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劝谏刘备称帝,当时反对的3个人都是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个劝谏刘备不要称帝的人,就是费诗了。对于这个人,估计大家的印象不深,但他干过一件事,估计说起来大家都知道。刘备称汉中王之后,派费诗去封关羽为前将军,而当关羽得知黄忠被为后将军时,非常愤怒,直接吼出了“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的话语,而且还不愿意接受刘备对他的册封。最后是在费诗的巧妙劝解之下,关羽才接受了刘备的册封。也因为这件事,费诗在大家心中越来越出名,刘备也越来越看重他的才能。
不过费诗这个人,虽然有才,做人却非常耿直,说白了,这人就是口无遮拦,是个大嗓门,啥都往外说。当初诸葛亮想要接受孟达的投诚,询问蒋琬和费诗的意见,结果费诗直接来了一句,孟达这小子,先是对刘璋不忠,后又对刘备不忠,哪里值得我们接受?结果这话一出,直接把诸葛亮给怼得哑口无言。其他人都可以说孟达不忠,但是这费诗可不能说,为啥呢?因为当年刘璋派孟达和法正去迎接刘备,而孟达被刘备留在江陵,刘璋是知道的,这就说明当初孟达明面上并没有背叛刘璋,倒是费诗这家伙,面对刘备大军时,那可是率先开城投降啊,你一个降臣还说人家孟达不忠,这叫什么事?
在刘备称帝一事上,费诗更是把他的大嘴巴给表现得淋漓尽致。诸葛亮等人劝刘备称帝,费诗反对,而费诗的理由是现在大敌未灭,不适合称帝。当年刘邦打进咸阳,俘获秦王子婴都没有称帝,现在刘备你都还没打出益州,这怎么能称帝呢?
《三国志》:后群臣议欲推汉中王称尊号,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羇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由是忤指,左迁部永昌从事。
从费诗给出的理由来看,他对当前的形势其实是完全不了解的,刘备称帝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因为形势逼人,当时汉献帝生死不知,皇位已经是被曹丕给篡夺了,曹丕都称帝了,如果刘备不称帝,那些忠于汉室的人会怎么想?可以说,刘备称帝一事势在必行,因为只有扛起复兴汉室的大旗,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刘备阵营,天下所有心向汉室之人,心中才有一盏明灯。
所以说,费诗的劝谏其实根本没有站在蜀汉大局来考虑,而仅仅是个人的大嘴巴,啥都不懂就直接开说。不过呢,因为费诗本身还是比较有才华,在蜀汉有一定地位的,所以刘备虽然讨厌他,最终也没有杀他,而只是把他贬为永昌郡从事。刘备去世后,他还再次被启用,也算是过得比较潇洒,结局比较好。
刘巴在蜀汉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蜀汉的法律《蜀科》就是刘巴和诸葛亮、法正等人一起编撰的。不过刘巴这人,性情比较清高、孤傲,他看不上的人,直接是懒得理会。曾经张飞去拜访刘巴,结果刘巴看不上张飞,根本不理人家。就问你牛不牛?张飞在蜀汉地位这么高,刘巴竟然敢不理他。而且之后诸葛亮劝刘巴给张飞点面子,再怎么说人家也是刘备的亲信啊,又对你仰慕有加,你这样干,不太好吧?结果刘巴直接回了一句,令诸葛亮当场无语。刘巴说:“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怎么能教我去和一介武夫交谈?”
赤裸裸的侮辱啊,这刘巴简直太不给面子了,连诸葛亲自劝说都没啥效果,不知道张飞要是听到这句话,会是什么感想?反正刘备听闻刘巴的这番话后是直接大怒,你这刘巴看不起我兄弟,是不是还看不起我刘备啊?不过看起来刘备虽然愤怒,但似乎也并没有处理刘巴,而等到刘备想要称帝时,刘巴又来找茬了。
当听说刘备想要称帝时,刘巴邀请雍茂一同去劝谏,结果刘备虽然愤怒,但是他对刘巴似乎网开一面了,并没有大肆惩罚刘巴,反而是让刘巴给他起草了称帝所用的文书。刘巴这边没事,可被刘巴拉去的雍茂就惨了。
雍茂是蜀汉的官吏,任主簿之职,而主簿在古代其实就是各级主官下面掌管文书的佐吏,并不是非常大的官,可见雍茂这个人在蜀汉的地位并不高。按理说刘备称帝一事跟他八竿子打不着,为何他会搅入其中呢?其实这都得怪刘巴。
《零陵先贤传》:是时中夏人情味一,闻备在蜀,四方延颈。而备锐意欲即真,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
从文献中来看,当时雍茂官职不大,很可能是接触不到刘备称帝之事的,应该是刘巴告诉他的。而他一个小小的主簿,直接上书劝谏刘备,阻止刘备称帝,其实是非常不妥的,刘巴位高权重,刘备不敢动,可你一个小小的主簿刘备还是能动的。后来,刘备就因为其他事情把雍茂给杀了,很显然,这里的“他事”并不重要,重用的是雍茂犯傻了,卷入了这场自己没有能力卷入的事件中。
说白了,感觉雍茂就是个派炮灰,费诗、刘巴说的话都比他狠,结果最终人家没啥大事,自己却连小命都丢了,这不是炮灰是什么?所以说啊,还是老老实实的做好主簿本职,有吃有喝,这不香吗?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