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曹丕在位时,三次进攻东吴,一次攻打蜀汉,最终都是什么结果?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于洛阳病逝,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延康元年十月初一(220年11月13日,癸卯日),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十三日(11月25日,乙卯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二十九日(12月11日,辛未日),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
在登基称帝之后,曹丕展现出自己文治武功的能力。一方面,曹丕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促使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另一方面,曹丕在位时,也对蜀汉和东吴发动了战役。那么,问题来了,曹丕在位时,三次进攻东吴,一次攻打蜀汉,最终都是什么结果?
曹丕第一次伐吴
黄初二年(221年),吴国孙权因为之前袭杀关羽,夺取荆州之地,害怕刘备报复首尾难顾,所以假意与魏国曹丕遣使修好关系,并遣于禁等还。对此,”曹丕遂遣“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孙权由是称臣于魏。
同年,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也是为了夺回荆州之地,从而亲率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刘备盛怒不许。公元221年,蜀汉大军攻破吴军巫口和姊归两处。黄初三年(222年)正月,孙权给曹丕上书,表示己方要出兵迎敌,曹丕作《报吴王孙权书》鼓励其杀敌。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今湖北省宜都市)。当初曹丕听说刘备率军东下,与孙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认为刘备犯兵家大忌,必定速亡。过了七天,孙权击破刘备的文书送到。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击败了刘备,促使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
夷陵之战后,孙权因解除了蜀汉的威胁,故在遣长子孙登入魏为质一事上拖延再三,魏吴两国的联合逐渐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同年十月,孙权复叛。对于孙权的欺骗与背叛,曹丕十分恼怒,又下《伐吴诏》鼓励将士们曰:“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而这,促使曹丕第一次率领大军征讨东吴。
公元222年,曹丕从许昌出发,以此南征吴国。在这场战役中,曹魏诸军兵并进,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
在这场战役中,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桓濡须一路击破曹仁。曹丕胜利在望,却不料遇到疫疾,加之朱然固守江陵,孙权乘机重新遣使纳贡,双方言和,曹丕退兵。对此,在笔者看来,曹丕第一次征讨东吴,距离成功实际上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曹丕还是没能取得胜利。与此相对应的是,孙权则因为连续击败蜀汉和曹魏,从而来到了自己人生的巅峰,这也为孙权最终称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曹丕第二次伐吴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后,刘禅即位。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已经把蜀汉大权全部交由诸葛亮掌握。所以,等到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派邓芝出使东吴,两家重新修好,联手共抗曹魏。孙权同曹魏再次断绝关系,这次,彻底激怒了曹丕,他决定御驾亲征。黄初五年(224年)七月,曹丕第二次率领大军南征。
黄初五年(224年)九月,当曹丕由广陵抵达长江后,东吴沿江设疑兵防守,恰巧长江水势上涨,曹丕看到后,感叹地说:“魏国虽然有千队骑兵,到此也都派不上用场了,江南不易图取。”然后退兵回朝。对此,在笔者看来,想要击败东吴的话,必须要打造这一支强大的水师。而这,需要长期的准备。但是,曹丕因为身体上的原因,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打造船只,训练水师。
曹丕第三次伐吴
黄初六年(225年)三月,曹丕再次御驾亲征,他这次是以“舟师”征吴。曹魏大军出征之前,宫正(即御史中丞)鲍勋劝谏说:“王师屡次征伐没有取胜的原因,是因为吴蜀唇齿相依,凭借山水险阻,有着很难取胜的地理形势。往年征吴时,龙舟飘荡,很是危险,如今又要劳师远征,耗费钱财,臣以为不可。”对此,在笔者看来,鲍勋的劝谏,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可是,这对于急于建功立业的曹丕来说,自然是难以接受的。
因此,曹丕闻言后大怒,把鲍勋降了职。黄初六年(225年)五月,曹丕到达谯县,八月入淮河,十月到达广陵旧城,曹丕在江边进行了一次检阅大军的仪式,“兵有十余万,旌旗弥数百里”,魏军声势极为浩大。曹丕虽然“有渡江之志”,但是,在吴军的固守下,又遇到天寒,河流结冰,魏国大军的战船不能进入长江,曹丕无计可施之下,望着长江,感叹地说:“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曹丕三次征讨东吴,都没能取得实质性的战果。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为文,庙号世祖,安葬于首阳陵。伴随着曹丕的病逝,再加上诸葛亮从公元228年开始多次北伐中原,这促使曹魏逐渐将重心放到了蜀汉这一边。值得注意的是,曹丕在位时,曾经派出大军进攻了蜀汉。当然,因为战役规模不大,这场战役通常被人们忽略了。
