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寿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本能活83年,为何只活了53岁?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中曾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期,群雄争霸,烽火硝烟间却也涌现出了一批足智多谋的“智多星”。他们为主公尽心献计,出谋划策,名传千古。而这些谋士之中,最广为人知的则当属卧龙先生——诸葛亮。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至今日,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依旧在世间流传。而在他身上,除了过人的才智之外,同样为人所广泛关注的还有一个传说。
据说,这位蜀汉丞相曾经为自己卜卦,测算出自己本能活到83岁的高龄。但事实上,其在史书中却于53岁与世长辞。其中关节,只在于他做错了三件事,因而被上天惩罚,折寿去30年岁月,只能留下“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
01为益州,替主出手,果决杀刘璋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具有改编色彩的《三国演义》,其中都曾谈到,在逐鹿天下的初期,刘备并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然而没有地,就意味着没有粮;没有粮,又用什么来招兵买马,供给军队呢?这无疑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此时刚显露出雏形的蜀汉集团在商议之后,便将目光投向了肥沃富饶的益州——刘璋的驻地。诸葛亮力主刘备选定益州,原因有二。其一,此地人口众多,粮草充足,在身为“军师”的卧龙看来,这就是绝佳的“根据地”,作为争霸起点再合适不过;其二,益州的地理位置同样优越,巴蜀天险众多,易守难攻,是操练兵马的上上之选。
但是将益州作为目标之后,同样出现了一个难题——刘璋也是汉室宗亲,刘备下令对他出手难免让人寒心。加上刘璋又常年盘踞此地,影响力绝非刘备这个编草鞋出身的所谓“皇叔”可比。
在此时,诸葛亮就显露出了他神机妙算之外的另一面——他杀伐果断,绕开主公刘备,命令魏延将刘璋及其妻妾、子女、其余亲戚,不论男女老少,全部诛杀,一个不留,堪称是“满门抄斩”。
此举诚然是彻底根除了后患,既保全了刘备的名声,又为此后在益州的壮大夯实了基础。但刘璋一家何辜,垂髫稚子何辜?诸葛亮此举,着实是为了大业违背道德,因此便被苍天惩罚,减寿十年。
02挫曹军,法借东风,助三足鼎立
诸葛亮命人诛杀刘璋全家之事,在今天尚且不算深入人心。但是下面要说的第二件事,却当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在现在的用语中,还保留着因此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成语。比如“草船借箭”,再比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中,刘备与东吴结盟对抗曹操。起初时处于弱势,但依靠着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利用草人冒充士兵,成功借来了曹军的箭矢。
之后蜀吴联盟又意欲采用火攻,但在此时,周瑜却表示,若是没有合适的风向,只怕点起的火苗还未吹到曹军,自己人却要先一步全军覆灭。但诸葛亮到底不是寻常人物。他精于天文气象,便于仲冬时节,在江畔设坛作法,果然将呼啸的西北风化作了适合火烧连营的东风,成功击败了曹操。
然而自古沙场征战,马革裹尸便是寻常,只是这一战却实在惨烈!曹操的30万大军被烧死大半,即便将士们意识到大势已去,但面对猛烈燃烧的熊熊火焰,却也无能为力,无力回天,只能在痛苦呻吟中葬送性命。
经此一役,诸葛亮辅佐刘备,彻底奠定了日后蜀魏吴天下三分的局势,但这借来的“东风”却也带走了数万条活生生的人命。在苍天看来,恐怕战胜即可,何必滥杀无辜?因此,诸葛亮这有效又残忍的计谋又再次为他自己减去了十年寿数。
03围樊城,水淹七军,致诸郡沦陷
如此算来,诸葛亮已经因为协助刘备复兴汉室,提出了一系列只重争霸、而未关心人命滔天的建议而折寿二十年,那么最后这一件事又是什么呢?
这一桩同样在史书中赫赫有名——关云长水淹七军。在《三国演义》中曾有这样的描写:关羽奉命进攻,当时正值襄江涨水,白浪滔天。其在诸葛亮的授意下,便采用水淹的计策,命令士兵们提前堵住樊城泄洪的闸口,使得水位一味上涨而不得流出。夜里果然风雨大作,大水更甚,庞德的军队来不及准备就已经在水势汹涌中丧命,而庞德也被生擒。
往常我们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往往是站在蜀汉的角度,认为关羽这一仗以少胜多,实在是赢得漂亮!而背后为他提供锦囊妙计的诸葛亮,更是足智多谋。
然而如果换个角度,我们是樊城的百姓,又会如何看待此事?庞德军队的死伤好歹是双方争斗的结果。但当洪水被蜀军无所顾忌地注入樊城,又是否有人在意过这一城的百姓,是否在睡梦中就平白丢去了性命?
甚至再之后,水流依旧不止,一连淹没了附近七个郡县。农田被毁无法耕作,家宅被毁流离失所,本就在战火中勉力维生的黎民苍生不知又有多少人,因为没办法填饱肚子,缺医少药而饿死病逝!一时间,尸横遍野,哀恸不绝!此为诸葛亮第三次伤害了无辜之人,让他们白白牺牲性命,触怒苍天,再去十年寿数!
04谈诸葛,折寿三十,存人性于心
关于诸葛亮此生的终局,《三国演义》中也曾写道,在北伐战争中,当他与司马懿在五丈原僵持数月,诸葛亮便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试图利用七星阵法为自己续命。此次作法本需要保持灯烛七日长明,却在最后一日因魏延进入营帐,熄灭了烛火而最后失败。
到这时,卧龙先生五十三岁,距离他昔日为自己的卜测寿数还有整三十年。因此,便有观点认为这便是古人常说的“因果轮回”。是天道昭昭,上天因为诸葛亮犯下的过错而降下的惩罚。
而孔明的过错,正是没有始终坚守人性最本真、也最应牢记的正向态度,将人命放在首位,而只是一味关注自己想要得到的胜利结果。诸葛亮的一生青史留名,无数人记得他羽扇纶巾,无数人记得他鞠躬尽瘁,但是他没有被呈现出来的那些缺点与不完美,也同样应该成为后人的警钟。
永远在心中秉持人性的天秤,追求真与善,这也是诸葛亮的故事教会我们的道理。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 爵位之辨:诸葛亮、张飞封乡侯与关羽封亭侯的深层逻辑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封武乡侯、张飞封西乡侯,而关羽仅获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差异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含东汉末年爵位制度的严格规范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从爵位等级、军...
关羽 诸葛亮 2025-09-29 街亭之失:诸葛亮未亲守的战略抉择与战场应对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发动首次北伐,以赵云出箕谷为疑兵,亲率主力出祁山直取陇右。此时,街亭作为连接关中与陇右的咽喉要道,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节点。然而,诸葛...
赵云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