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明英宗复辟皇位争夺之战时于谦为什么没有阻止?是默许吗?
他公正廉洁时刻为百姓的利益着想,所以也深受百姓们的爱戴。因此最后京师任兵部左侍郎之后,也又为国家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作为一个百姓爱戴,众人佩服,皇帝信任的忠臣,为什么在明英宗复辟之时无动于衷没有去阻止这场皇位争夺之战,最终还被诬陷杀头呢?
明朝时期发生的夺门之变是明英宗和明代宗之间发生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最终结果,明英宗夺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皇位,而明代宗被软禁之后最后因病去世,朝中的局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于谦作为兵部侍郎,他的权利也不小并且也深受明代宗的信任,如果他当时出面做点什么的话,这场皇位之争或许就不会发生。但是事情发生之时,于谦却不见了踪影,什么也没做,像是一个与这场事件无关的人。明英宗和明代宗是兄弟关系,并且还都当过皇帝。虽然于谦也为明代宗效劳过,但是他效劳的第一位皇帝是明英宗,明英宗还在位的时候,他重用的一个叫王振的太监,在太监的蛊惑之下搞的朝廷里是乌烟瘴气。在于谦刚任兵部尚书的第二年,蒙古族侵犯明朝国土,太监王振一直劝说明英宗亲自率军出战,皇帝听信了太监王振的言辞,一腔热血的带领着军队前去迎战。结果指挥失当导致没有取得胜利,并且明英宗还被掠到土木堡当了人质。
皇帝被俘虏,明朝开始陷入了一个即将要灭国的局面,这时候出来力挽狂澜的便是于谦。当时所有人听到皇帝被俘虏了以后,都计划如何逃命。于谦便下令逃跑的人都会被斩首,成功的制止了那些想要逃跑的人。
这时候因为太子还太小,并且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在于谦的劝说下,不得不让明代宗来稳住江山。在土木堡一战过去以后,明朝当时的国库已经所剩无几了,那些优良的士兵也在战争中牺牲,只剩下了一些没有什么用的老弱残兵,那时候大家都认为已经不可能在抵抗蒙古军的再次袭击了。这时于谦又站了出来,他让全国可以上战场的兵都马上来到京城支援,并带上充足的干粮。蒙古大军想着明英宗已经在手了,攻打京城一定是手到擒来,于是又带着明英宗和骑兵再次攻打京城,这场是在于谦的指挥下进行的保卫战,这也就是著名的京师保卫战。
这一战自然也是重要的一战,关系着国家的存亡问题,他下令如果有士兵临阵脱逃就直接杀了,所有的士兵知道这个命令以后,知道自己终究是无路可退,于是便誓死跟敌人斗争到最后,果不其然最后取得了胜利,终于保住了京城。
于谦自然是这场战争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在与蒙古大军的这次战争后,也依然有过不少战争,但是在于谦的带领下,每场战争都取得了胜利。蒙古军也被消耗了大量的作战资源,国家也受到了重创,最后没办法不得不放了明英宗。这时候的于谦不仅拥立新君,而且每次打仗都是一等功臣,很容易的获得了明代宗的信任。而在这时明英宗回到京城,既没有了皇位,也被明代宗软禁了起来。虽然这时候的于谦很受重任,但是对于这他也没有任何办法。明代宗很器重于谦是必然的,于谦也拥立明代宗。可是之后在明英宗发起皇位争夺之战的时候,于谦为什么没有阻止明英宗,并且对于这件事情无动于衷,这又是怎么回事?
