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立,字公渊,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蜀汉最早灭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才匮乏,后继无力。当然荆州、益州两地人才并不少,比如凤雏庞统和诸葛亮齐名,可惜早逝,法正也是去世太早。在比如彭羕、廖立,这两位都是大才,但是自身都有缺陷,没有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
廖立,不是非常熟悉三国的人恐怕都没听过这个名字。廖立是武陵郡临沅人,刘备兼任荆州牧时,征召他为州从事,当时他不到三十岁,就被提拔为长沙太守。后来刘备入蜀,诸葛亮留镇荆州。当时孙权派使臣与诸葛亮交好,问起荆州有些什么治世的人才。诸葛亮说:“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庞统号称凤雏,和卧龙诸葛亮齐名,而诸葛亮认为廖立能够和庞统相提并论,可见廖立的才能和他在诸葛亮心目中的位置。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派吕蒙暗地袭取荆州南部三郡,廖立身为长沙太守,径自逃归刘备身边。刘备一向赏识和礼待他,故没有过于责备,又让他做了巴郡太守。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是非常赏识廖立的才能的,而且廖立应该是内政方面的人才,他一直担任太守。219年刘备为汉中王,征召廖立为侍中,作为自己的近身参谋。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为帝,廖立被调任长水校尉。
廖立自认为才能名气应当在诸葛亮之次,但实际上却游散在李严等人的位次下,所以心中常怏怏不乐。然后他就开始发牢骚,批评这个,诽谤那个。最关键的是,他居然当着丞相掾李邵、蒋琬两人的面批评刘备用兵失误!
“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
廖立这段话大体意思是说当年(公元215年),刘备没有在取得益州后继续夺取汉中,而是和吴人争荆州三郡,徒劳无功,不但汉中为曹操占据,还导致夏侯渊张郃攻入三巴,差点益州都保不住。虽然拿下汉中,却使得关羽身死,还搭上了上庸和半个荆州。这也是因为关羽好勇用事,作战不讲法度引起的恶果。
这中间的背景需要交代一下。公元214年刘备经过几年苦战终于夺取益州,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没有继续攻取汉中。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15年,孙权认为刘备已经占据益州,想要要回荆州,刘备回应说:“等得了凉州,就把荆州给你。”孙权愤怒,于是派遣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于是率兵五万下公安,让关羽入益阳,准备和孙权开战!这就是廖立批评的“不取汉中,与吴人争三郡”。
曹操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趁刘备、孙权对峙之际,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几个月后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汉中被曹操占据,“蜀中一日数惊”,刘备无奈只好和孙权议和中分荆州,回军成都防止曹操攻取益州。相当于刘备带着5万大军从成都到荆州公安白走了一趟,什么也没捞着。
在廖立看来,刘备214年没有攻取汉中,后来和孙权争荆州三郡也是徒劳无功,这是非常重大的失误。后来在217年开始攻取汉中,虽然最终夺取了汉中,但是也害的关羽身死,荆州被夺,连上庸也丢失了。随后廖立又批评关羽仗恃自己的勇威声名,带兵作战无方,主观臆断任性而所致。
廖立的批评或许有一定的道理,刘备没有趁着拿下益州的机会攻取汉中错过了最佳时机,关羽也有些怙恃勇名。但是只是因为自己没能得到更高的官职,就公然发牢骚,说这些批评的话,有些不合时宜。诸葛亮写了一份弹劾廖立的奏章,刘禅下诏废廖立为平民,流放汶山郡。廖立便老老实实地带着全家人在那里耕养自给。后来廖立听说诸葛亮去世,流泪叹息道:“吾终为左衽矣!”
后世总有人说,诸葛亮打压廖立、彭羕等人,我认为这实在是毫无根据的阴谋论。廖立听说诸葛亮去世,流泪叹息,如果诸葛亮真的打压他,他会这样做吗?就像陈寿评论的那样,廖立之所以被流放,完全是“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 爵位之辨:诸葛亮、张飞封乡侯与关羽封亭侯的深层逻辑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封武乡侯、张飞封西乡侯,而关羽仅获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差异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含东汉末年爵位制度的严格规范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从爵位等级、军...
关羽 诸葛亮 2025-09-29 街亭之失:诸葛亮未亲守的战略抉择与战场应对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发动首次北伐,以赵云出箕谷为疑兵,亲率主力出祁山直取陇右。此时,街亭作为连接关中与陇右的咽喉要道,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节点。然而,诸葛...
赵云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