曹丕征讨蜀汉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孟达和刘封攻占了上庸等地。不过,在关羽战败后,孟达因畏惧被治罪,再加上跟刘封不和,常受到刘封侵凌,于是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对此,在笔者看来,孟达归降曹魏后,自然想要建功立业,这促使他将矛头对准了刘封镇守的上庸郡。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夏侯尚改封为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兵马。彼时,夏侯尚上奏说:“刘备的一部分军队驻守上庸,那里山高路险,他们肯定不会想到我们会去偷袭,因此,我们可以派兵悄悄前去,出其不意,那样一定能消灭他们。”于是,夏侯尚和徐晃带领一部分士兵,并在孟达的协助下一举攻下了上庸,刘封败走,夏侯尚平定三郡九县,升为征南大将军。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关羽被杀后,蜀汉不仅丢掉了荆州三郡,东三郡也被曹魏所占据了,这自然加重了蜀汉的衰落程度。
公元228年,魏国新城太守孟达在城头目睹魏军旌旗蔽日时,或许才真正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绝境。这位曾先后效忠刘璋、刘备、曹丕的三姓家臣,最终在司马懿的雷霆一击下身首异...
刘备 曹丕 2025-09-26 才子困局:曹植的悲剧人生与曹丕的复杂态度公元232年冬,陈王曹植在雍丘封地呕血而亡,年仅41岁。这位"才高八斗"的建安文豪,在权力倾轧中从天之骄子沦为政治囚徒,其人...
曹丕 曹植 2025-09-26 忠魂泣血:苏则为汉献帝哭丧背后的时代悲歌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冬,洛阳城飘着细雪,魏王曹丕的府邸张灯结彩,朝臣们正为即将到来的禅让大典忙碌。而在城郊一座简陋的灵堂内,一位身着素服的官员却跪在...
曹丕 2025-08-22 东汉后期:在权力倾轧与民生困局中走向崩塌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开国至汉献帝禅让曹丕,共历195年。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后期,这个曾经以“光武中兴”为荣的王朝,却深陷政治腐败、经济崩溃与社会动荡的泥潭。外戚与宦官...
刘秀 曹丕 2025-08-21 陈群与司马懿:曹魏权力场中的双璧之交在汉末三国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陈群与司马懿的交往超越了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既是曹丕“太子四友”的核心成员,又是曹魏政权制度建设的共同奠基者,更是权力斗争中相互...
曹丕 司马懿 2025-08-18 曹彰与曹丕:宗室兄弟的权力博弈与命运交织在三国群雄逐鹿的宏大叙事中,曹魏宗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同样充满戏剧性。作为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的嫡次子,曹彰与长兄曹丕的关系始终笼罩在“储位之争”的阴影下。然而,通...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8-06 三曹:汉魏风骨的文学丰碑在汉末魏初的动荡岁月中,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以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共同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辰之一。后世将这三位曹氏父子合称为“三曹”,这一称谓不仅...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8-05 曹丕:从权谋之巅到壮志未酬的终章在三国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曹丕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复杂多面的性格,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承继父业,终结汉朝四百余年统治,建立曹魏政权,成...
曹丕 2025-07-30 曹节与曹丕:同为曹操血脉,却非同母所生——一场被历史迷雾遮蔽的家族真相东汉末年,权臣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姿态掌控朝局,其家族内部的关系网络亦如政治棋局般错综复杂。其中,汉献帝第二任皇后曹节与魏文帝曹丕的兄妹关系,常因史料记载...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7-24 建安七子为何没有三曹:文学集团的分野与历史定位的逻辑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群体命名的创作高峰,其核心由“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与“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构成。然而,这一...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7-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