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刘联盟的理论层面是源于诸葛亮的《隆中对》。下面由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从“赤壁大战”开始,到东吴、蜀汉的关系完全破裂前,即“夷陵之战”前,孙权势力集团和刘备势力集团的关系,一直是跌宕起伏的。
这当然是双方的战略诉求出现了相似,也因此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东吴的新丁鲁肃在《榻上策》中,为孙权规划了一条称帝之路:
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这套战略的核心之一就是,要拿下荆州。
七年后,即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初出茅庐的诸葛亮为刘备作《隆中对》,其中,也把荆州当作了事业目标的核心之一: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若跨有荆、益……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也成为刘备势力集团此后的最重要战略之一。
由此,孙权和刘备在荆州方向,是必然会有一战的,除非,孙权放弃称帝的念头,刘备放弃“复兴汉室”的期望。
在“赤壁之战”前,双方几乎已经要碰上了,孙权已经在此前的五年时间里,三次出兵攻打荆州辖下的江夏郡。
并且,孙权指挥东吴军队成功地于“赤壁之战”那一年的上半年,干掉了江夏太守黄祖,占据了江夏郡的部分地区。
当时,刘表长子刘琦为避免被后母迫害,自救的方法就是去接替黄祖当江夏太守,到前线去抵御孙权。
如果刘琦抵御失败,孙权继续进攻荆州腹心地域,很难说为荆州北线戍边的刘备不会被刘表调到东线去打孙权。
当然,这一切都因曹操的南征而终止,刘表死后,刘琮携荆州降曹,刘备、刘琦不得不跟同样也需要帮手抵抗曹军的孙权联合起来。
双方联手打赢了“赤壁之战”,但相同的战略诉求,让双方的所谓联盟时刻处于破裂的边缘。
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双方一直在荆州地区对峙、拉锯,以及打口水仗,直至彻底撕破脸。
在这期间,孙权的决策很重要,可东吴负责荆州方向的几位军事主官的态度,也异常重要,两大势力集团的关系,也是跟着几位军事主官的生死联系在一起。
一:周瑜意外病死,孙权、刘备没能提前打起来
“赤壁之战”后,刘备、周瑜联手攻打南郡,南郡就是后来刘备找孙权借走,然后由关羽镇守的地方。
刘备为啥要借南郡,因为这是周瑜打下来的,本来是双方一起在打,但因曹仁守的严密,刘备一看,短时间打不下来,就带着自己的人去经略荆南四郡去了。
而且,刘备如果不凭借自己的武力,在荆州占据几个郡的话,也没资格跟孙权谈条件不是?
周瑜在南郡坚持了一年多,把曹仁给赶跑了,占据了南郡,周瑜也是于这个时期被流失所伤。
这个时候,荆州的核心地区,其实是曹魏和东吴分据,刘备是被迫以刘琦(刘备表其为荆州刺史)的名义在荆南(今湖南省部分地区)发展。
在周瑜拿下南郡的同年,刘琦病死,他其实是个空头荆州刺史,早前镇守的江夏,在曹军南下时,就丢给曹军,曹操委派文聘镇守。
但刘琦毕竟是刘表的儿子,这个名义很重要,他活着或死亡,荆州的归属都能跟孙权掰扯掰扯。
刘琦一直跟着刘备后面混,他死后,他的部下当然会推荐刘备为荆州刺史。
孙权当时默认了刘备的这个荆州刺史,还把妹妹嫁给了刘备。
因为,此时的刘备拿下了荆南四郡,还收揽了庐江雷绪的数万私人武装,实力大涨。
庐江在淮南,雷绪带着几万人跨越几个州郡,跑到荆南来投奔刘备,可见刘备的人格魅力还是很不错的。
刘备成为荆州刺史后,他的治所在公安,公安属于南郡治下,周瑜在拿下南郡后,被孙权委任为南郡太守,驻扎在江陵。
公安到江陵的距离,只有几十里路,这是个非常危险的距离。
特别是,周瑜是东吴军队中鹰派的代表人物,在“赤壁之战”后,他一度鼓动孙权囚禁刘备,收揽刘备麾下的武装。
周瑜跟刘备,只隔着这么近的距离,如果周瑜不死,双方迟早要打起来。
最重要的是,周瑜拿下南郡后,又给孙权提供了新的战略,这个战略的要点是,拿下益州和汉中,联手马超抗曹,争夺天下,《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
乞与奋威(应该是孙权堂兄孙瑜)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这个字应该是逼迫的意思)操,北方可图也。
而孙权同意了周瑜的这个战略:“权许之”。
可周瑜在随后积极准备西征时,突然病死了:“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
于是,孙权被迫放弃了争夺益州的军事行动。
如果周瑜不死,刘备能眼睁睁看着周瑜兵进益州?显然是不可能的,益州早被刘备视为囊中之物。
周瑜如果绕开刘备去打益州,刘备一定会在周瑜的后方捣乱。
且以周瑜的谋略,他难道看不出刘备是他进军益州的隐患?他有没有可能在出兵益州前,先试图解决刘备。
周瑜加庞统(备注,周瑜没死前,庞统在周瑜帐下为官)携带东吴众将能否打得赢刘备加诸葛亮加关、张、赵、黄、魏的组合不好说,但双方很有可能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这一年爆发严重的冲突。
可周瑜死了,他不死,孙权跟刘备撕破脸的日子,即使不在建安十五年,也不会拖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北伐时。
二:鲁肃接任周瑜,孙权、刘备暂时打不起来了
