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孙是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到杭州当太守,这是他第二次在杭州任职。十六年前,苏轼因为朝廷的争斗,被贬谪出汴京,曾经担任过杭州通判一职。
那时,西湖在苏轼的眼里,景色是那般旖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十六年后,西湖不再仪态万方,碧波荡漾,因为无人治理,西湖湖底的淤泥堵塞了整个湖,使湖水变得浑浊不堪。
再次成为杭州的长官之后,苏轼一上任就开始疏浚西湖,他派人将湖底的淤泥挖出来,并用挖出的淤泥和水草,在西湖湖面上修筑了一条可以任人行走的林荫大道,这条大道就是著名的“苏堤”。
在修建“苏堤”的浩大工程中,苏轼得到了一个人的大力支持,他就是时任两浙兵马都监并驻杭州的刘季孙。
刘季孙,字景文,工诗,较苏轼年长四岁。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做官时,与刘景文一见如故,过从甚密。
刘景文很有才华,也深怀抱负,苏轼多次称赞他为“无双国士”。刘景文还出身名门,他的父亲刘平是朝廷重臣,曾经担任过宋仁宗朝的太尉。
按理说,凭借父亲的关系,刘景文在仕途上应该是步步高升的,但事实上,当时在杭州任职的刘景文已经五十八岁,却依然沉沦底层,不得朝廷的重用。
原来,问题就出在刘景文的父亲刘平身上。
1040年,在宋和西夏的三川口之战中,刘平率军与敌苦战多日,死伤惨重。他迫切需要宋军的支援,但当时的宋军将领黄德和因为畏惧李元昊的实力,故意拖延不令进军,甚至退兵躲避,最后导致刘平兵败被俘。
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黄德和事后向朝廷告状,说刘平在战争中主动降敌,自己因兵力不支只好退兵。
就在刘平的罪名要被坐实之时,两个参加过三川口之战的士兵,向当时主事的宋朝名臣文彦博反映了战争的真实情况。文彦博派心腹到前线经过一番调查,证明确实是黄德和擅自退兵,才导致刘平力战而死。
消息传到京城,宋仁宗大怒,下令将黄德和斩首示众,并追赠刘平为朔方节度使,刘平的子孙在朝为官的,也都可以得到褒奖升迁。
如果事情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那么刘景文的仕途必然大有起色。可谁知,时隔不久,宋廷在西夏的探子,打探到刘平竟然没有死,而是留在了西夏。
这个消息,无疑给大宋的脸上打了一记重重的耳光。刘景文在一夜之间,褪去了身上所有的光环,他从一个妥妥的“红二代”,顿时成为无可辩驳的“叛臣之后”,朝中上下从此再也无人搭理他了。
作为刘季孙的同道和知己,苏轼深知好友心中的苦和痛,他希望景文能够忘掉心头的阴影,振作起来,坚强起来。
因为人生中的有些事情,并非我们所能主宰,何况刘平留在西夏是主动选择还是迫不得已,真相真的难以得知。所以刘景文没必要有过多的负累,只要做好自己,问心无愧便可以了。
因此,又一个冬天到来之际,面对荷尽菊残的衰败之景,苏轼为刘景文高声地唱道: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说,你看,虽然那些娉婷娇艳的荷花已经凋谢,就连荷叶都没有了;那深秋的最后一朵菊花也散尽了自己的芳香,但是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生机勃勃。
苏轼还说,不要以为一年再无美好的景色,难道景文你没有看见,经过寒霜的肃杀,到处还有橙黄橘绿?虽然我们饱经沧桑,历经挫折和打击,但此时我们的人生,难道不似这大地,也正在进入丰收和成熟之时吗?
我想,刘景文看到这首诗后,他一定会明白苏轼的良苦用心,他怎能辜负朋友的勉励,他必会像东坡一样,今后面对逆境,不悲不喜不怒,只淡然一笑,放宽心胸,就像那江南的丹橘,迎霜挺立,经冬犹绿。
一年有时序变换,人生有春夏秋冬,只要心中有光,哪怕身处凛冽无比的寒冬,我们依然能够拥抱那温暖灿烂的太阳。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豪放派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烈日,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奔放不羁的情感与超越世俗的格局,打破了婉约派“为情而造文”的细腻框架。从苏轼“大江东去...
苏轼 2025-09-09 黄庭坚诗词: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黄庭坚,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庭坚的诗词,以其独...
苏轼 2025-09-01 北宋诗人张耒的诗:平易中的深沉与苍茫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大家如北斗耀空,而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虽在后世声名略逊于师友,却以独特的诗风与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宋诗长河中刻下不...
苏轼 2025-08-25 苏舜钦与苏轼:北宋文坛的“平行线”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舜钦与苏轼作为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常因同姓被误认为存在宗族关联。然而,通过梳理两人家世、生平与文学脉络,可清晰发现:二人除同姓外并无直接血缘...
苏轼 2025-08-25 苏轼最美的一首诗:在题西林壁中窥见永恒的智慧之光若以“美”为尺丈量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或许并非以辞藻华美取胜,却以哲思的深邃与意境的澄明,成为千年诗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首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13 苏轼对张耒的评价:文脉相承中的文学镜像与精神共鸣北宋文坛的星空中,苏轼与张耒的师徒情谊如北斗与长庚,既照亮了“苏门四学士”的文学天空,更在贬谪黄州的逆境中淬炼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独特的创作共生。苏轼对张耒的评价...
苏轼 2025-08-07 陈维崧贺新郎:清初词坛的豪放绝唱与时代悲歌在清初词坛的星空中,陈维崧以《贺新郎》系列词作独树一帜,其词风豪放中见沉郁,既承袭了苏轼、辛弃疾的雄浑气魄,又融入了明清易代之际的苍凉血泪。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词...
苏轼 辛弃疾 2025-08-06 乌台诗案:苏轼的文学劫难与北宋政坛的风暴眼在北宋熙宁变法与元丰更化的激荡浪潮中,一场以文字为导火索的政治风暴席卷文坛——乌台诗案。这场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的文字狱,不仅将苏轼推向生死边缘,...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04 王朝云:从侍女到侍妾,苏轼生命中的特殊存在在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中,王朝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她以侍妾的身份陪伴苏轼走过二十余载,其与苏轼家族的渊源常引发后人疑问:王朝云究竟是否为苏轼妻子的丫鬟?这一...
苏轼 王朝云 2025-07-22 梁师成口中的“小苏先生”:一段扑朔迷离的北宋往事北宋末年,宦官梁师成以“六贼”之一的身份活跃于宋徽宗朝堂,他权倾朝野,却因一个惊世骇俗的自称引发后世无尽猜测——他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更耐人寻味的是,梁师成口中...
宋徽宗 苏轼 2025-07-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