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首页 > 夏朝人物 > 启

别名:
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
国籍:
夏朝
出生:
时间不详
去世:
时间不详
标签:
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禹死后,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会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他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

资料

中文名:姒启

别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

国籍:中国(夏朝)

民族:华夏族

职业:夏朝君主

主要成就:建立夏王朝;中国历史上帝位“世袭制”;甘之战

政权:夏朝

父亲:大禹

在位时间:公元前1978年-约公元前1965年

人物生平

身世传说

启的母亲是涂山氏,屈原在其《天问》中曾记载“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怀孕的涂山氏女生下了启”。

王位之争

在益和启的时代,传统习俗已被新的价值观念取代。禹死后,启立即发动了对法定继承人的攻击,夺取了领袖的职位。关于这场相传禹本来要按照禅让制传位给皋陶,皋陶早亡,就决定传给皋陶子伯益。斗争的经过,有记载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或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总之,斗争很激烈,而几经波折,“叛乱”的姒启曾遭益的有力反击,一度处于劣势,甚至被拘禁,终于因有姒禹的经营和培植,夏后氏根基更深、实力更强,在拥护者的支持下,夏后氏及其拥护者联合起来对益发动战争,终于杀益,使启夺得领袖的权位。

甘之战

启夺得领袖职位后,在今河南禹县举行盟会,通报联合体内部各部落和附近酋邦,争取支持者,以确立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启有钧台之享。但是姒启破坏传统习俗的篡夺行为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满,尤其是那些实力雄厚,同样觊觎联盟最高权位的部落首领,以有扈氏为代表,公然表示不服从姒启作新的领袖,从而发生了姒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

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是两强相遇,因而打得十分激烈,但留下的有文字记载的史料不多,主要是姒启的一篇战斗动员令《尚书·甘誓》,全文为:“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武观之乱

对财富和权力的追逐,终于打破了氏族制度下自然发生的共同体权力,国家出现了,但对财富和权力的追逐不仅没有结束,而且愈演愈烈。姒启用暴力手段结束“禅让制”后,他的儿子们又发生了争夺继承权的骨肉相残,这就是武观之乱。

在周代文献中,曾将“夏有观、扈”和“虞有三苗”并论,其中的扈是有扈氏,观则为武观,或作五观。还将他与尧子丹朱、舜子商均、汤子太甲、文王之子管蔡相比,说“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奸子……”,可证姒武观是姒启之“奸子”。关于武观之乱的经过留下的记载很少,仅见今本《竹书纪年》中有:“(启)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师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后人评价

启禀承天命,赞继大禹之道,顺利地实现从禅让走向世袭,实在是众望所归,启无疑是历史一个重德修贤的圣明君主。——许风申

自姒启建立夏王朝以后,逐渐抛弃了姒禹的节俭传统,毫无顾忌地“淫溢康乐”,管磬并作,“湛浊于酒、渝食于野”,饮酒无度、游田无度。

籍记载

《竹书纪年·夏纪》

《史记·夏本纪》

家族成员

禹:世称大禹,本名姒文命,夏朝开国君主

长子:太康

次子:元康

三子:伯康

四子:中康,一作“仲康”

五子:武观

点击展开全文

趣事

  • 薛生白:以湿热为钥,开启温病学新纪元的医学巨匠 薛生白:以湿热为钥,开启温病学新纪元的医学巨匠

    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南园俞家桥畔,一位自号“一瓢”的医者薛生白(薛雪),以《湿热病篇》打破传统伤寒论的桎梏,开创了温病学中湿热病辨证论治的先河。这位与叶天士齐名的...

    2025-08-12
  • 乾隆南巡:盛世巡游背后的治国深意 乾隆南巡:盛世巡游背后的治国深意

    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紫禁城东华门外旌旗招展,六千余人的队伍整装待发。这位25岁的年轻帝王即将开启首次南巡,这场持续半世纪的巡游盛典,不仅塑造了清朝鼎盛...

    2025-08-12
  • 查理二世的医疗改革:启蒙曙光下的矛盾与突破 查理二世的医疗改革:启蒙曙光下的矛盾与突破

    17世纪的英国,科学革命的浪潮正冲击着传统社会的根基,医学领域却仍深陷陈旧理论与迷信的泥潭。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1660-1685年在位)的统治时期,既是英国政...

    2025-08-11
  • 红巾军起义:历史长河中的抗争启示录 红巾军起义:历史长河中的抗争启示录

    元末红巾军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这场以红巾为旗、以宗教为纽带的起义,不仅动摇了元朝统治根基,更以血与火的抗争,为后世留下了关于社会变革...

    2025-08-08
  • 窦太后为何不喜欢刘启:权力、情感与家族利益的复杂纠葛 窦太后为何不喜欢刘启:权力、情感与家族利益的复杂纠葛

    在中国西汉历史上,窦太后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女性人物。她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以黄老之学为治国理念,深刻影响了西汉初期的政治走向。然而,这位权倾朝野的太后,却...

    2025-08-06
  • 魏献子的儿子:魏氏家族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魏献子的儿子:魏氏家族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在春秋中后期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晋国魏氏家族的崛起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魏献子魏舒作为家族的核心领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推动魏氏跻身晋国六卿之列。...

    2025-08-06
  • 公仪休休妻拔葵:一场跨越千年的廉政启示 公仪休休妻拔葵:一场跨越千年的廉政启示

    春秋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以“休妻拔葵”的惊世之举,在《史记·循吏列传》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以“奉法循理”著称的官员,用看似极端的行为诠释了“食禄者不得与民...

    2025-08-05
  • 晋文公纳周襄王:春秋霸业的政治奠基礼 晋文公纳周襄王:春秋霸业的政治奠基礼

    公元前636年,东周都城洛邑的城门缓缓开启,晋文公重耳的战车在晨曦中驶入王城。这位流亡十九年方得归国的晋国君主,以一场精心策划的"勤王&amp...

    2025-08-05
  •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

    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2025-08-05
  • 郭暧与升平公主:真爱在历史褶皱中闪耀 郭暧与升平公主:真爱在历史褶皱中闪耀

    在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的盛夏,13岁的升平公主与12岁的郭暧在长安城缔结姻缘。这场由政治联姻开启的婚姻,在史书与民间传说中交织出复杂图景。当我们穿透戏剧《...

    2025-07-3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