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历史资料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XXX,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魏国,蜀国,吴国三者争霸,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不单单是靠三国时期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将军和将领,还有争霸一方的统治者。在战场上每一个阵营里的军师,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蜀国刘备帐下的军师诸葛亮,更是三国时期不得了的一个人物。诸葛亮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为刘备在汉中称王立下汗马功劳。只不过他跟对了主公却并不逢时,最后还是没能帮助刘禅守住蜀国,自己死在了北伐的路途中。但是他死后却并未得到厚葬,这是为什么呢。
一、诸葛亮死前要求四人抬棺下葬
诸葛亮是一个很忠诚的下属,自从刘备三顾茅庐以后,诸葛亮就一直在他身边死心塌地的为他出谋划策。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军师,刘备肯定不能那么快速的在汉中称帝。
一直到刘备在白帝城死后托孤诸葛亮,诸葛亮仍然遵循先帝的遗愿,还好辅佐刘禅。后来蜀国有了一定基业之后,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生前的心愿,一直想要北伐,兴复汉室。
但是那时候已经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北伐对诸葛亮来说是极其不容易的,最后的确也以失败告终。在回蜀国的路上,诸葛亮病逝途中。不过在他死之前,叮嘱了身边的人。
在他死后一定要四个人一起抬着他的棺材,北伐所有的军队跟着棺材全部向南撤离。这个途中如若抬棺材的绳子在哪里断了,就把他葬在哪里。
二、诸葛亮为了迷惑魏国的军队
诸葛亮一生都在为蜀国做打算,甚至在他将死之时,还在为蜀国士兵撤离打算。很多人都传言说诸葛亮之所以要吩咐在他死后,由四个人抬着他的棺材向南走,走到哪里,绳子在哪里断了,他的棺材就埋在哪里。
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迷惑魏国的士兵,但是魏国的统帅是司马懿,他是一个足智多谋且生性狡诈的人。放眼整个三国,唯一能和他对抗的就是诸葛亮了,所以这时候魏国的士兵还是不相信诸葛亮已经死了。
诸葛亮知道他们会生疑,于是在死前设下了这么一个计谋,扰乱魏国士兵的视听。让他们以为自己还活着,这么做也只是出了一个计策。这个做法的确让魏国士兵有所疑惑,他们不敢相信诸葛亮这么轻易的就死了,害怕他又有什么计谋,所以一直不敢贸然出兵。
眼睁睁的看着诸葛亮的棺材和蜀国的军队撤离,在北伐的最后时期,蜀国能用的将士已经没有几个了,后方能供应的粮草也没有多少了。诸葛亮的这一做法,为蜀国后面几十年的发展保留了不少的后备力量。
三、诸葛亮害怕自己的墓被盗
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蜀国的军师,还是蜀国国君的相父。这样的身份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不用说都知道在他死后,一定会受到最高的封赏,为他修建高级陵墓。
三国时期虽然已经天下三分,但是正是因为这些战乱,让很多百姓过的民不聊生。于是民间就出现了很多盗墓贼,这些人的职业就是去挖掘那些有钱人的墓。诸葛亮为了让自己的墓不被这些盗墓贼开采,所以在生前才想了这么一个办法。
况且诸葛亮生前位极人臣,在帮助刘备开拓江山的时候,得罪了很多的人。这些人都恨不得能将诸葛亮扒皮抽筋,即便是他死了也要去挖他的坟,把他的尸骨拉出来鞭尸。为了让自己的坟墓得到安息,不被那些恨自己的人发现。
所以在他死前的时候,就对身边信得过的人,千叮咛万嘱咐的告诉他们,一定要把自己的棺材和北伐的军队一起撤离。并且让四个人抬着走那一段崎岖的山路,他料想到长期走那些山路,绑棺材的绳子一定会断掉。自己坟就能随着北伐返回的军队,埋葬在蜀国境内的路途中。
结语:不得不说,诸葛亮一生殚精竭虑,死而后已。在他死后还在为蜀国的后备力量考虑,还在为刘禅这位少主的统治考虑。
他一生也并不把钱财和荣誉看在眼里,即便是自己死后也甘愿随机的埋在北伐的路途中,不愿意被士兵们抬回蜀国,将他厚葬。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决策,所以后人们并不知道诸葛亮的坟在哪里,也无人为他祭拜。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 爵位之辨:诸葛亮、张飞封乡侯与关羽封亭侯的深层逻辑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封武乡侯、张飞封西乡侯,而关羽仅获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差异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含东汉末年爵位制度的严格规范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从爵位等级、军...
关羽 诸葛亮 2025-09-29 街亭之失:诸葛亮未亲守的战略抉择与战场应对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发动首次北伐,以赵云出箕谷为疑兵,亲率主力出祁山直取陇右。此时,街亭作为连接关中与陇右的咽喉要道,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节点。然而,诸葛...
赵云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