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活付出辛苦的劳动。这种劳动不仅仅只局限于百姓们,就连古代在朝廷做官的的大臣们也是要像小蜜蜂一样,忙碌不停。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通讯设备,但凡是皇上有新的想法,大臣们就得做着轿子或者是走着赶到宫里。
再加上大臣们居住的地方距离皇宫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所以每次上早朝的时候都要起的很早,如果赶上皇上生气官员们还不能按时下班,只能在皇宫干巴巴的等着。特别是有记载的关于清朝官员的工作记录,更是把他们上下班的事情写的非常的详细,读完这些会发现原来最让人头疼的还不是上班,而是下班。

清朝官员一天的工作
现在的政府工作人员和古代的官员所要服务的对象是不同的,现在的公务员们都是为人民服务,一旦发现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电话向上级反映。但是古代的官员因为当时政治制度的限制,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要以皇帝为主。
如果发现民间一些对朝廷不利的事情,就得赶紧汇报给皇上。但是古代最发达的交通工具就是骑马了,官员想要向上级汇报只能选择一路颠簸的来到京城汇报信息。所以在古代做官不仅要有好的头脑,同时还要有好的身体素质。
恽毓鼎是大清朝的宫廷史官,也就是记载国家历史的官员。因为身份的特殊性让恽毓鼎有了近距离观察皇家人员的机会。这些皇家人员中就包括我们知道的慈禧和光绪。但是作为清朝官员中的一员,恽毓鼎不仅仅记录了皇室的生活点滴,同时还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着清朝官员的工作。

根据恽毓鼎的记录,清朝政府都保持着上早朝的习惯,这也跟我们今天起床上班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的工作时间的朝九晚六,但是清朝的官员要在凌晨三点的时候就开始准备起床穿衣、吃饭然后上早朝。如果去晚了,他们的领导也就是皇帝和太后肯定会对他们一顿愤怒的输出。
讲到这里千万不要以为大臣们上朝都是坐着轿子的去的,其实清朝能够坐轿子上朝的主儿都是三品左右的官员,而且三品以上做的是四台大轿,三品以下的京城官员是两抬大轿。而剩下的官员就只能腿儿着去上朝了,而清朝还不允许官员骑马,因为怕他们骑马出意外丧命。
这些官员进宫上朝的时候也非常的不轻松,因为他们不知道皇上今天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如果皇上今天非常的开心,那么大臣们的心理负担自然就会少了许多,但是皇上今天如果不高兴了,那大臣们就跟着当出气筒吧。所以官员们上朝不仅要面临着身体上的挑战,同时还要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
但这还不是最累的,因为早朝毕竟是会有结束的时候。但是等到官员上完早朝下班后,才是他们繁忙的一天的开始。

清朝官员下班后的生活
清朝官员下班后的生活就和现在很多职场打工人的经历差不多,虽然忙碌了一天但是为了能让自己的职场生活更加的顺畅,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物质支持,这些辛苦的职场人们还要面临下班后的应酬和聚会。
只是清朝官员要面临的不仅仅是职场上的晋升,甚至还关系着自己家人的生死。根据恽毓鼎的记载,他认为清朝的官员们最累的时候就是下班这段时间了。因为古代官员大多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所在,自动的分成各个党派。就像是电视剧里面上演的那样,有的是太子一派,有的是其他皇子的一派,还有的是中间派。
这些各党派之间的利益都是对立的,为了防止对手暗里出什么阴招伤害到自己,所以这些官员会在下班后自觉地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以及商量今后如何生存的道路。他们不仅要去主事的家里出谋划策,同时还要在饭局上进行一番推心置腹。
就像电视剧中的和珅一样,以他当时的地位来看,除了能在朝堂之上游刃有余之外,更是能在自己的家中处理各种面目的官员。但是要知道,和珅当时的权力算是一人之下了,所以在他下班后来家里拜访他的人肯定是一波接着一波的。在这种迎来送往中,即使是手眼通天的和珅也会感到疲倦的。
当时的恽毓鼎就在自己的日记中写过,他自己几乎每天都要去参加各种酒局和饭局,甚至还要接待前来拜访的人。长此以往,不管是和珅还是恽毓鼎,抑或是其他官员。身体肯定是吃不消的,但是除了应酬外,官员们还有政务要处理的。所以即使前一天晚上应酬到很晚,第二天依旧是要上朝处理自己手中的工作的。

