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时间跨度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到公元589年隋灭陈,前后共369年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却也是最活跃的时期: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学思想衰落。
玄学产生
东汉末年,延续几百年的征辟察举制度,名不符实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征辟察举或为外戚宦官把持,或为世家大族所左右,人才选拔严重背离儒家标准,“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进一步发展,世家大族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政治。九品中正制的推行,更是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对普通士子来说,儒学作为仕途的敲门砖已经不灵了。就好比说你就是通过高考,也考不上大学了,因为人家早就内定了。
于是,士子们或是出于对现实的失望,或是为避免直接卷入频繁的政治仇杀中,开始钻研“玄虚淡泊”的玄学。而统治者认为这种“玄虚”之说可补儒学之不足,有利于维护其统治,便有意无意地加以默许或提倡。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动乱与分裂,为玄学的流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玄学盛行,直至成为时代的主要哲学思潮;玄风大炽,以至于成为有闲阶级刻意追求的生活方式。玄学大大削弱了儒学在教育中的独尊地位。玄学成为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
道教兴起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源自远古的多神教(中国人什么神都信)。秦汉的方士,西汉初年崇奉黄老之学,都是后来道教的早期雏形。道教发端于东汉末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黄巾大起义,张角其实就是利用的太平道,他们靠着用符咒给人治病等名头发展信众。还有盘踞汉中30多年的张鲁,张鲁的五斗米道也是很早的道教形式。魏晋时期,道教分化为士族丹鼎道教和民间符水道教。茅山道人葛洪将道教神仙方术和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长生成仙体系,为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而玄学的盛行,侧面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
北魏太武帝时期,封建史上第一位被皇帝承认的地天师——寇谦之,称奉太上老君之命,以去除“三张伪法”(张陵、张衡、张鲁)和礼教为原则对北朝道教进行改造,道教成为北魏国教,所以北朝历代皇帝都得临坛受道家法箓;南朝宋文帝时期,上清派传人陆修静吸收儒家、佛教仪式对南天师道进行改造。寇谦之和陆修静的改革,使道教教规教戒、斋醮仪范基本定型,各种规章制度全面系统。南朝梁时期,茅山大宗师陶弘景继续充实道教的神仙学说和修炼理论,构建了道教神仙谱系,广大了茅山上清派,使之成为今后的道门正统。
佛教传入
严格来说,佛教传入中国应该在公元前后,比如普遍认为东汉永平十年(67),汉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并迎请迦叶摩腾、竺法兰等僧至洛阳,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但当时只能算是在翻译佛经,其实并没有多么广泛的传播,也没有多少信徒。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北魏《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中寺庙鼎盛时达到1367所, 而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也有佛寺数百座。
魏晋南北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不安,多灾多难的时代,战争迭起,换代频繁,政治极其昏暗。但是和它政治上的昏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思想上的解放。汉代儒学一统天下,处于独尊地位的局面被打破,随着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并且盛行,儒学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儒学始终处于衰微状态。不过儒学衰落说起来,并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因为汉武帝独尊儒术其实是为了帝国有统一的思想,为了更好地加强集权专制。
魏晋南北朝的学术思潮和玄学思潮来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改革、发展和补充儒学的愿望。他们不满意把儒学凝固化、教条化和神学化,故提出有无、体用、本末等哲学概念来论证儒家名教的合理性。他们虽然倡导玄学,实际上却在玄谈中不断渗透儒家精神,推崇孔子高于老庄,名教符合自然。此时期虽然出现儒佛之争,但由于儒学与政权结合,使儒学始终处于正统地位,佛道二教不得不向儒家的宗法伦理作认同,逐渐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趋势。
总而言之,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二个集中爆发的时期,第一个就是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奇怪的是,不论是春秋战国还是魏晋南北朝,中原大地都处于极度混乱的时代。虽然儒学在魏晋南北朝短暂的衰落,但是隋唐之后,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和自我修正,儒家思想依然是无可争议的主流思想。
公元228年,魏国新城太守孟达在城头目睹魏军旌旗蔽日时,或许才真正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绝境。这位曾先后效忠刘璋、刘备、曹丕的三姓家臣,最终在司马懿的雷霆一击下身首异...
刘备 曹丕 2025-09-26 才子困局:曹植的悲剧人生与曹丕的复杂态度公元232年冬,陈王曹植在雍丘封地呕血而亡,年仅41岁。这位"才高八斗"的建安文豪,在权力倾轧中从天之骄子沦为政治囚徒,其人...
曹丕 曹植 2025-09-26 忠魂泣血:苏则为汉献帝哭丧背后的时代悲歌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冬,洛阳城飘着细雪,魏王曹丕的府邸张灯结彩,朝臣们正为即将到来的禅让大典忙碌。而在城郊一座简陋的灵堂内,一位身着素服的官员却跪在...
曹丕 2025-08-22 东汉后期:在权力倾轧与民生困局中走向崩塌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开国至汉献帝禅让曹丕,共历195年。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后期,这个曾经以“光武中兴”为荣的王朝,却深陷政治腐败、经济崩溃与社会动荡的泥潭。外戚与宦官...
刘秀 曹丕 2025-08-21 陈群与司马懿:曹魏权力场中的双璧之交在汉末三国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陈群与司马懿的交往超越了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既是曹丕“太子四友”的核心成员,又是曹魏政权制度建设的共同奠基者,更是权力斗争中相互...
曹丕 司马懿 2025-08-18 曹彰与曹丕:宗室兄弟的权力博弈与命运交织在三国群雄逐鹿的宏大叙事中,曹魏宗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同样充满戏剧性。作为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的嫡次子,曹彰与长兄曹丕的关系始终笼罩在“储位之争”的阴影下。然而,通...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8-06 三曹:汉魏风骨的文学丰碑在汉末魏初的动荡岁月中,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以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共同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辰之一。后世将这三位曹氏父子合称为“三曹”,这一称谓不仅...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8-05 曹丕:从权谋之巅到壮志未酬的终章在三国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曹丕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复杂多面的性格,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承继父业,终结汉朝四百余年统治,建立曹魏政权,成...
曹丕 2025-07-30 曹节与曹丕:同为曹操血脉,却非同母所生——一场被历史迷雾遮蔽的家族真相东汉末年,权臣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姿态掌控朝局,其家族内部的关系网络亦如政治棋局般错综复杂。其中,汉献帝第二任皇后曹节与魏文帝曹丕的兄妹关系,常因史料记载...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7-24 建安七子为何没有三曹:文学集团的分野与历史定位的逻辑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群体命名的创作高峰,其核心由“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与“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构成。然而,这一...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7-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