 隋朝的覆灭:多方势力交织下的历史必然隋朝(581年—618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却因统治集团内耗与民变浪潮的双重冲击,最终走向覆...
启 2025-06-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