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曾有一句名言:“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意思是说虚怀若谷才是真正的修养,不能因为才华过人而骄傲,也不能因为受到宠幸就作威作福。但是这一点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因此也衍生出了许多的悲剧。
世人皆知关羽武艺高强,且与刘备肝胆相照,一身正气,忠心耿耿。可正是因为对自己实力的自信,在敌方劝降甚至己方战败时依旧不改傲气,甚至极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刚愎自用,不听别人劝告,最终出现关羽败走麦城,战死的不幸结局。
公元219年,刘备势力日益壮大,上雍和西城被蜀汉集团掌握在手中,自封为汉中王。荆南也在蜀汉的势力范围之内,但是同时期的孙权却忧心忡忡,因为无论是地理范围还是势力,都是最差的那一方,想要再进一步却无路可走。
关羽领命北上制约曹魏在中原地区的部队,当时曹仁已经屠杀宛城,斩侯音,为了给侯音报仇,关羽奔袭樊城,讨伐曹仁。但这一举动也被曹操得知,派遣于禁来援助曹仁。
双方兵力差距甚大,关羽率领5万人出征攻打樊城,曹仁打的是守城之战,本身就占据优势,而后还有于禁率领七军在后方增援,同时还有骁勇善战的庞德随军,但是曹仁仍然被围困于樊城之内,动弹不得。
庞德又被称为“白马将军”,因为每次作战时总是冲在前面,一力当先,更有亲手斩下郭援的功绩,所以深受曹操的赏识,被封为关内亭侯。但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如此优秀精良的部队,却因为天降大雨而乱了阵脚,于禁率领的七军都被淹没。
作为征战多年的将军,关羽一下子抓住了战机,趁乱将于禁和庞德擒住,庞德因为对曹操的忠心誓死不降,被关羽斩下头颅,所有战将皆征战失败,曹军一败涂地。
曹仁明明经验丰富,参加过许多次战役,却仍然在与关羽对垒时不到一个月陷入困境;于禁率领七军3万多人,却在战争中被灭;庞德被一怒斩下头颅;曹操为此头疼不已,想要迁都…
作为一名将军的关羽却能曹魏带来如此巨大的伤害,关羽的名声可以说是威震华夏,无人能及了。
襄阳之战初期,关羽大获全胜,无论是实力还是威望都更上一层楼。这样的胜利是关羽没想到的,给曹魏一方带来巨大的压力。
曹操想迁都暂避风头,不要与关羽正面对上。但是谋士蒋济与司马懿合力劝说曹操不要放弃,因为关羽正是大获全胜骄傲的时刻,出其不意或许会获得胜利。
但是战场上已经出现颓势,只能让其他人来援救,于是曹操派徐晃援救曹仁,同时又秘密联系孙权,合力攻打关羽。
孙权早已对刘备占据荆州不满,因为这是军事重地,阻拦了东吴北上扩张的路,而且使东吴变成了夹心饼干,受到蜀国和曹操的夹击。
孙权个人也与关羽有私人恩怨,之前孙权曾想与关羽打好关系,但是关羽却拒绝了孙权的联姻请求,孙权被狠狠地羞辱了一番,这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说是不可能饶恕的。这件事情同样被曹操得知,所以曹操以江南为诱饵,孙权一定会同意联合攻打计划。
吕蒙得知消息后,主动请缨作战,为了打消关羽的疑心装作生病的样子返回老家,实际上却暗中和孙权联系调兵布防,而这边陆逊有写信歌颂关羽的功德,果然关羽渐渐撤兵,不再防守,全力奔赴樊城。
关羽带着数万人的俘虏,但是却粮草不够,根本养不起这么多人,于是就擅自用了孙权的米粮。这让孙权大怒,坚定了攻打关羽的决心。
这一边徐晃也想要营救曹仁,于是秘密挖掘长壕,想要和曹仁互通书信里应外合解除樊城危机。孙权向曹操表明自己想要攻打关羽的决心,并且列出了很多项计划,曹操看后却觉得这是一个坐山观虎斗的好时机,于是主动把。孙权的书信透露给关羽得知,让关羽对孙权心生防备,主动放弃樊城。
关羽本就粮草不够,在得知孙权的计划之后,也就犹豫起来,不愿再出兵攻打樊城。
曹仁顺利被解救出来,曹操深知关羽的威胁,于是准备亲征,还没等做出什么动作,就听到徐晃已经攻破关羽的城池,胜利在望了。
原来曹魏的十二营军队全在附近增援,关羽征战在外没有援军,而且人疲马乏粮草殆尽,士气十分低落,曹魏一方却神采奕奕,二者本就差距甚大。
东吴一方也没闲着,吕蒙埋伏在一旁,把关羽在江边守望的官兵都降为俘虏,可是关羽对这一切行动并不知情,只能被动挨打,优势转化为劣势,越发沉重起来。
不仅如此,关羽内部将士不和。糜芳等人一直认为关羽太过傲气,与他们格格不入,瞧不起他们,而且关羽日常冷面,不会对他们太过热络,所以对他们的建议和看法也常常不在意,这些问题都为关羽埋下了祸端。
一些谋士被吕蒙策反,纷纷投降,关羽镇守的城郡不断失陷,关羽无心再战,退守麦城,但孙权早有准备,在路上埋伏官兵劫杀关羽,最终在章乡与关羽父子相遇,关羽父子被杀。
孙权夺取荆州,蜀汉因战败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走向下坡路。一次关键性战争的结局,往往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运势。此次战争虽然曹魏和东吴胜利,但损失的将领也令人心痛。
战争是残酷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将领的每一个选择都牵系着数万人的安危,无论是听取旁人的意见,还是了解属下的情绪,都对战争的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威震天下到逃亡斩首,短时间内大起大落,所有产生的问题都是因为关羽的决定产生,结果也终究会让关羽承受。傲气可以有,但不能因为傲气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忽略了其他因素。
这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启发很大,以史为鉴,不做一个骄傲的人,时刻对周围保持警惕,即使自己再有能力,也要多放一些注意力在队友身上。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 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吕蒙之死:历史真相与阴谋论的博弈公元219年,东吴名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奇袭荆州,斩杀关羽、定鼎南郡,成就三国史上经典战例。然而,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却在次年骤然离世,民间关于其死因的猜测与阴谋...
关羽 吕蒙 2025-09-29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