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赤壁之战曹操惨败,是否意味着,曹操手下谋士都比不上诸葛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正史中,赤壁之战和诸葛亮没啥关系,完全是周瑜在挑大梁。不过在演义中,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还是显露了不少才华的,周瑜的火攻之计,其实诸葛亮早就已经知道了,而且火攻所需的东风,还是诸葛亮“求”来的。在演义中,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确实是无人能敌,以至于一向大度的周瑜,都不得不考虑对诸葛亮动手,要为东吴剪除这个未来的强敌。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火攻之计,而曹操那边无人识破,最终被火攻打得大败,于是很多人便说,曹操空有如此多的谋士,竟然无人能识破周瑜的诡计,真的是让人失望。那么真如网友所说,曹操这么多的谋士智库都顶不上一个诸葛亮?事实并非如此!
曹操之所以能够一统北方,除了他自己是天纵之才,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手下拥有许多大才,像是荀彧、郭嘉、荀攸、程昱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有他们在身边,曹操本不至于大败的。而且即便当时郭嘉已离世,荀彧不在身边,至少也有三人识破了火攻之计的。
第一人、徐庶
曹营中识破火攻之计的第一人乃是徐庶。徐庶原本是跟随刘备的,曹操仰慕徐庶的才华,不愿意徐庶帮助刘备,于是假装徐庶的母亲,写信把徐庶给骗到了许昌。徐庶母亲是个刚毅的女子,听说儿子因为自己被骗,离开了仁义的刘皇叔,投靠了奸臣曹操,于是自尽而亡。原本想要前来尽孝的徐庶大受打击,并暗自发誓,此生不再为曹操献出一谋一策。
当庞统向曹操献出连环计时,曹操大喜,认为北方将士终于不用再被颠簸的江水困扰了,大船相连,将士们在船上如履平地,不会再出现晕船的情况了,统一江南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可这个时候,只有徐庶还保持着清醒,直接点破了庞统的计谋。
原文: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吓得庞统魂飞魄散。
庞统一听,周瑜这边所用的苦肉计、诈降计、连环计全被拆穿了,顿时吓出一身冷汗,这要是被曹操知道了,那还得了啊。急忙回头看这人到底是谁,结果一看,竟然是老熟人徐庶,于是便客套起来,并以江东百姓的性命做威胁。徐庶本来也不愿意为曹操出谋划策,现在见庞统误会,便干脆让庞统帮他想一个脱身之法,总不可能让他徐庶呆在这里等死吧?最终在庞统的建议下,徐庶在曹操军中散布谣言,称韩遂马腾的西凉军入侵了,徐庶主动请战,前去阻击韩遂马腾,离开了这个是非地。
从徐庶的表现来看,周瑜所使用的的计谋,他都全部识破了,只不过他苦于母亲因曹操而死,不愿意为曹操出谋划策,所以并没有把事情说破,选择了早早地逃离。从这一系列的情况来看,徐庶的军事才能其实并不弱于诸葛亮,只不过他是不愿意出手而已,所以,说曹操手下谋士不如诸葛亮,是说不通的。
第二人、程昱
曹营中识破火攻之计的第二人乃是程昱!程昱是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非常有才华,当他听说庞统的连环计后,已然心生怀疑,于是向曹操说了下面这一番话。
原文: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程昱认为,大船用铁索相连,固然稳固,但如果吴军用火攻,大船相连则难以掉头躲避,只能等着被火烧。不得不说,程昱的谋略见识就是远超常人,直接点出了问题的关键点。不过程昱终究只是谋士,虽然他已经提醒过曹操,有被火攻的危险,但是曹操这边却并不以为然,认为程昱乃是多虑了。所以说此战并不是程昱的智谋不如诸葛亮,而是曹操不采纳,程昱也没办法。
第三人、荀攸
荀攸乃是曹操军师中非常厉害的一位,他对大船用铁索连环也有很多担忧,所以当程昱提醒曹操,要小心火攻时,荀攸立马出声附和,一定要曹操小心这个问题。
原文: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
荀攸赞同程昱的说法,认为应该小心东吴的火攻之计,但是曹操对于荀攸的说法,还是不以为然。曹操认为,战争中凡是使用火攻,必须得借助风力,现在是隆冬时节,江面吹得都是西风北风,没有东风南风,所以东吴一旦使用火攻,不仅烧不到曹营,反而是有可能把吴军自己给烧了。眼见曹操说得如此自信,程昱和荀攸自然是不敢再反驳了,如果扫了主公的兴,那就得不偿失了。要说曹操也真的是自信过头了,凡事都有万一,谁说隆冬时节就只有西风北风,没有东风南风呢?最终诸葛亮不就把“东风”给借来了吗?
总得说来,曹营中其实是有三个人识破了火攻之计的,一个是徐庶,一个是程昱,一个则是荀攸,只不过徐庶不愿意给曹操出谋划策,而程昱和荀攸说话,曹操又不愿意听,所以最终才有了赤壁大败。事实上,此时无论是何人前来劝说曹操,都没有什么用,因为此时的曹操志得意满,对任何事情都是充满了信心的,说白了,此时的曹操是盲目自大的!自击败袁绍,一统北方后,他率军南下,轻松地就拿下了荆州,现在他拥兵数十万,只要解决了军队晕船的问题,他自信击败东吴乃是轻而易举的,可以说此时的曹操是非常骄纵的!
换作平常,身经百战的曹操,肯定会小心提防火攻,不敢一把梭哈,但此时情况不一样了,马上就可以击败吴军,一扫江东了,马上就可以向一统天下迈出最坚实的一步了,这个时候还犹豫什么?闷头往前冲就行了!不过历史已经反复地证明了,越是临近成功,越有可能阴沟里翻船,曹操这一次就是这样的,翻船了,完蛋了,这辈子想要统一天下是不可能了。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刘备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表里”之辨——从战绩差异看战略与战术的互补性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