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刘禅投降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邓艾兵围成都时,刘禅兵力明明可以相抗衡,他为何要开城投降?
受《三国演义》影响,许多人都对蜀汉政权有着特殊的情感,认为它才是正统,看着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建立蜀国,仿佛汉室指日可兴,然而蜀国才传二世,刘禅就开门投降,蜀国就此灭亡。面对刘禅的投降,许多人无比愤怒。
邓艾偷袭成都时所带兵力,刘禅不一定会输,为何刘禅这样轻易投降了呢?
邓艾偷袭成都
邓艾起兵伐蜀时兵力是9万人,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说明邓艾偷渡阴平后兵力损失了多少,但其实也不难推测出,邓艾率领众将士成功越过天险,兵力肯定是会有损失的。
而成都方面: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东汉时,每个郡所拥有的兵力在5000-10000之间,蜀国一共22个郡,益州地区人口密度并不高,所以平均一个郡按最低5000算,那么当时蜀汉全国一共应该有11万左右的兵力。
《三国志•钟会传》记载:
维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
当时姜维统领4-5万人与钟会迎战,再扣除抵御南蛮地区的1万多人,以及常驻东吴的3万兵马,那么成都此时至少还有2万左右的兵力。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邓艾进围成都之时,城内还有精兵3万人,粮草够支持1年,而此时邓艾的军队刚经历偷渡大战,疲惫不堪,刘禅完全可以凭这3万精兵以及充足的粮草,闭城不战,等待姜维的回援,成都不一定会被破。
既然如此,刘禅为什么还要不战而降呢,在我看来有五个原因,让他不得不降。
诸葛瞻之死带来巨大的冲击
诸葛瞻是丞相诸葛亮的儿子,在蜀国人们心中,他被寄予厚望,刘禅对他也是无比器重,17岁时就招他为驸马,想将他培养成诸葛亮的接班人,蜀国的栋梁人才。
然而当他面对邓艾军的攻势时,居然毫无还手之力,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件事给刘禅带来了巨大冲击,当时蜀国已经是外强中干了,老一辈人才相继去世后,蜀汉已再难有可用之才,想找一个能与邓艾一较高下的人都没有。
朝中众臣子不抵抗意识
当邓艾围困成都时,朝中众臣几乎个个站出来劝降、劝逃。光禄大夫谯周更是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投降论,满朝文武大臣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搞得刘禅也没有什么底气,本来刘禅底气就弱,再加上大臣们这样一说,他想投降的冲动就更加坚定了。
前人的影响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公孙述的人曾经占据蜀地与朝廷对抗,结果被打败后,城中百姓受战争影响,死伤无数,公孙述也因此落下个千古骂名,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刘禅也不得不慎重考虑,免得成都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中。
受大势的影响
刘禅投降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势已去,蜀国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虽然他有着刘家皇室的血脉,看似好像正义、但实际上,从经济、人口、军队上来看,在蜀国最强盛的时期都不足以与东吴一较高下,更何况是在经过五次北伐之后。
五次北伐,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其实就已经暗示着蜀汉难以完成光复汉室的大业了,而且自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等人去世后,能堪大用的也就姜维一人,蜀国政权实际上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而且经过多年积累,蜀国与其他两国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如此一来,刘禅又如何守住先帝创下的基业呢,即使是拼死与邓艾一战,也不过是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离最终灭亡也是不远了。
为保全自己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外,刘禅投降已是必然,但投降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保全自己。通常来讲负隅顽抗的亡国之君往往下场凄惨、身首异处,甚至祸及家族,既然败已成定局,何不选择投降,毕竟识是务为俊杰。
事实证明刘禅的做法是很明智的,投降后的刘禅并没有被杀死,反而被封为安乐公,在洛阳享受荣华富贵,直到64岁寿终正寝。
许多人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但在我看来,他绝非无能之辈,他接手的蜀国是一个诸葛亮死后留给他的疲敝不堪的贫穷国家,而他居然让这个国家度过了30载,最后的投降之举其实是明智之举,也是充满大智慧的。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 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吕蒙之死:历史真相与阴谋论的博弈公元219年,东吴名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奇袭荆州,斩杀关羽、定鼎南郡,成就三国史上经典战例。然而,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却在次年骤然离世,民间关于其死因的猜测与阴谋...
关羽 吕蒙 2025-09-29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