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孙策让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策临死时坚持让位给弟弟孙权,后来孙权称帝怎样对待孙策后人?
三国时期的孙策建立了基本的东吴根基,但是天妒英才,所以早早去世,最后各种综合判断,把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
原本这是一个明智的决策,至少是自己孙家的人,政权实力最终还是没有流到外人手里,孙策也是放心的,那么孙权后来又是如何对待孙策后人的呢?
01江东孙策
历史上动乱的时期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有三国时期。因为那个时代的出彩的人实在太多了,无论是君王还是谋臣,亦或是大将,很多人只要一说起三国时期,都会随口说出来几个名字。
当然,这也跟一本书息息相关,那就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他在书中,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将那些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的人浮给予了鲜活的生命,所以他们每个人的性格突出,都变得立体起来,也让我们更加熟悉那个时期的历史。
“三国”这个名字,首先就会想到魏蜀吴三个国家,其中东吴是特别的,那就是他们的君主更迭当时是兄终弟及,而且三国中的风流倜傥美男子周瑜也是东吴的。
提起东吴掌权的更迭,首先就要说孙策。孙策和他的弟弟在十多岁的时候,父亲就被杀了,而他自然要担起养弟弟妹妹的责任。在东汉末年时期,光是养还不够,毕竟动乱纷飞,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好。
孙策无疑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也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在开始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就假意对曹操展现了臣服,而一向多疑的曹操居然放下了警惕心,借汉献帝的名义将他封为了“吴候”。
被封为侯爵后,孙策算是折腾出名堂了,至少有点地了,不过他的野心怎会止于此。所以他又一路折腾,夺取了江东之地。树大就招风,孙策也不例外。而且那时候的战争,不过就是张三打了李四,李四输了,就得让出土地和城池。
碰巧,孙策在一统江东的过程中,他打了吴郡太守许贡的地盘。你拿走,我自然不舒服,吴郡太守许贡也是如此,所以对孙策一直怀恨在心。但是自己又无力对抗孙策,许贡遵循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给曹操写了信。
信上说,江东的孙策有曾经江东霸王项羽之勇,曹操这般放过他,无疑是在养虎为患。好不巧,这封信被孙策截胡,孙策大怒,为了保命,也为了除敌,他命人杀了许贡一家。而许贡作为太守,自然是有小弟属下的。其中有三人就拼命保护许家最后一丝血脉,拼死从孙策手里逃掉。
这次逃走的几人为孙策的死埋下了伏笔。那三个属下一直对孙策怀恨在心,所以就策划刺杀孙策,而孙策因为重伤生命垂危。
02孙权上位
最生命垂危之际,作为一方主公,自然就得安排之际的继承工作,因为那时候的江东之地已经有了名头,有了基本与其他诸侯势力抗衡的基础,况且孙策也不希望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于是他经过思考,将最后的主公之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孙权。
为何要传给孙权呢?因为他自己虽然有儿子,年龄却小,只有两岁,两岁的儿子如何能主持政务,说不定会被其他的臣子把持,而他之前创立的一切果实就会被他人窃取,无论如何,这是孙策不能忍受的。
而弟弟孙权虽然不及他老成,但是至少在能力上是不错的,别人不会从他手上窃走江东政权,而他作为自己的弟弟,也会好好照料自己的家人。所以找好继承人之后,他就死了。
但是孙策偏偏就预料错了,孙权对他的家人说不上差,但绝对也说不上好。孙策死后,江东的势力不断扩大,索性孙权就直接称帝,建立了魏国、蜀国相抗衡的东吴政权。而权力是可怕的,孙权当了皇帝之后,只给自己哥哥追封了长沙桓王的称号,而且这个桓王的爵位还不是世袭的。
也就是说,孙策的儿子后来长大后被册封了吴候,甚至没有到一个王爷的地位。
从这么一个简单的册封就可以看出来权力是可怕的,孙权的心胸也是狭隘的。因为他害怕把自己的哥哥追封成皇帝之后,他的侄子就可能是未来的继承人,那么他的孩子就可能没有指望了。如果从这个层面上讲,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到时候东吴要是来个争权,那么东吴这个国家直接不攻自破。
但是他的问题在于,对哥哥家人的册封都是如此吝啬,只是给了一个侯爵的位置,并且处处淡化孙策建立东吴的功勋,强调自己的能力,所以度量实在狭小。
03结语
或许孙权很有才能,即便是哥哥没有打下东吴的基础,他也可以在后来的实践中打下东吴的基础,但是那样就始终慢了曹魏政权和蜀刘政权一步。
所以无论怎么说,他都应该感谢孙策在此之前给自己打下的基础,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另外的方式:那就是他不仅不感激,而且还出手打压他哥哥的家人,并且处处告诉东吴的朝臣,他才是这东吴的君主。
这样做虽然能巩固他的权力,但是在无形之中,让那些追随他的人可能就会产生别的想法:连自己亲哥哥的家人都能如此打压,那么其他并不是他家人的臣子又会遭到如此的对待呢?
所以有时候不能与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每个人都应该宽宏之心,尤其是在对待自己亲人的时候。固然有利益牵扯在其中,但是也不能做得太过分,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让自己也没有好的结果。如果孙权没有打压他哥哥的家人,而是重用的话,说不定历史将改写,东吴也可能成为三国时期最强的一个国家。但这些都是历史,我们也无法改变。
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孙权七子的命运终章:权力漩涡中的血色悲歌在三国鼎立的宏大叙事中,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位五十二载、活到七十一岁的长寿帝王,其七个儿子的结局却如被狂风摧折的七株...
孙权 2025-09-10 红颜未老恩先断:大乔的命运与三国乱世的女性悲歌东汉末年,庐江皖城的晨雾中,两位国色天香的少女推开雕花木窗,她们的命运即将随孙策、周瑜的马蹄声改写。大乔,这位江东传奇女子,在史书与传说的夹缝中,留下了一段充满...
孙策 周瑜 2025-09-05 诸葛亮南征:安定后方的战略远征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政权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北有曹魏虎视眈眈,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中四郡(越嶲、牂柯、益州、永昌)却爆发大...
孙权 诸葛亮 2025-08-28 公孙策女儿的命运悲歌:法理与人情的千年叩问在包拯断案的传奇故事中,公孙策作为"再世诸葛"般的智囊,其女儿的结局始终笼罩在悲剧的阴影下。这个承载着父爱与法理冲突的角色,...
孙策 2025-08-15 孙权“孙十万”称号的由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军事调侃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孙权作为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闻名于世。然而,这位被曹操视为劲敌的君主,却因一场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军事行动,被后世冠以“...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8-12 孙匡字季佐:乱世中短暂绽放的宗室之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江东孙氏以勇毅与谋略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在孙坚、孙策、孙权等核心人物的光芒下,孙匡作为孙坚第四子、孙权胞弟,虽未在政治舞台上留下...
孙权 孙策 2025-07-29 三国胡综后代:家族传承与历史变迁中的枝繁叶茂三国时期,东吴官员胡综以文韬武略著称,其人生轨迹与孙权政权紧密交织。从少年避难江东的侍读,到掌管军国机要的侍中,胡综的仕途见证了东吴从割据到称帝的历程。而当这位...
孙权 2025-07-29 孙权七子:乱世中的命运浮沉在三国鼎立的波澜壮阔中,孙权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在江东建立起稳固的基业。然而,这位雄主身后,七位儿子的命运却如江水般跌宕起伏,折射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家族...
孙权 2025-07-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