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孙权和孙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是忘恩负义吗?
引言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三国,这个动乱的时代,只要是手上有枪、有人,哪怕是没什么财力的人,都要在这个乱世中谋一个地盘。
不过,打来打去,这众多的势力中就剩下三家了。一个是占据中原的曹魏集团,一个是占据江东的孙权集团,还有一个是占据益州的川蜀的刘备集团。
三国鼎立
三个集团中,以曹魏集团最先成型,灭二袁,除吕布,几经征战,加之“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优势,成为最强之势力;江东孙氏,在经历了两代创业之后,最终能够雄霸一方;刘备集团,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占荆州,夺益州,争汉中后,也在这个乱世站稳了脚跟。
思考
正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等人世间最阴诡的手段,最卑鄙的手段,都会在帝王家展现出来。
没有办法,只要生在帝王家,就很少有人不对“顶峰”的那个位置感兴趣。而一旦有了兴趣,什么骨肉亲情,兄弟情义仿佛都不再重要了。
为了那个位置,骨肉相残,兄弟反目的例子太多太多了。而这些“无情”即便是在得到帝王位后,也依旧要保持下去。
对于昔日的朋友,昔日的情谊都要放弃,哪怕于自己有恩,只要对自己的权力稳定没有帮助,都要狠狠地抹杀掉昔日的恩情。
孙权的位置是从孙策手中继承的,作为“继承人”,虽然孙策只是孙权的兄长,可怎么说也是东吴集团最重要的创建人,孙权在称帝后为什么连个虚名的追封都不给孙策呢?是人性使然,还是政治需要,孙权对孙策真的是忘恩负义么?
孙权称帝
魏、蜀、吴三方势力的领导人先后称帝。
第一个称帝是曹丕,之后刘备称帝,而孙权是所有人中最后一个称帝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孙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要“受制”于曹丕。
所谓的受制无非就是一种形式上的而已。毕竟孙权的“吴王”是曹丕在称帝之后册封的。作为三国势力最大的曹魏集团,曹丕称帝之后总要做些什么来显示自己的威严与权力。
而孙权那个时候也在表面上与曹魏集团交好,毕竟双方有过一次针对关羽的完美合作。合作完之后,孙权也担心会遭到报复,所以他要与曹魏集团交好。
孙权
一方面减少一个敌人,一方面在有需要的时候共同对付刘备集团。这种操作在三国时代太正常不过了,今天是敌人,明天就可以是朋友,只要有共同的政治利益。
但孙权毕竟是孙权,他怎么可能会真心依附于曹丕呢。所以,对曹丕的册封,他只是看似接受,实际上他需要的只是联盟。吴王不重要,皇帝才重要。
夷陵之战后,刘备集团实力大损,为了发展,诸葛亮再次主动发起孙刘联盟。从此,蜀汉集团不再是东吴的敌人。孙权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吴、魏之间的战争爆发,吴国于石亭之战中大胜。借着胜利之势,孙权称帝。称帝后的孙权,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策与孙权
诚然,在三国乱世之中,孙坚的确是一颗将星。但他的格局还只是一个将星的格局。征战沙场就是他的本命格,割据一方对孙坚而言还有些遥远。
但在征战沙场的过程中,孙坚有了一批自己的老班底,老弟兄。程普、黄盖、韩当等人都是孙坚的属下,也是他忠诚的追随者。
假以时日,孙坚或许也要称雄一方,但惋惜的是,孙坚过早的陨落了。
于是,孙策接过了孙坚的班底。初接班的孙策还要依附于袁术,在几经辗转之后,孙策开始有了自己的起家地盘,也逐渐有了自己的一批人马,在这些人中就有着周瑜。
在周瑜的辅佐之下,孙策终于是统一江东,成为了确确实实的一方诸侯。可就在这个时候,孙策遇刺,临死之前选定了弟弟孙权为自己的继承人。
选择孙权,是因为当时的孙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儿子孙绍年幼,在乱世中根本无力撑起大旗,能够担当大任的,只有自己的二弟孙权。
孙策选择了一个最合适的继承人,孙权也从此走上政治舞台。在继承了兄长留下来的班底和责任之后,孙权不负兄长所托,的确把东吴集团带上一个新高度。自己最终还当了皇帝。
无视孙策?非也!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孙权并没有无视孙策,他追封孙策了: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他不仅追封了孙策,对孙策的儿子也是不错的:
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绍卒,子奉嗣。
由此可见,无视之说,无从谈起。孙权只不过没有追封孙策而“帝”罢了。
从兄长手中接过大旗,然后当了皇帝的,孙权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还有一个叫刘秀的,就是堂堂的汉光武帝。
