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历史解密 >  郑当时:侠骨仁心铸仕途,首鼠两端终落幕

郑当时:侠骨仁心铸仕途,首鼠两端终落幕

时间:2025-11-11 16:10:21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郑当时,字庄,西汉时期淮阳郡陈县人,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世家,其家族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郑桓公。作为郑桓公第十九世孙,郑当时的家族在楚汉争霸时期经历了重大转折:其父郑荣(或称郑君)曾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部将,因拒绝直呼项羽之名“项籍”而触怒刘邦,最终被逐出朝堂,沦为平民。这一事件不仅导致郑家失去政治地位,更使郑当时自幼便体会到世态炎凉,但也塑造了他谦恭好学、任侠重义的品格。

一、侠义起家:从江湖到庙堂的蜕变

郑当时的青年时代以“任侠善交”闻名于梁、楚之地。他曾在吴楚七国之乱中解救梁国将军张羽,其侠义之名传遍诸侯。汉景帝时,郑当时因名声与才干被召入太子府,担任太子舍人,负责监管太子卫队。这一职位虽不高,却为他积累了人脉与政治经验。汉武帝继位后,郑当时凭借“好黄老之学、敬慕长者”的品格,逐步获得重用。他历任鲁国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相,最终升至九卿之一的右内史,掌管京畿地区政务。

郑当时的仕途崛起,既得益于个人能力,也离不开时代机遇。汉武帝时期推行察举制,官员选拔注重名声与荐举。郑当时以“推贤举士”著称,常向武帝举荐贤能,甚至以属下官吏的贤良为荣。例如,他举荐的韩安国、汲黯等人后来均成为朝廷重臣。这种“以贤为镜”的作风,使他赢得了“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的美誉,为其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治河开渠:功在千秋的务实之举

郑当时的政治贡献不仅限于人事举荐,更体现在经济治理上。为解决关中地区粮食运输难题,他向汉武帝提议开凿漕渠。漕渠西起长安,东至黄河,全长三百余里,既缩短了漕运时间,又灌溉了沿渠万余顷农田,极大促进了关中农业发展。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称赞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班固亦在《汉书·沟洫志》中详细记载其功绩。漕渠的建成,不仅巩固了关中作为政治中心的经济基础,更奠定了黄河漕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三、首鼠两端:政治漩涡中的悲剧结局

然而,郑当时的性格缺陷最终成为其仕途的绊脚石。他为人谨慎,甚至有些怯懦,常在政治斗争中摇摆不定。元光四年(前131年),丞相田蚡与窦婴因灌夫骂座事件爆发激烈冲突,汉武帝召集朝臣廷议。郑当时初时支持窦婴,但见武帝态度暧昧,便“不敢坚对”,最终引发武帝怒斥:“你平日称道魏其侯、武安侯的长处,今日廷辩却畏首畏尾,像车辕下的马驹!我将一并治罪!”此事后,郑当时被贬为詹事,后转任大农令(掌管财政)。

晚年,汉武帝大兴兵戈,国库空虚。郑当时任用的属吏在大司农任职期间贪污公款,被淮阳太守司马安检举。尽管郑当时本人廉洁奉公,但仍因“失察之责”被削职为民。不久后,他虽复出担任丞相府长史,但武帝以其年老为由,将其外放为汝南郡太守。最终,郑当时卒于任上,家中无余财,真正践行了“廉洁奉公”的誓言。

四、历史回响:从个人悲剧到家族传奇

郑当时的个人命运虽以落寞收场,但其家族却因他的奠基而崛起。其子郑弘、侄孙郑袤等后裔在东汉、魏晋时期成为名门望族“荥阳郑氏”的核心成员。郑氏家族历经千年不衰,至隋唐时期更成为与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齐名的顶级士族,诞生了12位宰相。司马迁在《史记》中以“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评价郑当时,既讽刺其仕途沉浮中的世态炎凉,也暗含对其人格的复杂认知。

人物: 分享 上一篇: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篇: 没有了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