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为您讲解
“张八百大破孙十万”!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战,成就了张辽的赫赫威名,也让孙权自此被刻上了“孙十万”的绰号。然而此战孙权能够逃出生天,没被张辽俘虏,一个小人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就是谷利。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孙权趁曹操率军西征张鲁之际,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张辽与诸将打开曹操留下的信,信中说:“若孙权军来到,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当时镇守合肥的是张辽、李典、乐进三位大将以及仅仅七千士兵,十万对七千,曹操却让守军主动出战,合肥诸将们都感到疑虑。
张辽根据曹操远征汉中而合肥缺乏后援的现状,做出了分析,提出在合肥城还没有被孙权大军完成合围之前,率先出击,“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就可以守住城池。张辽此番分析消除了诸将的疑惑,李典也对张辽所说的话表示赞同。于是,张辽在当夜募集敢于出城迎战的精锐将士八百人,开剥牛肉赏给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
天色刚亮,张辽披甲持戟,亲自先登直陷敌阵,撕裂了东吴军队的防线。在他率军冲入东吴的营垒之前,张辽就已经亲自斩杀了数十名东吴士卒和两名东吴将领。他一边大声呼喊着自己的名号,一边登锋陷阵,冲入东吴的营垒。此后,张辽率军继续猛攻,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之下。
孙权见状大惊,东吴众将士也因惊慌失措而不知道该如何应付,于是,孙权等人逃跑到一座较高的山冢上,用长戟来自卫。张辽见敌方主帅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但孙权没有轻举妄动。张辽冲阵之后,吴军士气全失,合肥守军的军心因为首战大胜而安定了下来。
谷利助孙权跃马断桥
虽然张辽大破吴军军阵,但孙权毕竟人多势众,在张辽退回城后,孙权部署军队包围了合肥城。可是吴军已经一战被张辽吓破了胆,所以围城十余日没有取得任何战果,认识到不可能夺取合肥城了,孙权于是下令退兵。老老实实撤军也就没什么事了,可是“孙十万”非要玩火,自己殿后。
张辽在城上瞭望吴军的退军情况,发现东吴军队大多已经先行出发了,只有少量的精兵(孙权和他的车下虎士)。张辽率诸军追击,同时分兵去毁桥 。张辽步骑齐出,很快到达津北。孙权见状,心知不妙,赶紧派人去将前面已撤退的部队叫回,无奈那些部队已上路一段时间,一时还赶不回来。
右部督凌统带著亲卫族众三百人与曹军展开激烈血战,将孙权救出。孙权与甘宁蹴马趋津,逃到逍遥津的桥边,发现桥已被曹军破坏,只剩下两边延伸的桥板,中间有一丈多的地方没有桥板可供依托。张辽追兵在后,前方断桥阻拦,情势可谓危急到了极点。
权乘骏马上津桥,桥南已见彻,丈馀无版。谷利在马后,使权持鞍缓控,利於后著鞭,以助马势,遂得超度。权既得免,即拜利都亭侯——《三国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
正当此时,孙权亲近的官员谷利,要孙权持著马鞍,然后让马后退,再飞纵向前,谷利在后面用鞭抽马,以助马势。孙权就这样连人带马的飞到南岸,贺齐率军在南岸接应,孙权总算逃出生天。逍遥津之战第一阶段是张辽率八百勇士冲击孙权军阵,第二阶段则是张辽差点生擒了孙权,幸亏凌统、甘宁死战,谷利关键时刻助孙权跃马断桥。
出身低微,忠心护主
据《艺文类聚》引《江表传》 :谷利,孙权奴。也就是说,谷利其实本是孙权的奴隶,其实两汉魏晋之际的奴隶,并不是我们今天想想的那样。当时很多人和家主(主君)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比如所谓“部曲”,其实都是私人兵,还有僮客、奴仆等等。
谷利者,本左右给使也,以谨直为亲近监,性忠果亮烈,言不苟且,权爱信之——《三国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
谷利虽然出身低微,但由于他性情忠诚谨慎耿直,不苟言笑,很受孙权信任,常在孙权左右听从安排,并且担任了“亲近监”这样的官职。所以在合肥之战时,危急时刻谷利才能帮助孙权逃出生天。此战之后为了报答谷利,孙权封谷利为都亭侯,从奴隶到封侯,谷利也算是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权於武昌新装大船,名为长安,试泛之钓台圻。时风大盛,谷利令柂工取樊口。权曰:"当张头取罗州。"利拔刀向柂工曰:"不取樊口者斩。"工即转柂入樊口,风遂猛不可行,乃还。权曰:"阿利畏水何怯也?"利跪曰:"大王万乘之主,轻於不测之渊,戏於猛浪之中,船楼装高,邂逅颠危,奈社稷何?是以利辄敢以死争。"权於是贵重之,自此后不复名之,常呼曰谷。——《江表传》
