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唯一一个靠稿费吃饭的作家是谁?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北宋时期,有一位特别的作家,创作能力比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苏轼还强,可以靠着自己的稿费吃饭,但历史对他的事迹只字不提,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里也没有他的名字。
这是为什么呢?
这位北宋时期唯一一个靠稿费吃饭的作家,名叫柳永。
用稿费养活自己的北宋词人——柳永
柳永原名柳三变,出生于福建崇安,因为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又被人称作柳七。
柳永的原生家庭是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爷爷柳崇曾经在沙县做县城,在当地拥有极高的威望。
后来,柳永的父亲柳宜子承父业,从服务南唐政权到服务北宋政权,也走上了做官的道路,柳永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正在费县做县令。
990年,柳永父亲的官职越做越大,“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跟随父亲上任,7年后,柳永的父亲管拜国子博士。
柳永的家庭在中国文学史上已不算特别优越,像他一样出生在“大户人家”的文豪不胜枚举。
如,出生富豪之家的李白、在大地主家出生的杜甫,和地主家庭出生的苏轼。
李白、杜甫、苏轼这些文豪也同样才华横溢,柳永和他们比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为什么只有柳永成为了一名靠稿费吃饭的作家,其他人多多少少有别的主业呢?
柳永年轻的时候也曾想过像自己的祖辈一样,走科举之路入仕为官。
1008年,柳永入京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他十分喜欢当时的北宋都城汴京,把它形容为“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柳永希望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留在汴京。
次年,春闱开始了,柳永踌躇满志前往考试,他相信自己可以“魁甲登高第”,但是,柳永落榜了。
原因是真宗皇帝觉得他“属辞浮糜”,十分不喜欢柳永的作品。
柳永落榜后不服气,为了抒发心中郁结,他写词《鹤冲天·黄金榜上》《如鱼水·帝里疏散》抱怨科举考试存在弊端,发泄满腹牢骚。
因为柳永在诗词创作方面颇有造诣,已在汴京文学界名声在外,柳永发牢骚写的词很快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这就导致了皇帝更不喜欢柳永,不想让他通过科举考试留在自己身边任职。
彼时,柳永没有放弃考取功名的志向,6年后,柳永再次参加礼部举办的考试,这一次,他也不幸落榜。
柳永依然没有放弃,1018年,他第三次参加科考,这一次,柳永的哥哥考上了进士,一直凭借着比哥哥有名的柳永第三次名落孙山。
接连落榜的柳永只能另谋出路,让一个文人墨客去干体力活显然不太合适,于是,柳永拿起了纸笔,开始赚取稿费糊口。
由于柳永常年与市井平头百姓、青楼酒馆女子打交道,久而久之,他与青楼女子达成了合作关系,柳永写词,青楼女子唱,赚了钱双方分成。
渐渐地,与青楼女子之间的合作为柳永积攒了不少财富,他也和姑娘们成为了好朋友,了解并谱写了不少关于她们的故事。
柳永的文学造诣
柳永一生留下了不少文学作品,他的作品被统称为“柳词”,“柳词”的主旨内容大概能被分成四个种类。
第一种是专门描写普通群众男女之情的诗词,男女之前的爱恨情仇一直是柳词中非常常见的题材。
因为柳永常年与青楼女子有接触,听取了不少她们的人生经历,作为一名情感细腻的词人,柳永也惋惜于她们的不幸。
因此,柳永将这些青楼女子的故事加入修辞手法,细腻地书写在了诗词作品之中。
这一类别的柳词在北宋时期特别受欢迎,经常在市井之间被传唱,柳永因此声名大噪,风头一度盖过了同一时期的大词人苏轼。
第二种柳词以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为主题。
柳永长期生活在北宋繁华富裕的大都市,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在词句里,为读者描绘了汴京、洛阳、金陵等大都市繁华的样子。
这一类的柳词也在当时被市井街坊传颂,特别受欢迎。
第三种柳词的主题是羁旅行役,柳永科举考试失利后,在全国各地四处宦游,他将自己游历过程中的见闻、感受融入创作之中,写了不少抒发漂泊生活中离别相思之情的词句。
最后一种柳词与北宋时期其他诗词作品类似,涵盖了歌颂帝王及达官显贵的作品,这一类作品也描述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悲苦之情。
论文学造诣,柳永是两宋时期创作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丰富了词令的种类,完善了词令的体制。
据统计,两宋时期共有词调880多个,其中,由柳永首创(包括首次使用)的就有100多个,这为后世词人的创新创作开拓了空间。
柳永还是个慢词写作的高手,他凭一己之力让中国古代的慢词创作得到长足发展。
据统计,柳永共创作慢词87首、调125首,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从唐五代时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古代词坛一直由小令“一家独大”,柳永对慢词的创作打破了这一局面。
自柳永以后,慢词与小令两种文体的诗词平分秋色,各有千秋,那么为什么拥有如此高文学造诣的柳永没有像苏轼一样青史留名呢?
