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达官贵人为什么都不爱吃猪肉?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春节将至,生猪价格逆势上涨,全面飘红。人们惊呼:“猪坚强”又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不禁想起了宋朝文豪苏轼的一首诗《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熟时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显而易见,苏轼在黄州担任团练副使时,当地的猪肉价格便宜得不像话,以至于让苏轼大快朵颐,吃了个够。
事实上,整个宋朝期间,猪肉价格普遍较低。
993年,有一个叫牟晖的开封市民怒气冲冲地来到登闻鼓院,敲响了登闻鼓。宋太宗赵光义以为发生什么大事,将他召集进宫。牟晖诉说冤情,却是自家的一头猪跑丢了,到开封府报案,官府不予受理,这才告起了御状。赵光义没有生气,赐给他1000文钱,算是那头猪的补偿。后来,赵光义还喜滋滋地给宰相赵普下了一道手诏:“今日有人声登闻来问朕觅亡猪,朕又何尝见他的猪耶?然与卿共喜者,知天下无冤民。”
北宋初期,一头羊的价格约为5贯(5000文钱),是一头猪的5倍。宋朝猪肉如此便宜,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不爱吃猪肉。这是为什么呢?
一、猪肉的“历史地位”很低
中国有一句古语,叫“六畜兴旺”。六畜的说法,来源于《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这里的六畜,指的是马、牛、羊、鸡、犬、豕。南宋王应麟编写《三字经》中记载:“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周礼》和《三字经》所说的犬和豕,分别指狗和猪。很明显,猪在六畜中的地位最低,远远不及牛和羊。所以,形容美食的字,如膳、馐、羹、馔等,大多数与羊有关,与猪没有多大关系。
到了宋朝时期,由于马是战略物资,牛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都退出了餐桌,羊成为皇宫餐桌上的首选。《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名臣吕大防为宋哲宗讲述祖宗家法时说:“虚己纳谏,不好畋猎,不尚玩好,不用玉器,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好家伙,宋朝皇室将吃羊肉提到了治国理政的高度。
皇室带头吃羊肉,达官贵人也不例外,民间蔚然成风。猪肉的“历史地位”降到最低,几乎无人问津。
二、猪肉被当做比较脏的食物
《礼记?少仪》中有一句话叫“君子不食圂腴”。《说文解字》对此进行解释:“君子不食圂腴,注云周礼畏作豢谓犬豕之属食米谷者也,腴有似于人秽……”
这里的“圂腴”,指的是猪肉。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古人认为狗和猪的食性是杂食的,与人非常相似。君子应怀着对同类的仁爱之心,不食用狗肉和猪肉。
到了后来,“君子不食圂腴”逐渐演变成另外一种意思。
我们知道,古人喂猪,为了综合利用人畜粪便,往往将猪圈和厕所修建在一起。猪喜欢在污泥粪便中打滚,不管什么样的食物都喜欢吃,人们认为猪肉是比较肮脏的食物,不应该吃它。《百草纲目》就说:“豕食不洁,顾谓之豕,水畜而性下喜秽也。”
三、宋朝公猪没有阉割,有一股很重的腥臊味道
宋朝时期,公猪普遍没有阉割,身上味道较大,影响肉质。同时,现代人习以为常的辣椒还没有传入中国;胡椒虽然已经传入中国但价格昂贵,寻常人家不会用于猪肉的烹调上。这样一来,猪肉无论怎么烹煮,吃起来有一股很浓烈的腥臊味道,大家都不爱吃。
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烹煮猪肉的方法,将猪肉做得肥而不腻,软而不烂,味美鲜香,使得猪肉渐渐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食物。有人说发明人是苏轼,还取名为“东坡肉”。
当阉割养殖之术出现后,猪肉中的异味被祛除了,开始走上餐桌。到了北宋末期和南宋时期,食用猪肉的人慢慢多了起来。《梦粱录》记载了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每天杀猪的数量:“坝北修义坊,名曰肉市,巷内两街,皆是屠宰之家,每日不下宰数百口。”那时候,临安有专门的肉市,每天要宰杀几百头猪。
如今,猪肉已经成为中国人食用最广泛的一种肉食。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豪放派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烈日,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奔放不羁的情感与超越世俗的格局,打破了婉约派“为情而造文”的细腻框架。从苏轼“大江东去...
苏轼 2025-09-09 黄庭坚诗词: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黄庭坚,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庭坚的诗词,以其独...
苏轼 2025-09-01 北宋诗人张耒的诗:平易中的深沉与苍茫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大家如北斗耀空,而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虽在后世声名略逊于师友,却以独特的诗风与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宋诗长河中刻下不...
苏轼 2025-08-25 苏舜钦与苏轼:北宋文坛的“平行线”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舜钦与苏轼作为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常因同姓被误认为存在宗族关联。然而,通过梳理两人家世、生平与文学脉络,可清晰发现:二人除同姓外并无直接血缘...
苏轼 2025-08-25 苏轼最美的一首诗:在题西林壁中窥见永恒的智慧之光若以“美”为尺丈量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或许并非以辞藻华美取胜,却以哲思的深邃与意境的澄明,成为千年诗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首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13 苏轼对张耒的评价:文脉相承中的文学镜像与精神共鸣北宋文坛的星空中,苏轼与张耒的师徒情谊如北斗与长庚,既照亮了“苏门四学士”的文学天空,更在贬谪黄州的逆境中淬炼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独特的创作共生。苏轼对张耒的评价...
苏轼 2025-08-07 陈维崧贺新郎:清初词坛的豪放绝唱与时代悲歌在清初词坛的星空中,陈维崧以《贺新郎》系列词作独树一帜,其词风豪放中见沉郁,既承袭了苏轼、辛弃疾的雄浑气魄,又融入了明清易代之际的苍凉血泪。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词...
苏轼 辛弃疾 2025-08-06 乌台诗案:苏轼的文学劫难与北宋政坛的风暴眼在北宋熙宁变法与元丰更化的激荡浪潮中,一场以文字为导火索的政治风暴席卷文坛——乌台诗案。这场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的文字狱,不仅将苏轼推向生死边缘,...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04 王朝云:从侍女到侍妾,苏轼生命中的特殊存在在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中,王朝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她以侍妾的身份陪伴苏轼走过二十余载,其与苏轼家族的渊源常引发后人疑问:王朝云究竟是否为苏轼妻子的丫鬟?这一...
苏轼 王朝云 2025-07-22 梁师成口中的“小苏先生”:一段扑朔迷离的北宋往事北宋末年,宦官梁师成以“六贼”之一的身份活跃于宋徽宗朝堂,他权倾朝野,却因一个惊世骇俗的自称引发后世无尽猜测——他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更耐人寻味的是,梁师成口中...
宋徽宗 苏轼 2025-07-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