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于1612年出生于辽东锦州,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末清初时的战乱年代。其父亲是锦州总兵吴襄,吴三桂在明末崇祯年间被封为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地区。1644年,向清兵投降,被封为平西王。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与陈圆圆共同谱写了一段英雄爱江山更爱美人的佳话,为报复李自成,吴三桂投降大清引清兵入关,致使满清族提前几十年完成入主中原大计,陈圆圆也被泼上了红颜祸水的罪名。
如果吴三桂多活三年,能否驱逐满清?当时已经打得清朝剩最后一口气儿了,康熙再厉害那时候也只是一个小孩儿没经历过大的阵势。察哈尔在蒙古草原起义,反清复元,
崇祯十七年春天,李自成占领北京,吴三桂率军入援,停留在山海关和北京之间,犹豫不定。
吴三桂(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后人评价称:他能够认清社会形势发展的大趋势,归顺清廷对于大清快速的统一中国是有一定贡献;康熙帝时期,举兵造反,违背历史发展造成生灵涂炭,后又高举“反清复明”旗帜建立“吴周”政权,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明末崇祯皇帝时期为辽东总兵、平西伯,手握重兵镇守山海关,后又封为汉中王,济王。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杀南明永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于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
历史上的吴三桂,一直非常有争议。他出生在明朝末年,自己世袭父亲的军官职位,开始了自己军队生涯。在李自成打进北京城,逼着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在李自成的诱降下,吴三桂一路飞奔赶回北京。才发现自己父亲被李自成捆在地上抽打,还逼他父亲把吴家的钱财交出来。再加上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所欺。吴三桂火冒三丈地回到了山海关。
永历和吴三桂见面时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 三桂进见,初甚倔傲,见王长揖。王问之谁?三桂噤不敢对。再问之,遂伏地不能起……王切责曰:“汝非汉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为汉奸叛国负君若此?汝自问汝之良心何在?”……
吴三桂,明朝将军,负责镇守山海关一带。吴三桂的经历和三国时期的吕布有点相似,这两人最后都选择投敌反主,可谓是遭人唾弃的大汉奸。
在历史上康熙皇朝是清朝的一个非常重要王朝,它为清朝后期的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使清朝随后兴盛了两百多年。在他除掉鳌拜之后,康熙就把目标对准了削三藩。什么是三藩呢,其实就是封建王朝的属地,而他要削的三藩主要是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
说起康熙帝,他继位的时候可是内忧外患,威胁最大的算是内部的鳌拜和后来的三藩之乱,影响最大的也是后来的三藩之乱。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困扰康熙数年的三藩之乱。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什么意思?“恸哭三军皆缟素”意思是:痛哭流涕,让军队的战士们都披麻戴孝。缟素,就是指白色的孝服。 “冲冠一怒为红颜”意思是:非常生气,怒发冲冠,原来是因为一个红颜女子。
今天我们谈谈吴三桂这个人,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昆明宣布起兵,“三藩之乱”正式启幕!吴三桂做了皇帝之后,手握四十万雄兵,这些力量,和康熙大干一场也毫不吃亏,可为什么吴三桂会失败呢?
对于吴三桂,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他在明朝灭亡时“冲冠一怒为红颜”,传闻李自成霸占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还杀害其家人,逼得他最终投降清朝。暂且不论吴三桂投降清朝到底是何原因,但是吴三桂亲手毁掉南明永历政权,活捉永历帝并将其杀死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吴三桂造反一开始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打着“兴明讨虏”的口号起兵反清,简直天大笑话,南明最后一帝永历帝就是死在他手上的,要知道明清是两个不同民族建立的,杀死永历帝就意味着绝了汉人最后的希望,假称要拥立朱三太子复明,却自始至终都没有找哪怕一个冒牌货充场面,最后更是自立为帝与刚开始的口号背道而驰,所谓的30万精锐也是扩大,三藩加起来精锐30万都没有,当时跟风加入反清大军的几十万没问题,但吴三桂精锐部队最多十万,这些都是没有成功的原因。
吴三桂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先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成为千古罪人;后又在西南追杀南明永历皇帝,被清朝封为“平西王”;最后又发动“三藩之乱”,最终被康熙平定。因此,吴三桂是明代两代支持者都不得认可的人物。“三藩之乱”被平定后,清
古代打仗作战注重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人力无法控制的,而人和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到的,所以占据有效的地理位置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而古代人打仗时往往都想要占据一些军事重镇,一般能占据这些重要的地方,基本上也就胜利一半了,所以在冷兵器时代,以下五个军事重镇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第一个,和吴三桂有关!
