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汉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曹操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实在太多。在顺境中人的劣根性表现比较多,但在逆境中,更能展现人物性格中最可宝贵的东西。
在赤壁一战,他被周瑜的一把大火烧得大败亏输。即便是在败退中,他都表现出一个军事家特有的军事素养,虽然他的这些军事素养给其招来更大的失败,但其冷静思考的力量,不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
在当时兵败之际,尽早脱离险境,让主帅回归本位,是务实之选。当此之际,曹操还站在对方立场,想着排兵布阵之事。他从客观实际出发,如果对手在此设置伏兵,会让自己遭受更大损失。这表明他一边行军,一边在观察地形,思谋军旅之事,兵败而精神不垮,表明其有强大的内心,真有泰山崩于眼前,而面不改色的英雄气概。历朝历代,唯有此坚忍之人,才能成就非凡的事业。
从这点来看,曹操的成功,绝非偶然之成。先举两个反面例子作对比。其一是前秦的首领苻坚,领八十万大军片东晋。而东晋与之抗衡的,也只有区区五万之兵。苻坚对自己超豪华的阵容,有句成语叫投鞭断流,意即让士兵把马鞭都丢到河水中,能够筑起一道堤坝,让河水不能流动。也正是这位主师军队,遭遇东晋打击兵败溃逃时,留下两个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自己一口气逃到北方,从此一蹶不振。另外一个西楚霸王项羽,率九千江东弟子渡江北上,带领各路大军推翻强秦。可在与刘邦四年楚汉战争中,刚愎自用,结果垓下一战,四面楚歌,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项羽的悲剧在于,他至死都不认为自己犯了什么错,将失败归咎于上天不让他成就伟业,是“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看他对于错误的态度。曹操一生错误很多。用蜀汉张松揭其短时“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可以看出,外人多记英雄之败,而示见其从败中所汲教训,未见其后来功成。吕布最终被曹操缢死,了却心腹大患;张绣二次投诚,其感恩愿效死力;赤壁战后预留密计于曹仁,周瑜乘胜进军南郡时,诱其进军瓮城,险将周瑜射死,一代儒将新星因此夭折;同样,张辽大败孙权,让东吴不敢再觑合淝;曹操用计,激东吴袭取荆州,致关羽兵败麦城,身首异处;其使反间计,令马超与韩遂自相残杀,终平西凉。相信看了曹操笑话的那些人,再耐下心看看事情后续的发展,也可能不会再对曹操畅意一笑了。
曹操得意的时候,兴致所致,可能会跑偏一点,但每次失意,都会激起其雄心,于挫折中尽快站起来,寻找对策,建立伟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真性情的曹操。回到赤壁之战,他转危为安后,反而失声痛苦,反思自己对贤才的态度。在顺境中,他有时会刚愎自用,但在逆境艰难时,他对谋士都是礼遇有加,并且从谏如流。谋士郭嘉就是个典型例子。对于郭嘉,他与其十余年的交往中,出了很多善谋,帮助曹操打败许多强敌,光复河北,平沙漠,定辽东,皆郭喜之谋。遗憾的是,其英年早逝,令曹操痛心不已。抚今追昔,曹操痛哭郭嘉,不仅是哀痛惜的感情,更是对自己的深度反思,后来,曹操多重用谋士的意见与建议,说明及时修正自己走偏的思想,聚众人之智,才能成就大业。
曹操吃一堑,长一智。躬行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是有些人,经历失败打击后,不是怨天尤人,就是一蹶不振,对于切肤之痛,只能记得一时,好了伤疤忘了疼。与这些人对照,曹操精神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与借鉴。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战役的经典,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孙、刘联军,面对总兵力达二十三四万之多的曹军,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正确分析形势,找出其弱点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协同、以长击短,以火佐攻,乘胜追击的作战方针,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窜北,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使曹操“横槊赋诗”、并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诸东流,从而成为历史上运用火攻,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陈仓之战虽不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那般广为人知,却也是一场极具戏剧性与战略意义的战役。此役中,诸葛亮率领蜀军与曹魏守将郝昭展开激烈交锋,而...
诸葛亮 2025-04-30 河北名将高览:被历史尘埃遮蔽的“四庭柱”东汉末年乱世中,袁绍麾下“河北四庭柱”之名如雷贯耳,其中高览的存在却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他既无颜良、文丑斩将夺旗的赫赫战功,也缺乏张郃降曹后南征北战的显赫履历,...
文丑 张郃 2025-04-30 诸葛双璧:乱世中分途同辉的兄弟传奇公元181年琅琊阳都的晨曦中,两个婴孩的啼哭划破寂静——诸葛亮与诸葛瑾这对相差七岁的兄弟,在汉末乱世中开启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他们虽分属魏蜀吴三国阵营,却以&a...
诸葛瑾 诸葛亮 2025-04-30 曹植的婚姻悲剧:两任妻子折射的权力漩涡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这位曾欲立曹植为储君的枭雄不会想到,其身后事竟成为三子命运的转折点。曹植一生两段婚姻,既非寻常夫妻情事,更暗藏曹魏...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4-30 历史迷雾中的虚构命题:诸葛亮与赵云关系的真相重构在三国历史的叙事迷宫中,"诸葛亮打伤赵云"这一命题犹如一则悖论,既缺乏正史支撑,又暗合后世对蜀汉政权内部矛盾的想象性投射。通...
赵云 诸葛亮 2025-04-30 三国鼎立终章:魏蜀吴的兴亡次第与历史回响公元280年,当西晋水师战船逼近建业城下,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献玺投降时,三国鼎立的格局终于画上句号。这场持续六十年的分裂局面,其终结顺序暗含着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
孙皓 2025-04-30 探秘三国神童周不疑:超凡智慧闪耀历史长河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谋士如云的时代,有一位少年天才如流星般划过历史天空,虽短暂却璀璨夺目,他就是周不疑。他的聪明才智,在历史记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令人惊叹...
周不疑 2025-04-29 夏侯惇“啖睛”真相:文学叙事与历史真实的断裂与重构东汉末年名将夏侯惇“拔矢啖睛”的传说,堪称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战争场景之一。这一情节既被《三国演义》塑造为“忠勇无双”的典范,又在《三国志》等正史中隐...
夏侯惇 2025-04-28 邓芝:三国北伐中蜀汉的隐秘支柱与外交脊梁在《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中,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北伐壮举始终是焦点,而邓芝作为蜀汉阵营中低调却不可或缺的将领,其角色远超“配角”定位。他不仅是诸葛亮北伐战略中的关键...
诸葛亮 2025-04-28 柏灵筠:隐于史笔的权谋侧影与情感困局在三国魏晋的权力棋局中,柏灵筠这一角色虽未见于正史列传,却因《大军师司马懿》等影视作品的演绎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其历史原型柏夫人,虽在《晋书》中仅以只言片语隐现...
司马懿 2025-04-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