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家归有光以《项脊轩志》中“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深情文字,成为后世悼亡文学的典范。然而,围绕其情感生活的争议从未停歇:妻子死后,他是否续弦纳妾?这些行为是否削弱了他对亡妻的深情?通过梳理史料与文学创作,可还原一个立体而真实的归有光。
一、历史事实:三位妻子与一位侍妾的婚姻轨迹
归有光的婚姻经历在《震川先生集》及地方志中有明确记载:
元配魏氏(1527-1533):昆山望族之女,归有光青梅竹马的表姐。两人婚后五年,魏氏因病去世,年仅26岁,留下两女(长女如兰早夭)。归有光在《先妣事略》中追忆她“操持家务,资助读书”的贤淑,并在《项脊轩志》中以枇杷树隐喻永恒思念。
继室王氏(1534-1551):魏氏去世次年,归有光续娶王氏为妻。王氏出身安亭望族,虽为续弦,但实际承担正妻职责。她管理家业、开荒种田,支撑归有光科举屡试不第的困顿生活。归有光称她“生平于世无所得意,独有两妻之贤”,并在《世美堂后记》中记录她“何恨也?方共采药鹿门”的隐逸之志。王氏病逝后,归有光写下《王氏画赞并序》,以“风萧萧,惨别离”的诗句表达悲痛。
第三任妻子费氏(1552-1571):王氏去世次年,归有光娶费氏为妻。费氏比他年轻近30岁,陪伴他直至去世,但史料中未见费氏相关记载,归有光也未为她撰写悼文,后世推测两人感情淡薄,更多是现实需求下的结合。
侍妾寒花(1532-1544):寒花是魏氏的陪嫁丫鬟,10岁入归家,魏氏去世后成为妾室。她为归有光生下女儿如兰(1岁夭折),本人19岁病逝。归有光在《寒花葬志》中记录她“垂双鬟,曳深绿布裳”的稚态,文末感叹“事我而不卒,命也夫”,隐含愧疚与无奈。
二、争议焦点:续弦纳妾与悼亡真情的矛盾
后世对归有光的批评多集中于两点:一是魏氏去世后一年多,他与寒花的女儿出生,被解读为“妻子未寒即纳妾”;二是他续娶王氏、费氏的行为,被质疑“悼亡虚伪”。然而,这些争议需置于明代社会语境中审视:
纳妾的合法性与道德性:明代法律允许士大夫纳妾,寒花作为魏氏的陪嫁丫鬟,其身份更接近“家生婢女”而非妾室。归有光在《寒花葬志》中未提及与寒花的情感关系,仅以“婢女”定位,且寒花去世时年仅19岁,其早逝更可能是因疾病或劳役,而非情感纠葛。
续弦的现实需求:归有光科举失意,家境困顿,续娶王氏实为生存所需。王氏不仅操持家务,还资助他讲学、著书,两人在困顿中相濡以沫十六年。这种基于共同生活的情感,与对魏氏的悼亡并不矛盾——正如苏轼在《江城子》中悼念王弗后,仍与续弦王闰之携手度过余生,情感的多维性本就是人性常态。
文学创作的情感纯粹性:归有光的悼亡文字以细节叙事见长,如《项脊轩志》中“妻死,室坏不修”的颓败,与《寒花葬志》中“婢持去不与”的稚趣,均体现他对身边女性的深切观察。这些文字的情感内核是“怀念”而非“独占”,正如他不会因续弦而否定对魏氏的思念,也不会因寒花的早逝而消解对王氏的依赖。
三、历史评价:超越“专情”标签的人文价值
归有光的情感生活引发争议,本质是后世以“现代专情标准”解读古代文人的结果。在明代,士大夫纳妾续弦是常态,而归有光的独特性在于:
对平凡女性的共情:他不仅为正妻写悼文,也为侍妾、庶女立传(如《女如兰圹志》),突破传统文学对“贞烈女子”的单一歌颂,展现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洞察。
情感书写的文学创新:他将悼亡从“哀毁骨立”的套路中解放,以“庭有枇杷树”的物象隐喻时光流逝中的思念,开创了“以淡写浓”的悼亡范式,被后世誉为“明文第一”。
人格与文格的统一:归有光一生坎坷,八次科举失利,晚年方得进士,但始终保持“廉洁刚正”的品格。他在长兴知县任上平反冤狱,在顺德通判任上修《马政志》,在南京太仆寺丞任上纂修《世宗实录》,其政治实践与文学创作共同构成“文以载道”的典范。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作为19世纪英国文学的巅峰人物,以“维多利亚时代的良心”之名,用文字构建了一个既充满现实批判又饱含人性温度的文学...
2025-09-04 列子与庄子:道家师承的千年迷雾在道家思想的长河中,列子与庄子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其思想光芒穿透时空,至今仍为后世所景仰。然而,关于两人是否存在师承关系,尤其是“列子是否为庄子的老师”这一问题...
2025-09-04 参知政事是丞相吗?——从宋代官制演变看“副相”的权力密码在中国古代官制体系中,“丞相”与“参知政事”的称谓常被混淆,尤其在宋代,这一“副相”职位的设立直接关联着皇权与相权的博弈。若以宋代为观察样本,参知政事虽被称为“...
2025-09-04 燃灯古佛:光明之主与智慧灯塔的修行密码在佛教纵三世佛的体系中,燃灯古佛以“过去佛”的身份占据着至高地位。这位诞生于过去庄严劫的圣者,不仅以“出生时四方皆明”的瑞相昭示其光明本质,更以独特的修行法门与...
2025-09-04 许行之道:小农经济的理想图景与现实批判战国时期,楚国思想家许行以“神农之言”为旗帜,在滕国推行“君民并耕”的实践,提出“市贾不二”的经济主张,构建了一套以自给自足为核心的农本思想体系。其学说虽被孟子...
2025-09-04 维米尔:在光影中沉睡的荷兰大师1632年10月31日,荷兰代尔夫特的新教堂里,雷尼尔·扬宗夫妇为次子举行了洗礼仪式。这个诞生于中产家庭的孩子,未来将以“约翰内斯·维米尔”之名,成为欧洲艺术史...
2025-09-04 李媚娘的情感天平:柴玉关与朱富贵的爱恨纠葛在《武林外史》的江湖画卷中,李媚娘是串联起朱富贵与柴玉关的核心人物。她的一生被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深爱,却始终在恩情与爱情间挣扎,最终以悲剧收场。要厘清她究竟爱谁...
2025-09-04 吴起阴晋之战: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与战略转折公元前389年,秦国集结五十万大军,以雷霆之势直扑魏国西河郡的阴晋城(今陕西华阴东)。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战役,却因魏国名将吴起的指挥,演变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
2025-09-04 张三丰与石破天:跨时空武学巅峰的终极对决在中国武侠文化的长河中,张三丰与石破天作为不同时代的武学巅峰代表,始终是江湖论武的焦点。一位是道家武学集大成者,以“太极拳剑”开宗立派;一位是融合百家武学的“太...
2025-09-04 洪熙官与严咏春:历史传说与影视演绎中的虚实之辨在中国武侠文化的谱系中,洪熙官与严咏春常被并置提及,前者被奉为洪拳宗师,后者被尊为咏春拳开山鼻祖。然而,当剥离影视作品的戏剧化包装,回归历史档案与武术传承脉络时...
2025-09-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