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清朝 >  血色黎明:周秀英与小刀会起义的悲壮史诗

血色黎明:周秀英与小刀会起义的悲壮史诗

时间:2025-11-11 18:15:58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1855年正月初一,上海城被清军与英法联军的火炮围得铁桶一般。一位19岁的少女头裹红巾、身背三把快刀,率领200余义军从西门突围。她挥舞着120斤重的大刀,在虹桥战场连斩十数名清兵,直至战马滑倒、刀柄崩断,最终被俘后遭受凌迟之刑。这位被后世称为“江南第一剐”的女英雄周秀英,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反抗暴政的壮烈悲歌。

一、青浦烈女:从抗粮先锋到起义领袖

周秀英生于江苏青浦白鹤塘湾(今上海青浦),父亲周立春是当地地保。1852年夏,青浦连年歉收,知县余龙光却强征三年陈粮,激起民变。周秀英随父率民众武装抗粮,在白鹤江一役中以少胜多,击退清军。乡民歌谣传唱:“女中英雄周秀英,大红裤子小紧身,手提大刀百廿斤,塘湾桥上杀四门。”

次年,太平军攻占南京的消息传来,周立春联合嘉定罗汉党,与上海小刀会领袖刘丽川共谋起义。1853年9月5日,周秀英父女攻克嘉定,建立“大明国”政权。清军反扑时,周立春被俘遇害,周秀英率余部退守上海县城,被推举为女将军,时年仅18岁。

二、血战上海:十八个月的生死坚守

周秀英驻守上海期间,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1854年10月,她率200义军突袭清军营垒,斩杀数十人;11月,清军联合法军万余人攻城,法军中途撤离导致清军溃退,周秀英乘势追击,毙伤清军2000余人、法军40余人。外媒将她比作古希腊亚马孙女将,称其“刀光如雪,辟易千人”。

然而,中外联军的封锁逐渐掐断起义军命脉。1855年正月初一,上海城粮尽弹绝,周秀英率死士从西门突围。在虹桥战场,叛徒在桥面涂满桐油,周秀英战马滑倒后仍挥刀力战,直至刀柄被砍断方被生擒。被俘时,她血染战袍却怒目而视:“要杀便杀,何必多言!”

三、凌迟之痛:超越肉体的精神酷刑

周秀英被押至上海县衙后,遭遇非人折磨。土豪劣绅凑钱买通衙役,将她关在“木驴”上示众三日,每日仅给冷水续命。行刑当日,外滩挤满围观洋人,刽子手从她大腿开始片割,每刀不过铜钱大小。据华人幕僚笔记记载:“首刀落,女犹骂‘清狗’不止;十刀后,声渐弱,血溅丈余;至百刀,肉尽见骨,犹有气。”割至第365刀时,这位19岁的女将方断气。

更残忍的是,土豪们买通刽子手剥光其尸,用铁链吊在城门口示众。此等暴行,连西方传教士都震惊不已。约翰·斯嘉兹在《在华十二年》中记载,当时清军为领功冒赏,竟将多名女将首级当作周秀英,导致其“一天之内被斩首五次”的荒诞闹剧。

四、不灭英魂:从民间传说到历史记忆

周秀英死后,小刀会余部将其双刀偷回青浦,埋在界泾桥边。如今石桥犹存,桥洞刀痕依稀可见,当地人称其为“周大刀怨气所化”。1928年,青浦百姓在她就义处立“女中丈夫”石碑,文革时被毁,1981年重建后碑身布满裂痕,似在诉说那个血腥年代的创伤。

每年正月初一,总有人在碑前放两把小刀——这是百姓最朴素的纪念方式。周秀英的故事在青浦民间流传成传奇,成为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刀会传说”的核心篇章。1961年戏曲电影《小刀会》中,舒巧饰演的周秀英率众起义的场景,让这位女英雄的形象永驻银幕。

五、历史回响:女性反抗者的永恒坐标

周秀英的悲剧,是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激烈碰撞。她以庶女之身挑战宗法制度,以武力反抗外敌入侵,其“宁死不屈”的精神超越了性别与阶级的界限。当清政府将刀锋对准百姓,当洋人在一旁冷眼旁观,这位19岁女子的反抗,成为刺破黑暗的唯一光芒。

人物: 周秀英 分享 上一篇: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篇: 没有了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