历史为何对柳永只字不提
历史对柳永一字没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柳永仕途不顺,并非显贵之人,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只有“咖位”够大,才有资格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柳宗元分别官拜吏部侍郎、礼部员外郎,苏轼家的父子兄弟三人都当过大官。
比起仕途不顺的柳永,他们明显拥有更多被人吹捧的机会和自我表达的权利。
二是柳永的诗词作品雅俗共享,不适合北宋时期将诗词作为“风雅之事”的社会整体风尚。
对于北宋时期的文人来说,柳永的作品虽然受欢迎,但是因为题材选自市井小民,故事来自青楼歌伎,传播途径也并不高级,所以被当时的主流文化嗤之以鼻。
北宋时期的柳永相当于如今的网文作家,作品虽受欢迎,但是难登大雅之堂,因此,被北宋文化圈鄙视的柳永虽然出名,但并没有获得被历史记录的机会。
无论柳永是否在历史上被浓墨重彩地记录,他都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才华横溢之人,柳永留在中国文坛的文化瑰宝永远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豪放派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烈日,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奔放不羁的情感与超越世俗的格局,打破了婉约派“为情而造文”的细腻框架。从苏轼“大江东去...
苏轼 2025-09-09 黄庭坚诗词: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黄庭坚,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庭坚的诗词,以其独...
苏轼 2025-09-01 北宋诗人张耒的诗:平易中的深沉与苍茫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大家如北斗耀空,而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虽在后世声名略逊于师友,却以独特的诗风与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宋诗长河中刻下不...
苏轼 2025-08-25 苏舜钦与苏轼:北宋文坛的“平行线”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舜钦与苏轼作为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常因同姓被误认为存在宗族关联。然而,通过梳理两人家世、生平与文学脉络,可清晰发现:二人除同姓外并无直接血缘...
苏轼 2025-08-25 苏轼最美的一首诗:在题西林壁中窥见永恒的智慧之光若以“美”为尺丈量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或许并非以辞藻华美取胜,却以哲思的深邃与意境的澄明,成为千年诗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首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13 苏轼对张耒的评价:文脉相承中的文学镜像与精神共鸣北宋文坛的星空中,苏轼与张耒的师徒情谊如北斗与长庚,既照亮了“苏门四学士”的文学天空,更在贬谪黄州的逆境中淬炼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独特的创作共生。苏轼对张耒的评价...
苏轼 2025-08-07 陈维崧贺新郎:清初词坛的豪放绝唱与时代悲歌在清初词坛的星空中,陈维崧以《贺新郎》系列词作独树一帜,其词风豪放中见沉郁,既承袭了苏轼、辛弃疾的雄浑气魄,又融入了明清易代之际的苍凉血泪。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词...
苏轼 辛弃疾 2025-08-06 乌台诗案:苏轼的文学劫难与北宋政坛的风暴眼在北宋熙宁变法与元丰更化的激荡浪潮中,一场以文字为导火索的政治风暴席卷文坛——乌台诗案。这场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的文字狱,不仅将苏轼推向生死边缘,...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04 王朝云:从侍女到侍妾,苏轼生命中的特殊存在在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中,王朝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她以侍妾的身份陪伴苏轼走过二十余载,其与苏轼家族的渊源常引发后人疑问:王朝云究竟是否为苏轼妻子的丫鬟?这一...
苏轼 王朝云 2025-07-22 梁师成口中的“小苏先生”:一段扑朔迷离的北宋往事北宋末年,宦官梁师成以“六贼”之一的身份活跃于宋徽宗朝堂,他权倾朝野,却因一个惊世骇俗的自称引发后世无尽猜测——他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更耐人寻味的是,梁师成口中...
宋徽宗 苏轼 2025-07-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