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魏延和诸葛亮的关系,在历史上其实是真的好。感觉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延都有点儿带资入组的味道。因为机会太多,照顾太多,提拔太多了。
早年魏延名不经传,跟着刘备一起进入益州。谁也想不到,汉中太守的位置,刘备会留给魏延这个后起之秀。这可把张飞的老脸给丢惨了。
魏延倒也很称职,在镇守汉中时,基本没出什么差错。刘备称帝以后,魏延被封为镇北将军。刘禅登基以后,魏延被封为都亭侯。可以说魏延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了蜀汉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
但是我们要知道,刘禅登基,也预示着诸葛亮掌权。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对魏延那是非常不满意的,他能不给魏延穿小鞋吗?
一、诸葛亮北伐期间,各种提拔魏延。
诸葛亮要北伐,第一站就是前往魏延镇守的汉中。他到了汉中以后,立刻提拔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还没立功,就给一堆官职,这是什么操作?
那么这两个官职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首先就是丞相司马。这属于丞相府的官职,也就是告诉魏延,以后跟着我混,保证你吃香的喝辣的,这是把魏延当成自己人来看待了。
其次凉州刺史。当时凉州还没打下来,还不是蜀汉的地盘。诸葛亮这么做是为了激励魏延,打下凉州,这块地盘就是他魏延的了!为啥不激励别人呢?可见诸葛亮十分看重魏延。
魏延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甭提多兴奋了,二话不说就在战场上立功了。当时曹魏大军来袭,恰好碰上了魏延的部队。最终魏延一顿操作猛如虎,击败郭淮和费瑶,立下大功。
这个时候诸葛亮再次没有吝啬自己的奖赏,他将魏延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同时假节,进爵南郑侯。
这几个职位和爵位,又有什么说法呢?
第一,前军师。这职位也是丞相府的官职,等于是告诉魏延:你小子在我心目中又进了一步,跟着我好好混,好日子不远了!
第二,征西大将军。这是朝廷的官职,地位相当高。在汉朝,四征将军地位仅次于卫将军,仅仅在三公之下。而征西大将军又是征西将军中的佼佼者。
第三,假节。这玩意儿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打仗的时候,不用请命就可以斩杀违反军令的人。这权力就太大了,手下几万人的生死都掌握在了魏延手里。
第四,南郑侯。汉朝的列侯分为县侯、乡侯和亭侯等几个等级,其中县侯是最牛的。南郑侯便是县侯。而且南郑是汉中的治所,相当于省城,可见魏延的南郑侯比一般的县侯地位还要特殊一些。
从这些提拔,我们就可以看得出,诸葛亮实在是太喜欢魏延了。甚至有打算将魏延培养成自己接班人的想法。
二、诸葛亮还总袒护魏延。
魏延这个人是武将出身,他跟关羽十分类似,脾气不是很好。而且魏延十分瞧不起那些舞文弄墨的人,总觉得他们是假把式。
比如说诸葛亮身边的丞相长史杨仪,就总是跟魏延吵架。杨仪是读书人,又是诸葛亮身边的红人,可是魏延从来不让着他。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三国志》
有时候双方吵急了眼,魏延甚至拿把刀过来威胁杨仪,吓得杨仪当场痛哭流涕。杨仪再不济,好歹也是个大男人,还是诸葛亮的心腹,当众被吓哭是什么感觉?可是诸葛亮却没有为杨仪打抱不平。
刘备在豫州的时候,刘琰就跟着刘备混了。等到刘禅登基以后,刘琰一路高升,做到了车骑将军的高位。无论是资历还是地位,都是要比魏延高的!
可是当刘琰和魏延吵架以后,诸葛亮不仅不帮着刘琰,反而把刘琰骂了一顿,甚至让他主动道歉。
刘琰被气坏了,但还是认怂,选择写信给诸葛亮道歉。不过从此以后,刘琰就有点儿神志不清了。
由此可见,诸葛亮是真的袒护魏延。他或许希望用这种方式,将魏延真正纳入自己的队伍中来,成为自己的嫡系。
三、为啥谣传诸葛亮和魏延关系不好呢?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第一次见到魏延,就说他有反骨。这件事影响深远,以至于明清时期,查反骨很严格,导致大多数家长都把孩子的脑袋睡成了个大扁头,至今也有这种现象。
其实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之所以罗贯中会觉得诸葛亮和魏延关系不好,是因为有这么两个原因。
第一,子午谷奇谋。
早年魏延跟着诸葛亮出征时,就提出过自己带着1万人马从子午谷攻入关中,最后再跟诸葛亮相会于潼关。
这事儿倒也可以试一试,但是诸葛亮知道蜀汉的本钱不多,万一折本,得不偿失,而且魏延人才难得,蜀汉尤其缺少这样的人才。而且魏延孤军深入,如果诸葛亮大军无法及时从大路绕道前往关中,那魏延不就完犊子了嘛!
所以诸葛亮一直不答应这件事,这使得魏延很郁闷。因此魏延常常觉得诸葛亮胆子小,而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
第二,杨仪借诸葛亮的名义诛杀魏延。
此前说过,杨仪跟魏延关系很差。所以在诸葛亮去世以后,杨仪便以诸葛亮的名义下令,全军退回成都,同时让魏延断后。
不知道杨仪有没有夹带私货,全军撤退应该是诸葛亮的命令,可让魏延断后,是否是诸葛亮的命令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果然魏延大怒,认为受到了杨仪的摆布,索性就带兵赶到了杨仪大军前面,甚至烧了部分栈道,不允许大军撤退。
这下子算是犯了众怒了!大家都以为魏延谋反了,所以杨仪便派遣马岱砍了魏延的脑袋。甚至诛灭了魏延三族。
其实魏延压根就没有谋反的心思,他只是不服气杨仪带队罢了。结果酿成大祸,这事儿跟诸葛亮压根没啥关系,人家都走了,你杨仪还要让他背锅,合适吗?
总结:谣言很可怕。
不传谣不信谣,这才是最正确的办法。你看看谣言多可怕?就是因为有人谣传魏延有投降曹魏的倾向,所以罗贯中老爷子就彻底否定了诸葛亮和魏延的良好关系。
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三国志》
其实两个人的关系别提多好了,要是诸葛亮能坚持一段时间,再打磨一下魏延的性格,说不定魏延就是诸葛亮最理想的接班人。当然了,魏延的行事作风,的确和诸葛亮完全不同。
参考资料:《三国志》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