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这段英雄辈出、豪杰并起的时代,孟达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充满戏剧性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在蜀汉与曹魏之间辗转,其行为与抉择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一、出身与早期经历:从刘璋部下到刘备麾下
孟达,字子度,本字子敬,因避刘备叔父刘子敬之讳而改字,扶风郡平陵县人,是东汉凉州刺史孟佗之子。孟达自幼精明强悍,有胆有识,且精通文史,这为他日后在乱世中崭露头角奠定了基础。
建安初年,天下饥荒,孟达与法正一同入蜀地依附益州牧刘璋。在刘璋麾下,孟达并未得到重用,寂寂无闻。建安十六年,刘备入蜀时,刘璋派遣孟达和法正各自率军二千人去迎接刘备。刘备命孟达率军驻守江陵,这一安排看似平常,却成为孟达人生转折的起点。随着刘备势力在益州的扩张,孟达凭借自身才能逐渐获得信任。建安十九年,刘备攻占益州,刘璋投降,孟达被封为宜都太守,开始在蜀汉政权中崭露头角。
二、攻打东三郡:军事才能的展现与矛盾的滋生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命孟达从秭归北上攻打房陵。孟达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成功攻下房陵,并诛杀了房陵太守蒯祺。蒯祺出身于荆襄大族蒯家,其小舅子正是诸葛亮。这一事件虽未在史书中明确记载诸葛亮的态度,但无疑在孟达与诸葛亮之间埋下了潜在的矛盾隐患。
攻下房陵后,孟达继续进攻上庸。刘备担心孟达难以独当一面,于是派遣养子刘封自汉中乘沔水而下统领孟达的军队,并与孟达共同进攻上庸地区。原上庸太守申耽举众投降,并将妻子及宗族送往成都。然而,这一安排也让孟达心中产生了不满,他感到自己的才能未得到刘备的充分信任,为日后的叛变埋下了伏笔。
三、叛蜀降魏:多重因素下的无奈抉择
同年八月,刘备遣大将关羽攻打樊城、襄阳。关羽接连请求刘封和孟达发兵援助,但刘封和孟达以上庸等地初归未稳为由拒绝援助关羽。不久,关羽被魏吴联军击败,刘备因此对孟达怀恨在心。同时,孟达与刘封素来不和,刘封又撤销了孟达所享用的鼓乐等待遇,这进一步加剧了孟达心中的不满和恐惧。
建安二十五年,孟达因畏惧刘备将其治罪,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孟达投降曹魏后,魏王曹丕欣赏他的外表和才能,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并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为新城郡,委任孟达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方面重任。在曹丕一朝,孟达极受宠信,地位稳固,他参与了多次对蜀汉的军事行动,虽然成果有限,但他的存在无疑给蜀汉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四、再叛被诛:野心与现实的残酷碰撞
曹魏黄初七年,曹丕去世,与孟达相好的夏侯尚、徐晃等重臣也相继而亡。孟达想到自己久在前线,手握重兵,而朝中无人帮衬,心中很不安宁。此时,他再次萌生了叛魏归蜀的想法,同时也在寻求与东吴的合作,企图联合吴蜀以图谋中原。
蜀汉丞相诸葛亮厌恶孟达反复无常,但又担心其成为蜀汉政权的隐患。他得知孟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矛盾,于是暗中派人送信招诱孟达,并施“借刀杀人”之计,让部下郭模诈降魏国,故意将孟达里通蜀国之事密报申仪。孟达得知其谋已泄,遂决意起兵。
魏太和二年初,司马懿日夜兼程,历时八日从宛县率部进至上庸。吴蜀两国各自派遣军队向西城安桥、木阑塞救援孟达,司马懿分别派遣诸将抵抗。上庸郡三面临水,孟达又在城外设置木栅御敌。司马懿渡水之后攻破栅栏,直逼城下分八路仰攻,激战十六日后,司马懿引诱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门出降。孟达于城陷后被杀,首级被送往京师洛阳,尸体被其部下葬于旬阳县城以北的山坡上。
五、历史评价:忠诚与背叛的复杂交织
孟达的一生充满了背叛与抉择,他的行为在历史上引起了诸多争议。明朝中后期著名思想家李贽评价他:“像傅士仁、孟达这样的则是反叛国家的逆贼,罪不容诛,但凡是阅读史书的人,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定罪,才能不冤枉人。”这反映了传统史家对孟达背叛行为的批判态度。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孟达的行为也反映了他身处乱世中的无奈与挣扎。他在蜀汉得不到充分的信任和重用,在曹魏又面临着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更迭。他的反复无常,既是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也是对生存环境的无奈适应。
孟达是三国乱世中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和深刻的教训,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人如何在忠诚与背叛之间做出选择,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他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为我们研究三国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素材。
在十六国时期的乱世中,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以汉族政权的代表身份,在河西走廊书写了一段独特的文明传承史。作为陇西李氏的杰出后裔,他不仅以军事才能建立政权,更以文化自觉...
2025-09-18 吠陀时代:读音考辨与历史解码"吠陀时代"的汉语读音为fèi tuó shí dài,这一译名源自梵语"Veda"的音...
2025-09-18 三国人物黄盖:江东虎臣的忠勇传奇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是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他以“忠勇善战、智谋过人”闻名,尤其在赤壁之战中献“火攻计”大破...
2025-09-18 常惠:太原故里的西汉外交传奇常惠,这位活跃于汉武帝至汉宣帝三朝的西汉外交家与将领,其籍贯明确记载为太原郡。尽管《汉书》等正史未详述其具体县邑,但结合地方志、出土文献及后世研究,可还原这位历...
2025-09-18 春秋左氏传:中国首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史学与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作为现存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它以独特的历史叙事方式与深刻的文学价值,奠定了后世史书编纂...
2025-09-18 公孙贺:宁县义渠走出的汉武名臣在甘肃庆阳的历史长河中,宁县义渠(今甘肃宁县)曾孕育出一位叱咤风云的汉武名臣——公孙贺。这位以“七为将军”著称的军事家、以“丞相之位”载入史册的政治家,其生平轨...
2025-09-18 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爱与美的永恒化身在希腊神话的璀璨星空中,阿佛洛狄忒(Aphrodite)宛如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她以无与伦比的美貌与魅力,成为爱情、美丽与性欲的象征,位列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列。...
2025-09-18 工部侍郎:古代工程总管与现代副部长的职能对位在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工部侍郎作为六部副职之一,始终是支撑国家工程建设的核心角色。从明清时期的从二品高官,到现代国家部委副职的职能映射,这一职位的演变轨迹折射出...
2025-09-18 王凝之:名门之后的迂腐人生与艺术传承王凝之(334—399年),字叔平,东晋琅琊临沂人,出身于顶级门阀琅琊王氏。其父为“书圣”王羲之,弟弟包括书法大家王献之、名士王徽之等,妻子则是“咏絮之才”谢道...
2025-09-18 楚方玉的婚姻抉择:才情与命运的双重交响在元末明初的江南文化版图中,楚方玉与苏坦妹并称“江南苏楚”,是江浙一带最具传奇色彩的才女。她以诗集《南国赋》与《珍珠翡翠白玉汤文存》闻名,更因与李醒芳的旷世之恋...
2025-09-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