吴三桂的出身很显赫,他是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也是跨越明朝和清朝两代的历史风云人物。
吴三桂只是加速了满清统一中国的进程,虽然很重要,但并非代表没有他满清不会统一中国。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严重,崇祯在李自成等起义军及关外清军的攻势中焦头烂额,镇守辽东的吴三桂成为崇祯其中的一员大将。崇祯十六年,清军绕道入关,直逼北京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进逼北京,这两次事件崇祯都征召了吴三桂进京勤王,然而吴三桂却总是行军迟缓,特别是第二次,人还没到明朝就亡了。
历史上对于吴三桂这个人的评论褒贬不一,而吴三桂本来出身就很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他的父亲是锦州总兵,家族中有很多人都是在朝为官的,如此显赫的出身也为吴三桂日后的发迹奠定了基础。吴三桂虽然是一个颇有能力的人,一个忠心之臣,他有远大的抱负,可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牺牲自己家人的性命,这点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吴三桂临死前下了一道密令,因此他的后人得以存活至今,很有远见
小佛在前面的文章中讲过,太平军在益阳动员有船的人们参加军, 并连夜搜集船只,编扎木排,直接奔往岳州,“贼在益阳虏船只多,出林子口,计图北犯”。恰那时,资江上游连日大雨,资江水涨,太平军沿资江北上,结果因水路被沉船堵塞,遂暂驻兵。
吴三桂,江苏高邮人,父亲是吴襄,祖上有一定的势力,他的父亲吴襄是辽西的名门望族祖大寿的女婿,吴三桂从小聪明勤奋,不到二十岁就高中举人,他在考中武举人不久之后就进入了军营,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军旅生活。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4月25日,“闯王”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殉国。镇守山海关的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在得知崇祯帝龙驭归天的消息后,选择了投降满清。同年5月,李自成率军与吴三桂、满清联军在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展开激战。最终,李自成被打败,自此清军开始大举入关,并迅速定鼎中原,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清朝统治者最怕的就是明朝的皇族后裔,清朝取得江山来得过于“侥幸”,根基不稳,又加上祖先一直在关外生活,无论从精神凝聚力上还是从文化归属感的营造方面,清朝统治者跟汉人王朝的统治者相距甚远。
1644年4月,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一气之下打开山海关大门,放清兵入关,李自成欲哭无泪,大败而逃。此后,吴三桂充当满清开路“先锋”,带着国仇家恨,一路追击李自成,然后调转兵锋,向南明开刀。1673年,吴三桂因不满康熙削藩政策,于云南起兵反抗,南方各省云集响应,兵锋直抵长江,举国震动。在一片大好之情势下,吴三桂连犯错误;在其死后不久,三藩之乱立马被康熙平定,无缘定鼎燕京。
人们常以“冲冠一怒为红颜”来描述吴三桂反明降清,吴三桂与大顺军大战山海关,助清军入关。后又出兵西北围剿大顺军,出师西南最终剿灭南明政权,被封为平西王,主政云贵。概括吴三桂的一生可以用“助清入关、西征南战、起兵谋反”来概括。如果说吴三桂降清是为了爱妾陈圆圆,那么,他又再次反清是什么原因呢?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起过决定性作用的风云人物,他引清兵入关,杀死永历皇帝被称为汉奸,后来又起兵造反,成为清廷的叛臣,但是这样一个历史的负面人物,却在人生失败的前夕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保住了自己的一支血脉,让他们没有被赶尽杀绝。
“汉奸”一词原来有指出卖汉族王朝的国家利益的人,在明朝末年平定西南土司的叛乱中,朝臣在奏疏中用汉奸指成不法的汉人。
康熙皇帝除掉权臣鳌拜后,还有一件事一直吊在心头,那就是南方的三个藩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这三个都是十分老奸巨猾的人,因为他们镇压农民起义、灭掉南明政权,为清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因此都被封为了异姓王爷,这三个王爷被康熙皇帝认为是心腹大患。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Copyright@ 2016-2025 爱上历史 www.3233.cn 网站备案号 : 皖ICP备18012316号-8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28-41-68-22-02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