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风云人物辈出,白起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说起战国名将,就不得不提到白起,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生战功赫赫;据记载,白起一生为将30余年,指挥大小战役过百场,攻克城池70余座,在当时,一般的大国都不一定有70几座城池,可见白起有多厉害;但白起真正厉害的并不是攻城略地,而是极大的削弱了周边的强国,现在这里就来看看白起是怎么一步步削弱秦国周边邻居的。

白起指挥的第一场大型战役便是伊阙之战,受魏冉推荐,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主将,率领秦国军队在伊阙与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的韩、魏、东周24万联军对峙,而当时秦国军队不及对方的一半,从形式上看,秦军处于绝对的劣势。
但伊阙之地对秦国而言至关重要,乃是秦国东出中原的必经之道。白起通过多方面信息得知,对方联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各国并不齐心,尤其是韩国和魏国的主将互相推诿、各自保存实力,谁都不愿先与秦军交战。针对这种情况,白起决定采取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作战策略。
结果没有任何悬念,联军败得很惨很彻底,先是魏军被秦军偷袭,在魏军被击败后又迅速猛攻韩军,韩军得知魏军被击溃,军心不稳之下竟然发生了哗变,结果就更不用多说了。在击溃魏军和韩军后,白起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最终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杀魏国主将公孙喜,占领伊阙及五座城池;秦国进军中原的大门就此打开。
此后的十余年间,白起率领秦国军队攻下不少城池,其中光魏国就被夺走了61座城池,在削弱了魏国和韩国后,秦国将目标又瞄准了日益衰弱的楚国;楚国是当时的大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在楚威王时期,国力极为鼎盛;但在楚威王去世后,楚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强大的楚国仍不是能随便欺负的。
但秦国要发展要扩张,就必然与楚国要有一战了,在鄢郢之战前,白起已经率军攻下了楚国的上庸、汉水等地,但白起出征,又岂会满足城池的得失?他的军事思想是最大的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所以白起率军继续进攻,这就有了鄢郢之战了。
此战,白起率军攻破楚国都城郢、别都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十万。此战的胜利,使得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受到极大削弱,再无与秦国争雄的实力了。

在削弱楚国之后不久,魏国为了补充元气,就联合赵国一同进攻韩国,此时韩国已经臣服于秦国,所以就赶紧向秦国求助;秦昭襄王派白起、魏冉和胡阳去帮助韩国。秦军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以平均每日急行百里的行军速度进行长途奔袭,突然出现在华阳的战场上,大败赵、魏联军。
此战,秦军共斩首魏军十三万,俘虏三名魏将,魏将芒卯败逃,赵国将领贾偃亦被秦军击败,秦军将赵军俘虏两万人沉入黄河中。秦军乘胜攻取了魏国的卷县、蔡阳和长社和赵国的观津,魏国被迫献南阳与秦国求和。在此战之后,魏国彻底失去了和秦国争雄的实力。
但此时秦国还有最大的一个强敌,那就是赵国;赵国在经过赵武灵王的改革后,军事实力暴涨,成为山东六国中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存在,秦国也不敢轻易招惹。但此时秦国最强大的对手只剩下赵国了,所以双方必有一战,这也就是之后的长平之战了。
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此战共计耗时三年,前期廉颇不是王龁的对手,被迫只能防守,这一守就守了两年多,赵国底蕴远不如秦国,早已国困民乏,赵孝成王强令廉颇进攻,但廉颇不敢;其实当时秦国也支撑不住了,但秦昭襄王比赵孝成王能忍,在得知赵孝成王忍不住的消息后,赶紧派间谍去赵国活动,让赵孝成王将廉颇换成了赵括。
其实赵括的能力也算可以,如果秦国主将还是王龁,可能赵括还有几分机会,但秦昭襄王将主将换成了白起这尊杀神,于是赵括就悲剧了,在白起的强势进攻之下,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赵国此战国力消耗极大,再无与秦国争雄的实力。
当然,白起一生所指挥的战役远不止这些,但以上四次大战,是对秦国,乃至于整个战国历史,影响都极为深远;可悲可叹的是,白起在此战之后,由于心中对秦昭襄王有怨,加上得罪了范雎,以至于在拒绝进攻邯郸之后,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其实按照白起的年龄,应该还能为秦国效力十几二十年,以白起的能力加上秦国的能力,说不定一统天下的事情就不用等到秦始皇来做了。
