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独爱吃荔枝,背后原因是什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苏轼《荔枝叹》
在古代的文人笔下,杨贵妃爱吃荔枝仿佛是一件十恶不赦的事情。因为在这些文人眼中看来,杨玉环喜欢吃荔枝的爱好太过劳民伤财,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朝廷每年为了给杨玉环运送荔枝,不知道累死多少驿卒和马匹。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李隆基为了让爱妃吃上新鲜的荔枝,确实花费了不少的心血,称之为劳民伤财也不为过,难怪要被历代文人所批判。据《新唐书》记载:“玄宗贵妃杨氏。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至京师”。
杨玉环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四川,自幼就喜欢吃荔枝。10岁时因父亲病故,她被送到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抚养,此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吃到荔枝了。杨玉环长大后先是嫁给了寿王李琩,后来又被李隆基看中收入宫中,可杨玉环因为思念夫婿一直闷闷不乐,李隆基听说杨玉环爱吃荔枝,为了博美人一笑,下令从川东进贡荔枝供爱妃食用。
为了博爱妃一笑,李隆基可以说是不惜背上烽火戏诸侯的骂名。不过,这一招确实很见效,杨玉环吃了荔枝后,果然一扫愁容,巧笑倩兮,把李隆基迷的神魂颠倒。利用驿道运送荔枝,原本是一件非常劳民伤财的事情,可在李隆基看来,只要爱妃能够开心一笑,无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可是川东所产的荔枝口感不太好,远远不如岭南所产的荔枝,尤其是当杨玉环吃过岭南的荔枝后,就再也不愿意吃川东荔枝了。李隆基为此非常苦恼,想要从岭南进贡荔枝,可两地路途太过遥远,直线距离都超过1000公里。可是眼看着爱妃因为吃不到荔枝整日愁容满面,李隆基只好下令用“八百里加急”给爱妃运送荔枝,这是驿传的最高等级,通常只有边关发生战事时才会启用。
如果一年只运送个一两次,那么影响也不是很大,可杨玉环在荔枝上市的季节几乎是每日都要吃荔枝,也就是说沿途驿站在这段时间内每天都要承担“八百里加急”运送荔枝的任务。而且还不能耽误,因为耽搁一天荔枝也许就会变味,若是引起皇帝震怒,那可就要小命不保了。因此,每年为了运送荔枝,不知道累死多少马匹,驿卒因坠马或被豺狼虎豹所伤者不知凡几,确实太过于劳民伤财。
很多人可能觉得,如果只是荔枝上市的时间才吃,那杨玉环一年也吃不了几天的荔枝。事实上并非如此。根据《广东新语》中的记载,杨玉环吃荔枝是从荔枝青黄泛酸的时候就开始吃,一直吃到荔枝变红变甜。如果算上成熟期不同的品种,杨玉环每年恐怕最少都要吃到六七个月的例子。这对运送荔枝的驿站来说,显然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那么,为什么杨玉环如此独爱吃荔枝呢?当今科学揭开真相,难怪她被李隆基宠爱16年。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荔枝中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能够极大延缓皮肤衰老,保持皮肤弹性,而且还具有淡化皮肤斑点的作用。在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也认为荔枝能够“益人颜色”。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杨玉环的容貌有多处描述,例如“芙蓉如面柳如眉”、“温泉水滑洗凝脂”等。如此看来,白居易诗文中对杨玉环的描述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杨玉环之所以肤若凝脂,可能也是得益于她长期吃荔枝的缘故,怪不得能十数年如一日受到李隆基的宠爱。
千百年来,人们都对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伤感不已。殊不知,在这段凄美的爱情背后,侵染着底层驿卒的血泪。难怪宋朝著名词人苏轼在《荔枝叹》中会有这么一句:“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这句诗的意思是,希望上天可怜可怜小百姓,不要生这样的尤物,成为百姓的祸害。如果不是因为杨玉环的话,那么李隆基也不会做出如此劳民伤财的事。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赵飞燕为何无缘“四大美女”之列:历史评选的偶然性与文化符号的建构在中国古代美人的历史长河中,赵飞燕以“身轻如燕掌上舞”的绝技与“环肥燕瘦”的典故闻名,其美貌与才艺丝毫不逊色于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四位“四大美女”。然而,...
杨玉环 王昭君 2025-09-11 宋词双璧: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美学分野中国词史长河中,婉约派与豪放派犹如双子星辉映千年。自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开创婉约词风,至北宋苏轼突破传统创立豪放派,再到南宋辛弃疾将豪放词推向巅峰,两大流派在题...
韦庄 苏轼 2025-09-11 豪放派经典诗词:冲破时空的生命礼赞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豪放派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烈日,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奔放不羁的情感与超越世俗的格局,打破了婉约派“为情而造文”的细腻框架。从苏轼“大江东去...
苏轼 2025-09-09 黄庭坚诗词: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黄庭坚,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庭坚的诗词,以其独...
苏轼 2025-09-01 北宋诗人张耒的诗:平易中的深沉与苍茫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大家如北斗耀空,而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虽在后世声名略逊于师友,却以独特的诗风与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宋诗长河中刻下不...
苏轼 2025-08-25 苏舜钦与苏轼:北宋文坛的“平行线”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舜钦与苏轼作为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常因同姓被误认为存在宗族关联。然而,通过梳理两人家世、生平与文学脉络,可清晰发现:二人除同姓外并无直接血缘...
苏轼 2025-08-25 苏轼最美的一首诗:在题西林壁中窥见永恒的智慧之光若以“美”为尺丈量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或许并非以辞藻华美取胜,却以哲思的深邃与意境的澄明,成为千年诗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首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13 苏轼对张耒的评价:文脉相承中的文学镜像与精神共鸣北宋文坛的星空中,苏轼与张耒的师徒情谊如北斗与长庚,既照亮了“苏门四学士”的文学天空,更在贬谪黄州的逆境中淬炼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独特的创作共生。苏轼对张耒的评价...
苏轼 2025-08-07 陈维崧贺新郎:清初词坛的豪放绝唱与时代悲歌在清初词坛的星空中,陈维崧以《贺新郎》系列词作独树一帜,其词风豪放中见沉郁,既承袭了苏轼、辛弃疾的雄浑气魄,又融入了明清易代之际的苍凉血泪。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词...
苏轼 辛弃疾 2025-08-0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