当然了,刘秀与孙权的是有差别的。刘秀虽是追随兄长刘縯而起义,但在刘縯被杀之前,刘秀已经能够独立成为一个领袖。可如果从题主的道理上说,刘秀在当了皇帝之后,也应该给自己的领路人刘縯追封帝号。
不过刘秀没有这么做,他只是追封了刘縯为齐王。毕竟,这个只是兄长,而非自己的父亲。
其实,不管是在孙权之前,还是在孙权之后,追封父辈为帝者,不少见;但追封自己兄长为帝的,怕是太少不过了。
而孙权之所以不这么做,摆在明面上的原因,那就是“天子之意,血脉关系”。父系社会里面,父亲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
而作为继承了父亲血脉的儿子,必须要对父系的血脉认可。换句直白点的话说,孙权能做皇帝,是因为父系的孙坚有帝王的血脉。
所以,我继承了这个血脉,我当这个皇帝很正常。这其实就是一种精神慰藉。至于兄长孙策,虽然是亲兄弟,但绝没有父亲那么亲。
当然了,孙权不追封孙策也有政治考虑的因素。那就是孙策有儿子,如果追封孙策为帝,那么之后的“帝位”继承权如何传承。是给孙策的儿子孙绍,还是给自己的儿子。
这个问题就像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永远要担心他落下。而一旦有别有用心之人,以此为借口,把这把剑落下了。那政权毫无疑问会发生混乱。
虽然孙权在的时候,政权可以长久稳定,可一旦他死去,是否有人会借“孙策”来说事,那就是个问号了。为了避免隐患,他也不能给兄长追谥帝号。
结语
虽然说,无情最是帝王家。但孙权对孙策还真的不是无情。
从孙策手中接过大旗的孙权,并没有辜负兄长的期待。而且,他对兄长的尊重,以及对兄长家人的关照,也是不用怀疑的。
之所以不追谥孙策帝号,也不是无视,如果无视了就不会追封孙策为长沙王。
我们只能说,无论是从封建的礼法血脉,还是政权的稳定传承,孙权不追封孙策帝号,都是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
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孙权七子的命运终章:权力漩涡中的血色悲歌在三国鼎立的宏大叙事中,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位五十二载、活到七十一岁的长寿帝王,其七个儿子的结局却如被狂风摧折的七株...
孙权 2025-09-10 红颜未老恩先断:大乔的命运与三国乱世的女性悲歌东汉末年,庐江皖城的晨雾中,两位国色天香的少女推开雕花木窗,她们的命运即将随孙策、周瑜的马蹄声改写。大乔,这位江东传奇女子,在史书与传说的夹缝中,留下了一段充满...
孙策 周瑜 2025-09-05 诸葛亮南征:安定后方的战略远征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政权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北有曹魏虎视眈眈,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中四郡(越嶲、牂柯、益州、永昌)却爆发大...
孙权 诸葛亮 2025-08-28 公孙策女儿的命运悲歌:法理与人情的千年叩问在包拯断案的传奇故事中,公孙策作为"再世诸葛"般的智囊,其女儿的结局始终笼罩在悲剧的阴影下。这个承载着父爱与法理冲突的角色,...
孙策 2025-08-15 孙权“孙十万”称号的由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军事调侃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孙权作为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闻名于世。然而,这位被曹操视为劲敌的君主,却因一场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军事行动,被后世冠以“...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8-12 孙匡字季佐:乱世中短暂绽放的宗室之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江东孙氏以勇毅与谋略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在孙坚、孙策、孙权等核心人物的光芒下,孙匡作为孙坚第四子、孙权胞弟,虽未在政治舞台上留下...
孙权 孙策 2025-07-29 三国胡综后代:家族传承与历史变迁中的枝繁叶茂三国时期,东吴官员胡综以文韬武略著称,其人生轨迹与孙权政权紧密交织。从少年避难江东的侍读,到掌管军国机要的侍中,胡综的仕途见证了东吴从割据到称帝的历程。而当这位...
孙权 2025-07-29 孙权七子:乱世中的命运浮沉在三国鼎立的波澜壮阔中,孙权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在江东建立起稳固的基业。然而,这位雄主身后,七位儿子的命运却如江水般跌宕起伏,折射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家族...
孙权 2025-07-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