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正史中的诸葛亮军事水平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真实历史上诸葛亮的军事水平,虽然不可能像《三国演义》中所塑造的“半人半神”,但放眼当时,毫无疑问位居一流之列。若非要拿他跟韩信类比,那就纯属添堵了。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作出详细解释:
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
作为“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的杰出人才,诸葛亮的才华是多元的,既能治国、也能打仗。但在这两方面还是有所侧重:治国堪称完美,至于带兵打仗,则在奇谋诡道方面有所欠缺。面对曹魏,蜀汉在国力、兵力等方面都处于绝对下风,若想以弱胜强,也许只能依仗出现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但显然当时并没有。
陈寿在《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记载和评价,可信度非常高。
首先,陈寿本就是蜀地巴西郡(张飞长期镇守的地方)人。诸葛亮去世时,他虽然只有一岁,但其父亲曾经是马谡的部下,并且也因街亭之败受到连带处罚。长大后他常年在蜀汉朝廷为官,对于诸葛亮的生平、特点自然比较熟悉。
其次,陈寿编写《三国志》时的身份是西晋官员,当时蜀汉已灭亡了十多年,蜀汉历史人物对于司马家族而言并不敏感,无需多少忌讳。
结合陈寿的记录与评论,我们分两方面直观感知诸葛亮的真实军事水平。
首先,历史上的杰出军事家,不能总以孙子、吴起、项羽、韩信等为标准。这种段位的统帅不仅治军有道,而且要么战术飘逸、让对手难以捉摸,要么驭众有术、总能激发军人的潜能,所以能屡屡做到以弱胜强,可以为人所不为、能人所不能。这些人,属于超一流。
退而求其次的,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事家。例如把手下将士训练的纪律严明、令行禁止;行军打仗的一举一动符合兵法要求,思维缜密、滴水不漏,让敌人无法抓到弱点;头脑清醒、明辨真伪,不被敌人制造的假象牵着鼻子走;御众有术,局面乐观时不激动冒进,被动时不惊惶崩盘……历史不是小说,.相对于神乎其神的传奇,大多数青史留名的名将,都是这种类型。
而诸葛亮用兵打仗,主要特点就一个字:“稳”。他思虑周密、谋定而后动、布局稳健,打仗之前,首先在政治层面妥善处理好各方关系,其后制定详尽作战计划,稳定推进,同时也会虚张声势、虚实结合,向敌人释放战术假象;司马懿查看诸葛亮撤退后的营地布局,曾赞叹:“天下奇才也”。正是由于“诸葛一生唯谨慎”,他带兵打仗基本不会出现大败。
其次,当时诸葛亮的对手里,也没人能超过他。
如陈寿所说,诸葛亮的对手中也许诸多人杰,最牛的当属司马懿。公元227年,曹魏新城太守孟达反叛,司马懿表面安抚、实际上日夜兼程轻兵突袭,仅仅八天就从宛城抵达新城,让吴、蜀、孟达三方都猝不及防。这战打得相当漂亮,让曹叡赞其有孙膑、吴起之风。后来平定辽东公孙渊,司马懿同样采取了攻其不备、速战速决的策略。
但面对诸葛亮,司马懿虽占据绝对人力物力优势,但却不敢再次发挥“兵贵神速”的作风,毕竟面对这种思虑缜密的对手,这种战术很容易沦为作死。
最经典的就是第四次北伐,起初司马懿坚决不跟诸葛亮野战,导致以张郃为代表的曹魏将领讥笑他“畏蜀如畏虎 ”。对峙一段时间后,诸葛亮佯退诱敌,司马懿经过一番操作完成了对蜀汉主力的钳形攻势,但现实很残酷:魏军遭遇大败,被阵斩甲士三千级。后来诸葛亮因粮草不足撤退,张郃贪功追击、惨被射杀。
自此之后,司马懿几乎不再与诸葛亮野战,而是根据蜀汉国小、战争资源有限的特点,采取深沟高壑、固守拖垮的办法。但这不是军事层面的胜利,而是国力的胜利。
由此可见,虽然诸葛亮不是韩信,但当时的曹魏同样没有,更别提防守像样、进攻却屡战屡败的东吴了。真实的历史就是这样,一览众山小、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超一流军事家是稀有物种,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国力、民力、兵力的综合比拼。诸葛亮虽不是超神军事家,但我们可以确认一点:在他带领下的蜀汉军队,虽然数量最少,但单位战斗力却在三国中属于顶尖,这足以证明他的军事能力。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权谋暗战:吕后如何绕过“三不杀五不死”诛杀韩信公元前196年,长安长乐宫钟室内,一代兵仙韩信被宫女用竹竿刺杀。这场看似荒诞的处决,实则是吕后对刘邦“三不杀五不死”承诺的精准破解。民间传说中,刘邦为笼络韩信曾...
刘邦 韩信 2025-09-29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 爵位之辨:诸葛亮、张飞封乡侯与关羽封亭侯的深层逻辑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封武乡侯、张飞封西乡侯,而关羽仅获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差异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含东汉末年爵位制度的严格规范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从爵位等级、军...
关羽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