黄武五年(226年),一晃十余年谷利依然跟随在孙权身边,这时孙权在武昌新造了一艘大船,命名为“长安”,在武昌钓台附近试水的时候,狂风大作,当时与孙权一起在船上的谷利,立刻命令舵手转往樊口,孙权说道:”应当迎风往罗州去!“谷利拔刀上前对著舵手威吓:”你不往樊口我就斩了你。“舵手于是立即转往樊口。
当大船入樊口之时,风势已经比刚才猛烈数倍,无法行船。孙权对谷利说:”阿利,你怎麼这麼怕水!“谷利这时跪下说:”大王您是万乘之躯、金枝玉叶,却随随便便在大风大浪下跑去玩水,船楼又高,吃风很大,一但翻覆,您有个万一,国家社稷将要怎么办?所以我才敢冒死抗命。“孙权於是更加的器重谷利。自此以后,孙权不再直呼其名,而以「谷」代称,以示尊重。
历史不光有王侯将相、才子佳人,也有很多隐藏在角落里的小人物,谷利就是这样一个出身低微的小人物。但他随从孙权左右几十年的时间,关键时刻助孙权逃出生天,时刻以孙权的安危为己任,因此留名青史,也绝对称得上励志,是一段佳话!
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孙权七子的命运终章:权力漩涡中的血色悲歌在三国鼎立的宏大叙事中,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位五十二载、活到七十一岁的长寿帝王,其七个儿子的结局却如被狂风摧折的七株...
孙权 2025-09-10 诸葛亮南征:安定后方的战略远征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政权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北有曹魏虎视眈眈,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中四郡(越嶲、牂柯、益州、永昌)却爆发大...
孙权 诸葛亮 2025-08-28 孙权“孙十万”称号的由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军事调侃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孙权作为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闻名于世。然而,这位被曹操视为劲敌的君主,却因一场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军事行动,被后世冠以“...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8-12 孙匡字季佐:乱世中短暂绽放的宗室之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江东孙氏以勇毅与谋略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在孙坚、孙策、孙权等核心人物的光芒下,孙匡作为孙坚第四子、孙权胞弟,虽未在政治舞台上留下...
孙权 孙策 2025-07-29 三国胡综后代:家族传承与历史变迁中的枝繁叶茂三国时期,东吴官员胡综以文韬武略著称,其人生轨迹与孙权政权紧密交织。从少年避难江东的侍读,到掌管军国机要的侍中,胡综的仕途见证了东吴从割据到称帝的历程。而当这位...
孙权 2025-07-29 孙权七子:乱世中的命运浮沉在三国鼎立的波澜壮阔中,孙权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在江东建立起稳固的基业。然而,这位雄主身后,七位儿子的命运却如江水般跌宕起伏,折射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家族...
孙权 2025-07-28 凌统与甘宁:东吴双雄的武力与价值之辩在三国东吴的武将谱系中,凌统与甘宁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猛将。前者以忠勇孝义闻名,后者以悍勇善战著称,二人因杀父之仇结怨,又在孙权的调和下化干戈为玉帛,最终共同成为...
孙权 2025-07-28 东兴之战:魏国折戟沉沙的惨痛代价公元252年冬,曹魏权臣司马师借东吴孙权新丧之机,调集15万大军分三路南下,意图一举荡平江东。这场被后世称为“东兴之战”的战役,最终以魏军在东兴堤的惨败告终,其...
孙权 司马师 2025-07-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