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西湖畔,岳飞、于谦、张煌言三位民族英雄并称“西湖三杰”,他们的墓祠与西湖的山水相互映衬,成为后人缅怀先贤、传承爱国精神的重要场所。其中,张煌言作为明末清初的抗清名将,虽未生于西湖之畔,却以坚定的抗清意志和英勇就义的壮举,与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后人尊为“西湖三杰”之一。
投笔从戎,矢志抗清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他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自幼胸怀大志,喜爱讨论兵法之道。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煌言考中举人,然而,此时的明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威胁日益加剧。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等城,江南地区陷入一片混乱。面对国破家亡的危局,张煌言毅然投笔从戎,投身到抗清斗争的洪流中。他随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等人在宁波集会,倡议勤王,集师举义,并奉表到天台请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从此,张煌言踏上了长达十九年的抗清之路。

联郑抗清,屡建奇功
在抗清斗争中,张煌言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抗清意志。他多次率兵由长江进逼南京,打击清军,成为南明政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支柱。顺治十六年(1659年)五月,张煌言与郑成功分兵北征,攻克芜湖后,连下沿江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江淮半壁为之震动。这次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南明军民的抗清士气,也让张煌言的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
然而,抗清斗争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郑成功在南京兵败,全师兵溃,张煌言也不得不潜行二千余里返浙东,招集旧部,再整旗鼓。此后,郑成功在台湾病故,永历帝在云南被害,鲁王亦死于金门,张煌言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但他并未放弃抗清的信念,而是继续坚持斗争,与清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慷慨就义,忠魂永存
康熙三年(1664年),张煌言与清军海战惨败,见大势已去,他解散余部,退居悬?岛(今浙江象山南)。然而,清军并未放过这位抗清名将,不久后,张煌言因叛徒出卖被执。面对清军的威逼利诱,张煌言坚贞不屈,拒不投降。同年九月,他在杭州遇害,死后葬于南屏山下。
张煌言的牺牲,标志着南明政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抗清斗争基本结束。但他的忠勇事迹和爱国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成为后人敬仰的民族英雄。清代诗人袁枚曾写道:“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而张煌言的加入,更是让西湖三杰的英名更加熠熠生辉。
诗文传世,精神不朽
除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抗清意志外,张煌言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在战斗生涯中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今存世诗作500余篇,几乎每一篇都与战斗历程密切相关。他的诗文质朴悲壮,书写了一位抗清义士的气节风骨、豪迈慷慨,反映了一位刚正不阿的孤臣在动荡艰难的时代里的不屈理想和艰难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张煌言的诗作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他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了抗清斗争的艰辛历程和南明军民的英勇事迹,为后人研究明末历史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同时,他的诗作也激励着后人不断传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人物:
                                            于谦
                                            岳飞
                                        
                
                上一篇: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篇:
                                        魏忠贤真的很坏吗?历史的多面审视
人物:
                                            于谦
                                            岳飞
                                        
                
                上一篇: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篇:
                                        魏忠贤真的很坏吗?历史的多面审视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明英宗朱祁镇常因“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被贴上昏君的标签。前者让明朝险些提前覆灭,后者导致忠臣于谦含冤而死。然而,若抛开这些重大失误,深...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于谦 2025-10-29 忠魂映日月:于谦的仕途沉浮与时代困局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于谦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铁骨,成为后世传颂的民族脊梁。这位历经永乐、宣德、...
于谦 2025-10-24 若赵构鼎力支持岳飞抗金:南宋能否改写历史,终结金国霸权?公元1140年,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在郾城、颍昌两度重创金军主力,金兀术(完颜宗弼)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此时,南宋朝廷若能延续对岳飞的信任,历史或将走向另一...
赵构 岳飞 2025-10-23 赵构前期对岳飞的信任与倚重:乱世中的君臣共济在南宋初建、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赵构与岳飞的君臣关系以“信任”与“倚重”为底色,在金军铁蹄的威胁下,共同书写了一段以军事抗争维系政权的特殊历史。这一时期,赵构对...
赵构 岳飞 2025-09-26 李纲与岳飞:南宋抗金烽火中的将相风云在中国南宋抗金的历史长卷中,李纲与岳飞犹如两颗璀璨星辰,分别以文臣之智与武将之勇照亮了山河破碎的暗夜。两人虽年龄相差二十岁,却在抗金复国的共同理想下,谱写出一段...
岳飞 2025-09-24 岳飞与李清照:时代交叠中的“平行线”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岳钟琪为何不反清:家族、现实与政治的交织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岳钟琪作为岳飞的后裔,本应是反清复明的天然旗帜,却始终对清廷忠心耿耿,甚至在面对策反时主动告密,最终在乾隆朝仍获重用。这一看似矛盾的选择,实...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岳飞 2025-09-12 刘光世为何未救岳飞:南宋权力棋局中的必然与无奈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冬,临安大理寺的寒风中,岳飞父子与部将张宪被以“莫须有”罪名处决。这场历史悲剧的背后,除了秦桧的构陷与宋高宗的猜忌,另一位“中兴四将...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岳飞 2025-09-01 牛皋之子:文学形象与历史迷雾中的姓名之辨牛皋,这位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麾下的“福将”,以其鲁莽幽默的性格与忠勇善战的形象,在历史与文学中留下深刻印记。然而,关于其子嗣的姓名,却在文学虚构与历史考据间呈现...
岳飞 2025-08-29 岳翔与岳飞:血浓于水的兄弟情及共同抗金壮志在波澜壮阔的南宋历史画卷中,岳飞以其精忠报国的伟大形象彪炳史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而在岳飞的家族故事里,岳翔作为他的兄弟,虽在历史记载中笔墨相对较少,...
岳飞 2025-08-26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