周瑜死后,鲁肃接任,相比起周瑜,鲁肃算是鸽派,在周瑜生前,他就主张借荆州给刘备。
孙权在周瑜死后,反正放弃了争夺益州的行动,于是干脆把江陵也借给了刘备,此时的刘备,才得到相对完整的南郡。
有了完整的南郡,刘备才彻底隔断了江东和益州的联系,他后来也才能安心带兵去进攻益州。
此后,东吴在荆州方向,就是以鲁肃为主,他一直带兵在跟关羽对峙。
鲁肃是鸽派,双方自然打不起来,刘备一方得以有了图谋益州的一段安全期。
这也是后来孙权在评价鲁肃时,对鲁肃唯一不满的地方,《三国志》中记载:
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指南郡),是其一短......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恕之,不苟责也。
鲁肃劝孙权借地给刘备,是为了继续联手抗曹,但相对的,也拖延了孙权获得荆州的时间,给了刘备发展壮大的机会。
至于是联手抗曹重要,还是获得荆州后,能尽快走上称帝之路重要,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反正孙权在后来在干掉关羽,重新拿下南郡后,是认为鲁肃有错的。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时,孙权和刘备一度也要打起来,起因是刘备拿下益州后,孙权去讨还南郡,但刘备不给,《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
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
当时,形势已经十分紧张了,刘备统帅五万大军,从益州跑到荆州来,显然是不准备妥协的。
而且,东吴军队中的如吕蒙这样的鹰派,也一直在劝说孙权动手。
好在鲁肃才是东吴在荆州方向的军事主官,即使他在“单刀会”上痛骂关羽,可他并不想跟刘备翻脸。
如果当时鲁肃不是军事主官,他的话语权不能超过吕蒙等鹰派,建安二十年时,孙权跟刘备也该打起来了。
随后,刘备得知曹操拿下汉中,意识到不能跟孙权翻脸了,才赶紧跟孙权协商荆州的归属,《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
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这一次,其实刘备是亏了,他本来占据荆州的五个郡,协商后,变成了三个郡,把荆南让出了两个郡。
这两个郡不是刘备向孙权借的,是他自己打下来的,之所以让出去,是因为他理亏。
鲁肃在任时,算是给孙权要回来两个郡,也勉强维持着双方脆弱的关系。
三:吕蒙接任鲁肃,孙权、刘备终于打起来了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鲁肃病故,吕蒙接任东吴在荆州方向的军事主官。
此时,距离刘备借取完整的南郡,已经过去了七年。
虽然在建安二十年的“湘水划界”时,南郡是划给了刘备,可南郡才是荆州的核心地区。
孙权想完成《榻上策》中描述的称帝之路,南郡是不可不要的。
加上鸽派鲁肃病死,鹰派吕蒙上位,孙权和刘备之间的矛盾不可能调和,战争的日子已经无比接近了。
吕蒙上位,加之同年,孙权派人跟曹操重结姻亲,这已经表明了孙权的目的。
刘备和关羽因此大意,怪不得谁。当然,吕蒙上位,刘备和关羽肯定知道,但孙权试图结盟曹操,他们或许不知道。
吕蒙为夺取荆州,一直在准备着,期间各种麻痹关羽,包括孙权也配合他一起麻痹。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曹操在司马懿等人的建议下,结盟孙权,吕蒙出兵偷袭关羽后路,关羽大意失荆州。
很多人认为,孙权偷袭关羽是背盟,或许是,或许不是。
但刘备一方一定是正义的?别忘记了,他是连同宗刘璋的基业也夺了。
所以,三国争霸,没有什么背盟不背盟的,谁也不是圣人,圣人也成不了皇帝不是?
吕蒙接任鲁肃,直接促成了东吴偷袭荆州之战,但后来吕蒙的迅速死亡,又阻止了孙权跟刘备的另一场战争。
建安二十四年末,关羽被杀,东吴全取刘备辖下的荆州各郡。
建安二十五年,孙权进驻公安,根据《三国志·周泰传》中的记载,孙权当时是想“欲进图蜀”。
没错,孙权想趁机去打益州,但同年荆州出现大疫,随后吕蒙等好几位东吴的重要将领陆续病死,打乱了孙权的计划。
领军大将吕蒙病死了,孙权也只能放弃设计好的军事行动。
从他五次亲征合肥的战例看,没个能打的军事统帅在身边,他自己带兵强攻益州的话,估计会死得很难看。
东吴在几次很重要的战役中,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石亭之战”等,东吴能赢得干脆利落,就是因为孙权不在前线。
吕蒙不死,没准孙权刚干掉关羽,就又去打刘备了。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吕蒙与孙权:君臣相得的典范与一场未解的死亡谜题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
孙权 吕蒙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张裔东吴流亡三年:权力博弈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益州郡首领雍闿的叛乱将时任益州太守的张裔推向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位以干练敏捷著称的蜀郡成都人,因被叛军押送至东吴孙权处,开启了长达...
孙权 启 2025-09-29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