史料记载的是,当时的朝廷其实是处于一个很微妙的状态之中,发动夺门之变的时候明代宗已经重病在身,
并且没有子嗣。在这种情况下,要么是明英宗要么是他的儿子来继承皇位,所以无论如何都是这种结果。反而于谦出来阻止的话,明英宗的和他的后代都会受牵连被杀头,最后国家将会陷入后继无人的情况,必定会国家大乱。所以在明英宗发动这场战争的时候,于谦自然为了天下太平,在这场战争中,选择了无动于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场战争的到来,。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大势已定,于谦其实再怎么干预,结果也都是如此。
但是在明英宗成功之后,于谦被人诬陷扣上谋逆的罪名被杀死,这也是他最后的结局。他为了国家稳定,拥有着一腔热血,就算最后被杀头他依旧是国家的功臣。于谦的死是被冤枉的,在明英宗去世之后,明宪宗也为此进行了翻案并且官复原职。
夺门之变本来就是一个被辛苦谋划了八年的阴谋,在这谋划的八年里,明英宗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这场皇位之争的胜利还要归功于锦衣卫的帮助,因为锦衣卫是当时皇帝最信任的皇宫警卫,没有锦衣卫这场阴谋也很难实现。但是这件事情的成功从头到尾都离不开于谦,当时于谦为了整顿锦衣卫,于是让自己的婿当了锦衣卫的卫都指挥使,而他的女婿任用了明英宗的旧部做了副手,所以在此基础上锦衣卫又倒向了明英宗。
结语:回顾于谦的一生让人肃然起敬,为了祖国大义尽职尽责,为国为民贡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但最终落得被人诬陷,斩首抄家的下场。虽然最终被平反,但还是值得我们深思,为何一个如此爱国的大将,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最终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在明代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于谦以其“忠心义烈”的品格与“力挽狂澜”的功绩,成为后世传颂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既是个人道德与才能的完美融合,也是封建士大夫“以天...
于谦 2025-08-14 铁骨丹心照汗青:论明朝名臣于谦的历史地位与精神遗产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于谦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誓言,铸就了中华文明史上不可磨灭的精神丰碑。这位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民族英...
于谦 2025-07-18 忠魂映西湖:张煌言为何跻身“西湖三杰”之列在杭州西湖畔,岳飞、于谦、张煌言三位民族英雄并称“西湖三杰”,他们的墓祠与西湖的山水相互映衬,成为后人缅怀先贤、传承爱国精神的重要场所。其中,张煌言作为明末清初...
于谦 岳飞 2025-05-20 朱祁镇与于谦:一段帝王悔恨的往事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皇帝的名字总是与另一位忠臣紧密相连——他们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和名将于谦。然而,这段君臣之间的传奇故事却以一场悲剧收场,留下了无尽的遗...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于谦 2025-01-13 朱祁镇杀于谦后的悔意探析在中国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朱祁镇与于谦的恩怨纠葛,尤其是朱祁镇在于谦被杀后是否有过后悔,一直是后世热议的话题。一、朱祁镇杀于谦的背景公元1457年,明代宗景泰帝朱...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于谦 2025-01-06 张煌言与西湖三杰:探寻历史深处的英雄足迹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篇章。其中,张煌言与西湖三杰——岳飞、于谦,以其与杭州西湖的不解之缘和卓越的民族气节,...
于谦 岳飞 2024-12-30 于谦与“两袖清风”的传奇“两袖清风”这一成语,源自明朝大臣于谦的一段佳话,至今仍被用来形容官员清廉无私的高尚品质。本文将探讨“两袖清风”与于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一成语背后的历史意义。...
于谦 2024-08-20 徐有贞:全才的辉煌与争议徐有贞是明朝中期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精通天文、地理、兵法和水利,其多才多艺令人赞叹。然而,他的一生也因为涉及陷杀名将于谦的事件而蒙上了争议的阴影。本文旨在探讨徐有...
徐有贞 于谦 2024-08-04 于谦在明英宗“夺门之变”中的角色与能力分析于谦,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明朝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明英宗时期的“夺门之变”中,他的表现更是引人关注。那么,于谦是否具备平定“夺门之变”的能力...
于谦 2024-06-21 于谦:忧国忘身的明朝大臣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其智慧和勇气,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于谦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是明朝的一位大臣,一生忧国忘身,晚年却含冤被...
于谦 2024-05-2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