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上古时期的夏朝其实真的很久远了,再说到龙好像这个东西在神话中是经常出现的,但是是不是真的我们还是要打个问号的,但是话说好像有资料记载在上古时期的夏朝是有真人养过龙的,那么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精神图腾,一直被后世各种神话,以致至今没有人能确定“龙”这种物种是否真实存在,甚至还可以被人饲养?
其实,龙不仅在上古伏羲氏就开始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而且关于龙的记载一直散见于各种正史当中,甚至在近代也有人说亲眼见过龙的。
目前有关龙的最早的记载是夏朝时期。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因为皇帝孔甲在位期间,“不正宫廷,不务德政”,还不听从大臣的劝谏,上天就降下一雌一雄两条龙,以示警戒。
我国正史中记载有关龙的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平均不到十年就有一次龙重大出现,《清史稿》记载最多,达八十多次。
在近代,有关龙的记载也不少,最有名的莫过于“营口坠龙”事件了。
但是,因为龙这种物种在现实中实在罕见,并且形状又没有固定的说法,所以成为历代人们争论不休且一直无解的话题。
传说古代养龙,有专门的人才,国家设立专门的官职。
据说在帝舜时期,有一个叫董父的人非常擅长养龙,据说,他能把龙驯服,使龙不仅拉车还能表演舞蹈,这事被舜知道后,舜就提拔他专门养龙,赐名豢龙氏,豢龙氏的意思就是养龙的人。
夏朝是个争议很大的历史时期,但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中,有这样一段有关养龙的记载:“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
由此可见,夏朝不仅出现过龙,还出现了一名养龙的人,这个人叫刘累。那么,刘累养龙的经过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夏朝有一位迷信鬼神的帝王叫孔甲,把个国家治理的乌烟瘴气,但是他也不当一回事,以为只要好好祭祀神明,神明自然会保佑他统治无忧。
有一天,上天忽然降下两条神龙,一雄一雌。本来上天是要警示孔甲要勤奋管理朝政,可是孔甲以为是自己诚心祭祀神仙,感动了神明。
所以,天降祥瑞。孔甲很高兴,想让神龙留在自己身边,但一时又找不到会养龙的人。
于是,孔甲在全国范围内搜寻豢龙氏的后人,结果还真有一个唐陶氏的后人叫刘累的,他瞅准商机,认为自己氏族复兴的机会来了,便自告奋勇,愿意为孔甲养龙。
孔甲一听刘累会养龙、驯龙,自然是十分高兴,就赐姓给刘累,命他姓御龙氏,还赏给他一块大大的封地。
可是,据说这刘累养龙的技术倒还不错,把两条龙饲养的又大又壮,可是驯龙的手段实在一般。
况且,龙实在不是一种容易驯服的生物,没过多久,一条雌龙便被刘累折腾死了。
这可把刘累吓坏了,要是被孔甲知道了,可是株连九族的大事,自己的小命也就难保了。
为了把这事隐瞒下来,刘累想了一个馊主意,他把雌龙肉剁成酱,献给孔甲吃。可不曾想,这龙肉味道特别鲜美,孔甲还吃上瘾了,又派人去找刘累,命他多多献上肉酱。
这下可把刘累难住了,他不敢杀死雄龙,可上哪去找那些龙的肉酱呐?
他又怕孔甲派人来视察,发现雌龙已经死掉的消息,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他收拾好行李,赶紧撒丫子溜了。据说逃到了鲁县,即现今的河南鲁山县。
由此可见,夏朝不仅有养龙的历史记载,而且龙肉还相当美味。
这段历史在《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非常详细,且不论是否真有其事,但是《史记》作为相对严肃的史书来说,司马迁应该不会信口开河。
《左传》中也常有“龙”的描述,据后人推测,刘累养的龙可能是上古时期仍然存在的恐龙或者某种巨型水兽,只不过随着生物圈的破坏,后来这种叫“龙”生物已经灭绝了。
这世界到底有没有龙,目前仍然没有定论。但是,在上古时代的夏朝,养龙的历史的确是有记载的。
“河伯娶妻”是中国古代典籍中一则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最早见于《史记·滑稽列传》及《西门豹治邺》等文献。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邺县地方官西门豹,以智慧破除“河伯娶...
启 2025-07-30 孔甲之子皋:在乱世中力挽狂澜的悲情君主在夏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上,孔甲之子姒皋以“背锅侠”的悲情形象登上历史舞台。作为夏朝第十五任君主,他继承了父亲孔甲留下的烂摊子,却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试图力挽狂...
姒皋 孔甲 2025-07-30 聂隐娘:传奇与历史交织中的侠女人生聂隐娘,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她的人生经历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融合了奇幻色彩与历史现实,展现出独特而迷人的魅力。神秘失踪:幼年奇遇开启传奇聂隐娘...
启 2025-07-29 鞌之战:历史长河中的战略镜鉴与人性启示公元前589年的鞌地(今山东济南),晋齐两国八百乘战车列阵对峙,这场春秋中期的关键战役不仅重塑了中原政治格局,更以血与火的教训为后世留下深刻的战略启示。从战场谋...
启 2025-07-29 北魏开国之君拓跋珪:从草原雄主到中原奠基者的传奇人生公元386年,中国北方正处于五胡十六国的动荡时期。在内蒙古和林格尔的盛乐城,一位年仅15岁的鲜卑少年登上王位,他以“魏”为国号,重建代国,开启了北魏王朝148年...
启 2025-07-28 崇祯为何不用袁可立:历史迷雾中的多重困境在明末动荡的政局中,袁可立作为一位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的能臣,其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曾为明朝辽东防御体系注入关键力量。然而,这位曾成功策反后金女婿刘兴祚...
启 2025-07-25 颜回杀妻:历史迷雾中的道德寓言与人性启示在儒家思想的光辉历史中,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素以“仁德”与“好学”著称,被后世尊为“复圣”。然而,关于他“杀妻”的传说却在民间流传千年,成为一则充满争议与...
启 颜回 2025-07-21 伯益让国:上古贤者的权力抉择与文明启示在中华文明初创的夏朝时期,一场关乎权力传承的抉择震撼了华夏大地。大禹治水功成后,本欲将天下托付于得力助手伯益,但最终由其子启继承帝位,开创了“家天下”的先河。这...
伯益 启 2025-07-21 从守墓小吏到西汉名相:田千秋的成功启示录在汉武帝晚年波谲云诡的政治风暴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守墓小吏田千秋,以一封奏折打破朝堂死局,从高寝郎跃升为丞相,缔造了“旬月取宰相封侯”的仕途奇迹。他的故事不仅是一...
启 2025-07-18 有扈氏与启:血缘、权力与文明的碰撞在中国上古历史的迷雾中,有扈氏与夏启的冲突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从禅让制向世袭制转型的阵痛。这场被后世称为“甘之战”的较量,不仅是两个部落的军事对抗,更是新旧秩序...
启 夏启 2025-07-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