由此可见,清朝的官员们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更不是电视剧中演绎的那样的轻松。从他们进宫成为皇帝身边的一员开始,就已经如同行走在薄薄的冰面上了。也许今天你还能完好的站在朝堂之上,但是第二天你就可能面临着其他官员的弹劾,从而被贬或者是被罚。
但是想要能够保住自己的饭碗和脑袋,就不得不像一些如同和珅一般的官员低头,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如同赌博一般压在某个官员的身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显得廉政官员的特殊与难得。同时也让朝廷中把这类人归为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就像是历史上的海瑞、包拯和狄仁杰都是那个时代的特殊存在。
总结
不仅仅是清朝官员会在上朝和下班之后面临着这么多的问题,就连其他朝代的官员也是会面临同样的选择与应酬。因为封建社会的人情来往与政治斗争就是这样的,你不往前走那么就只能往后退。如果你不做出选择,就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朝廷所抛弃。
1629年冬,后金(清朝前身)汗皇太极率十万大军突破长城防线,直逼北京城下。这场被称为“己巳之变”的战役,因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千里驰援而成为明末战争史的关键转折点...
皇太极的皇后 袁崇焕 2025-10-16 爵位稀缺的密码:清初封爵制度背后的权力逻辑与政治平衡清朝初期,宗室与功臣的封爵现象远少于后世想象。从努尔哈赤起兵至顺治年间,获得“王”“郡王”“贝勒”等高等爵位者屈指可数,多数宗室仅以“宗室”身份存在,功臣封爵更...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13 鳌拜手握重兵却未造反:权力困局下的忠诚与现实公元1669年,康熙帝以“布库戏”为名诱捕鳌拜,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变终结了鳌拜的权臣生涯。作为清朝三代元勋、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在皇太极、顺治两朝立下赫赫战功,更在...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10 兄弟阋墙与权力更迭:代善与多尔衮的宗室权力博弈在清初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爱新觉罗·代善与爱新觉罗·多尔衮作为努尔哈赤家族的核心成员,其关系贯穿了后金至清朝政权交接的关键节点。从血缘纽带到权力角逐,从战场协...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9-24 哲哲皇后:五十一载春秋,见证大清开国风云哲哲皇后,这位出身蒙古科尔沁部落的传奇女性,以五十一载春秋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作为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她不仅是满蒙联姻的典范,更是大清王朝首位中宫皇后,其...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23 努尔哈赤的情感谜题:阿巴亥——权力漩涡中的挚爱悲歌在清朝开国君主努尔哈赤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其情感世界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尽管史书记载他共有十六位妻妾,但关于“最爱之人”的争议从未停歇。从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到权力斗...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阿巴亥 2025-09-18 尼堪外兰之女与李如柏的复杂纠葛:历史与戏剧的交织在明清交替的动荡岁月中,尼堪外兰、李如柏与努尔哈赤三方的恩怨纠葛,不仅深刻影响了辽东的政治格局,更衍生出一段充满争议的情感传奇——尼堪外兰的女儿是否曾成为李如柏...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尼堪外兰 2025-09-15 明末熊廷弼:军事天才与政治悲剧的双重镜像在明末风雨飘摇的辽东战场上,熊廷弼以“铁血书生”的姿态横空出世,用三年时间重建辽东防线,令皇太极感叹“熊经略在,安敢南顾”。然而,这位被后世称为“唯一能扼杀后金...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2 布喜娅玛拉与皇太极:历史与虚构的交织之问在女真族的历史长河中,布喜娅玛拉(即东哥)与皇太极的名字常被并提,但二人是否真正有过情感联结或婚姻关系,需从历史与文学两个维度进行辨析。一、历史真相:布喜娅玛拉...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0 和硕公主与固伦公主:清朝皇室嫡庶之别的具象化符号在清朝的公主等级体系中,“和硕”与“固伦”不仅是两个封号,更是皇室嫡庶制度的具象化符号。自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仿明制确立公主等级制度以来,这两个封号始终承载着...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0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