伊阙之战,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各个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作战。战争中,秦将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韩军震慑,且翼侧暴露,遭秦军夹击,溃败而逃。白起乘胜挥师追击,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攻占伊阙,夺取魏城数座及韩国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魏、韩两国割地求和。战后,韩国精锐损失殆尽。秦国则以不可抗御之势向中原扩展,一统中原势头已经无法阻挡。《战国策》对此战的评价是: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争便之利不同......以是之故能立功。伊阙之战后,韩、魏两国门户大开。从周赧王二十四年至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91年-前289年),秦国先后进攻并占领了韩国的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叶(今河南省叶县南)、邓(今河南省孟州市西);夺取了魏国的轵(今河南省济源县东南)、河雍(今河南省孟州市西)、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北)、皮氏(山西省河津市西)、河内郡大小城池61座。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战国末年,秦国以铁血之势横扫六合,而“人屠”白起作为秦军最高统帅,以伊阙之战斩首24万、鄢郢之战焚毁楚都、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卒的战绩,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石。然而...
白起 2025-11-07 白起的成名之战:伊阙之战与战略转折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将星璀璨。在秦国东进的征程中,白起以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伊阙之战,奠定了其“战神”地位。这场战役不仅成为白起军事生涯的起点,更深刻改变...
白起 2025-11-06 武庙独尊:诸葛亮何以成为三国军事家的“唯一标杆”?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朝廷设立武成王庙,以姜子牙为主祭,张良为副祭,并遴选白起、韩信、诸葛亮等十人入列“武庙十哲”。这一名单跨越千年,囊括了从西周到盛唐...
白起 姜子牙 2025-10-23 战神之殇:白起之死与秦国权力的残酷博弈战国末期,秦国以雷霆之势横扫六合,而白起作为秦军统帅,凭借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等旷世奇功,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石。然而,这位“杀神”的结局却充满悲剧色彩——...
白起 2025-10-23 王翦:战国第一将的传奇人生与军事智慧在战国烽火连天的历史长卷中,王翦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脱颖而出,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核心人物。他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更因率六十万大军灭楚的...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10-21 血色长平:白起如何用一场战争改写战国格局公元前260年的长平战场,四十万赵军在断粮四十六天后集体投降,秦军主将白起却下令将降卒“尽坑之”。这场被后世称为“人类战争史上最彻底歼灭战”的战役,不仅终结了赵...
白起 2025-10-13 战国烽火中的不败神话:白起何以铸就军事传奇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名将辈出,廉颇、李牧、王翦等皆以勇略闻名。然而,白起却以“一生未尝败绩”的战绩独树一帜,成为后世军事家研究的标杆。其军事成就的背后,是个人才...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10-10 长平余烬:白起未灭赵国的战略困局与权力博弈公元前260年,长平古战场尸横遍野,白起以“诈坑”之术将四十万赵军降卒埋入深谷。这场奠定秦国东出格局的战役,本应成为赵国灭亡的序章,但白起却在战后拒绝执行秦昭襄...
白起 2025-10-10 汨罗江的涟漪:屈原之死与楚国的命运转折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城,流放中的屈原怀抱巨石沉入汨罗江。这位曾以“美政”理想推动楚国改革的政治家,最终以决绝的姿态结束了生命。他的死亡不仅是个体命...
白起 2025-09-30 白起:战神与杀神的双重镜像在中国战国时期的血火交织中,白起以"战神"与"杀神"的双重称号载入史册。这位郿邑(今陕西...
白起 2025-09-2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