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宋朝 >  《琴诗》全文及赏析

《琴诗》全文及赏析

时间:2023-07-15 12:03:30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琴诗》是一首哲理诗,描述的内容看似简答,其实具有深意,能引发读者的思考。1081年,苏轼在黄州时,因听到优美的琴声,便有感而发,在诗中提出了两个问题。苏轼通过人弹琴,传达了在人世间万物都是处于相互依存状态的理念。当然,每个人读后的想法肯定不会完全一样,那不知道大家在看过《琴诗》后,有何感想呢?欢迎留言写下你的感悟。

1、《琴诗》全文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诗词赏析

苏东坡在诗中提出疑问,美妙的琴声是如何产生的?是琴本身固有的,还是演奏者手指发出来的?

读者看过后,不免会哑然失笑,这苏大学士红烧肉吃多了吧!会有如此幼稚的问题,但仔细琢磨,这其实是主观与客观相互关系的哲学问题。

美妙琴声的产生,只有琴不行,只有手指也不行,有了琴和手指还是不行,因为还要有高超的弹奏技巧。

这首诗揭示了琴、手指和琴声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哲学方面来讲,美妙的琴声既来自于琴,也来自与演奏者精湛的弹奏技巧,是琴与演奏者的有机结合,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琴与手指的主观、客观的高度统一,缺一不可。

苏东坡在这首诗中,展示他诙谐幽默的一面,把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写得幼稚天真,妙趣横生,发人深思。

人物: 苏轼 分享 上一篇: 秦桧为什么要害死岳飞,如果没有秦桧,岳飞会死吗 下一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赏析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