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北伐仅有10万兵力,少得可怜,为何明知必败还要打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
其实诸葛亮北伐时期已经明白了蜀汉实力悬殊,当年自己给刘备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已经明确指出要交好东吴才可以有机会和曹魏争夺天下,但刘备因为关羽兵败身死和荆州丢失的原因迁怒于东吴,结果却在夷陵之战中遭遇惨败。尽管刘备临终之前把蜀汉还有阿斗托付给诸葛亮,但此时的蜀汉全国上下人口不到百万,军队也勉强只有10万人,而曹魏的综合实力是蜀汉的4-5倍,匡扶汉室的任务更是难上加难。
此时诸葛亮和东吴重新修好,然后秉承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修生养息之后亲自带着部队到南中平叛,得胜归来后写下一篇著名的《出师表》,随后带着大军北伐。
诸葛亮选择北伐主要有这么几点原因——
一、坚持自己的理想。他年轻的时候把自己比作管仲,当年管仲只是一个小吏,官虽小但很有才华,而齐桓公也是一个拥有远大志向的君主,他不甘心齐国只是东边一个边缘小国,于是向天下求贤。管仲毛遂自荐把自己的治国理念告诉齐桓公后发现他们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齐桓公授予管仲绝对的权力,让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而齐国经过管仲的改革之后国力蒸蒸日上,轻而易举吞并周边小国,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诸葛亮所处的三国时期虽然没有像春秋战国一样混乱,但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北方的曹魏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一样势力最强,而且还对蜀汉虎视眈眈,但这也正是诸葛亮证明自己的时候。假如北伐成功,那不仅保住了蜀汉,自己也得以实现理想抱负,历史也会给自己记上浓厚的一笔,谁不希望名留青史呢?
二、蜀汉自认为是汉室正统,在这个政治背景下也需要北伐。自从当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还有各方诸侯之后终于建立汉朝,尽管期间经历王莽乱政,但光武帝刘秀依旧扛起了汉朝大旗,当他歼灭王莽之后重新建立汉朝,史称东汉。曹操在位时尽管已经实际上成为汉朝的统治者,但他一辈子都认为自己是汉臣,皇帝也还是汉献帝刘协。而曹操死后曹丕居然代汉自立,这个消息让天下震惊还有愤怒。
曹丕篡汉之后天下主要分为两派,一派就是新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以曹氏家族为代表的新权贵集体,另一派就是汉室的拥护者,心系汉室的臣子和百姓。蜀汉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在名声上非常有利,而且还可以吸引到这里人才来投诚,有了这杆大旗就是师出有名。假如此时不出兵的话,再过个几十年当这批忠于汉室的臣民渐渐凋零,到时候再北伐就相当于侵略战争,难度系数也大大增加,这是诸葛亮不愿意看到的。
三、蜀汉内部发生矛盾,急需用一场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当年刘备入主益州的时候靠的是荆州的人马,比如诸葛亮、马良、王甫等等人物,他们属于“荆州派”,也一直主导蜀汉朝政。但自从夷陵之战后蜀汉彻底丢掉了荆州,而此时的“荆州派”对于益州本土士族来说就有种雀占鸠巢的嫌疑,这批人以李严为首,他们一直想重新夺回自己的话语权。
刘备在位的时候还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和手段平衡两边人的关系,但新上位的刘禅并没有这个本事。假如不做出措施的话蜀汉将会面临内斗的风险,届时还会被曹魏渗透,蜀汉败亡得更快。为此诸葛亮只能发动战争,通过战争让各个派系携手并进,以斗争求生存。
四、曹魏政局失衡,蜀汉有机可乘。曹丕上位不正,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于是刻意打压宗室将领,曹彰。曹真等等曹氏大将因此暴毙身亡,各个沙场老将也逐渐凋零,曹魏雍凉战区并没有强而有力的主帅坐镇。
而此时的曹魏北边异族蠢蠢欲动,鲜卑首领轲比能一直想饮马黄河,东吴也和蜀汉携手并进从庐江方面进攻曹魏的寿春防线。蜀汉这时候出兵可以让曹魏首尾不能顾,这对于蜀汉来说获胜的几率很高,甚至还可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五、蜀汉的民生、经济和军队足以支持发动战争。我们都知道有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要发动战争那就要有足够的准备,当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前还特意筹备了两年的物资。诸葛亮掌权这几年极力恢复民生,也给老百姓制定了很多惠民政策。所以在《出师表》里面提到的,“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句话正是那时的真实写照。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个发明家,他知道曹魏有强大的骑兵,而蜀汉但但靠步兵对抗则显得很吃力,所以就发明了“诸葛连弩”这种跨时代神兵,以装备的优势做筹码换取战场的胜率。
综合以上因素也就是诸葛亮执意北伐的原因。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