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诸葛亮3烧百万曹军,能面不改色,火烧3万藤甲兵却说“必损阳寿”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思想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可能在年轻的时候为了所谓的成功和名利,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手段会比较残忍,但是等到逐渐老去之后,人的很多善良之心就会出现,并且左右着一个人的决定。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个神机妙算的厉害角色,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更是无所不能,可是即使在这种类似于神话的演义小说中,在对诸葛亮的描述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细节,比如诸葛亮在初出茅庐的时候,3次火烧100多万曹军,诸葛亮面不改色,可是后来44岁之时,当他故伎重施,火烧3万藤甲兵时,却一直感慨自己“必损阳寿”,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013烧曹军百万士兵
刘备47岁之时,三顾茅庐,终于将27岁的诸葛亮请出山,而诸葛亮初出茅庐,就遇到曹操率领大军前往,想要一举拿下刘备所在的新野,此时危在旦夕,要是诸葛亮不略施小计,可能情况就很不容乐观。
当然,此时的诸葛亮年轻气盛,再加上初出茅庐,自然也是想要表现一下自己,施展一下手脚的,于是诸葛亮隆重上演了3烧百万曹军的戏码,让曹操瞬间失魂落魄,而诸葛亮在刘备麾下的地位也直线上升。
第一次是火烧博望坡,当时夏侯惇带领10万大军来攻打刘备他们,诸葛亮经过仔细思索,最终决定让赵云诱敌深入,将10万大军带入自己准备好的火坑之中,一把火让其灰飞烟灭,诸葛亮等人拍手叫好。
第二次就是火烧新野,在第一次的夏侯惇10万大军惨遭失败之后,曹操十分生气,派曹仁带领50万大军去攻打新野,在诸葛亮的安排计划下,此次采用了火烧和水淹结合的战术,让曹军感受了一下水火无情,并且最终惨败。
第三次就是著名的火烧赤壁,这次是诸葛亮与周瑜合作的一场完美战役,当时曹操可是80万大军攻打他们,可是诸葛亮与周瑜面不改色,一起策划出来一次火烧赤壁的经典战役,让曹操再次感受了一波大火无情的痛苦,并且损失惨重。
经过3烧曹军百万大军后,诸葛亮的地位得以提升,同时曹军损失惨重,对蜀国而言,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自始至终,诸葛亮即使烧掉数百万大军,依旧面不改色,因为此时的诸葛亮正是建功立业之时,心中所想,更多的还是名利以及利益,所以对于曹军的损失,自己是不会在乎太多的。可是时间匆匆流逝,后来刘备也西去,当诸葛亮再次采用火烧计谋之时,为何却感慨万千呢?
02火烧3万藤甲兵
这时诸葛亮已经44岁,刘备也已经西去,诸葛亮辅佐那个人们眼中扶不起来的刘阿斗,鞠躬尽瘁,实在操心太多,当时有一个将士叫做孟获,此人骁勇善战,但就是怎么都不肯降服蜀国,不肯乖乖听话。
诸葛亮为了能够让他顺从并且心服口服,就上演了七擒孟获的戏码,结果前6次擒获孟获之后,他还是不服气,诸葛亮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对这个家伙的态度十分无语。
在第六次孟获离开之后,他联系了乌戈国国主兀突骨帮助自己抵抗诸葛亮,他们总共只有藤甲兵3万,数量不多,但是也算十分勇猛,诸葛亮一开始还是抱着降服他们的态度。
谁曾想这些藤甲兵身上所穿的是用油脂浸泡过的藤甲,根本就是刀枪不入,让人十分头疼,可是这种藤甲因为用油浸泡过,所以对于火而言,就是根本不能沾的,一遇到火就会迅速点燃,并且火势无法控制。
经过几个回合的大战之后,诸葛亮实在有些无语,只能出此下策,利用大火将这些藤甲兵一次性灰飞烟灭,而孟获也无法逃出生天。可是最后胜利之后,诸葛亮一点高兴不起来,他看着满地的残骸,心中十分抑郁,并且感慨万千说“必损阳寿”。
为何此时他会有这样的感慨呢?主要还是岁月不饶人,年轻时候的自己看到的更多是成败胜负,对于很多道义之事也就会比较淡漠,可是后来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善心逐渐开始左右自己决定,这个时候人更多考虑的就会是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而不再单纯只是考虑成败的问题了。诸葛亮此时44岁,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与最开始那个初出茅庐一心想建功立业的少年相比,多了几分成熟,少了一些稚嫩与急功近利,这也许是件好事,可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许又是一件坏事。
03结语
这个故事是《三国演义》中发生的,虽然整个故事中有很多地方都比较夸张,但是我想在故事背后透露出来的那种岁月不饶人的无力感以及人的心境变化过程,似乎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人生一世,也许很多所谓的功名利禄,随着年龄增长,就会逐渐淡化,到头来,真正在乎的,还是问心无愧。
诸葛亮3烧曹军百万大军,依旧面不改色,可是当他烧掉3万藤甲兵的时候,却大呼“必损阳寿”,也许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吧,随着年龄增长,心境也就变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 爵位之辨:诸葛亮、张飞封乡侯与关羽封亭侯的深层逻辑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封武乡侯、张飞封西乡侯,而关羽仅获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差异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含东汉末年爵位制度的严格规范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从爵位等级、军...
关羽 诸葛亮 2025-09-29 街亭之失:诸葛亮未亲守的战略抉择与战场应对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发动首次北伐,以赵云出箕谷为疑兵,亲率主力出祁山直取陇右。此时,街亭作为连接关中与陇右的咽喉要道,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节点。然而,诸葛...
赵云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