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许敬宗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历经隋唐两朝,仕途跌宕起伏,在《新唐书》中被列为“奸臣传”之首,然而,深入探究其生平事迹,会发现他并非简单的“好人”或“坏人”所能概括,而是一个具有复杂多面性的历史人物。
才华横溢,文史留名
许敬宗出身于文化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隋朝末年,他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先后担任淮阳书佐、直谒者台等职。投奔唐朝后,他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成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得到李世民的赏识。
在文学创作方面,许敬宗留下了丰富的作品。他的诗作今存二十七首,其中奉和侍宴的应制诗就有二十首,占其全部作品的七成以上。这些诗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氛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在史学领域,许敬宗同样有着杰出的贡献。他参与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等重要史书的编撰工作。尽管在修史过程中存在一些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为唐朝史学的繁荣做出了重要努力。这些史书成为后世研究唐朝历史的重要资料,许敬宗的名字也因此载入史册。
仕途沉浮,投机钻营
许敬宗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了多次起落。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朝中官员皆着丧服。许敬宗因嘲笑貌丑的率更令欧阳询,被御史参奏,贬为洪州都督府司马。这次贬官使他遭受了政治上的挫折,但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官场的复杂和残酷。
然而,许敬宗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他善于观察形势,把握机会,在高宗李治即位后,逐渐重新获得重用。特别是在废王立武事件中,许敬宗展现出了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投机钻营的本领。当时,唐高宗打算废掉王皇后,另立武昭仪为皇后,遭到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重臣的坚决反对。许敬宗却洞察帝意,公开支持高宗的决定,并说出“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这样的话。他的言论坚定了高宗的决心,也为自己赢得了高宗和武则天的信任。此后,许敬宗官运亨通,连升数级,最终被任命为中书令,成为唐朝的宰相。
从表面上看,许敬宗在废王立武事件中的行为是阿谀奉承、投机取巧。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分析,这一事件也反映了唐朝政治格局的变化。唐朝开国初期,关陇士族集团垄断朝政,对皇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高宗试图通过废王立武来打破这种格局,削弱关陇集团的影响力。许敬宗站在了高宗和武则天一边,客观上推动了政治格局的转型,为后来科举取士成为主要选官途径奠定了基础。因此,他的行为虽然有投机之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私德有亏,饱受争议
尽管许敬宗在文学和仕途上有一定的成就,但他的私德却备受争议。在家庭生活中,他的行为令人诟病。许敬宗的原配妻子裴氏去世后,他将一位漂亮的婢女裴氏扶正为继室。不料,他的长子许昂竟与继母私通。许敬宗得知后,勃然大怒,不仅休了继室,还上奏请求将儿子远徙岭南。这一行为虽然看似维护了家庭伦理,但也反映出他在处理家庭关系时的极端和无情。
此外,许敬宗还贪图钱财,生活奢靡。他将女儿嫁给少数民族酋长冯盎的儿子,收取巨额聘礼,被讥为“卖女求财”的第一人。他还修建华丽的府邸,养歌妓成群,整日纵酒奏乐自娱。这些行为与当时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背道而驰,使他成为了众人眼中的道德败坏者。
在史学修撰方面,许敬宗也备受非议。他被指责以自己的爱憎来篡改历史,虚美亲友、抹黑政敌。例如,他在国史上对仇人封德彝进行恶意诋毁,对与自己结为儿女亲家的钱九陇蓄意拔高,对唐太宗赐《威凤赋》给长孙无忌一事进行篡改等。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史官“直书、不虚美、不隐恶”的职业准则,损害了史学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综合评价,功过参半
综合来看,许敬宗是一个功过参半的历史人物。他才华横溢,在文学和史学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为唐朝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努力。他在仕途上的投机钻营虽然有失道德,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唐朝政治格局的转型。
然而,他的私德有亏,贪图钱财、生活奢靡、篡改历史等行为,使他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奸臣。他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声誉,也对唐朝的政治和社会风气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许敬宗这样复杂多面的人物。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评价他,而应该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他。许敬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和选择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时代背景、个人利益、道德观念等。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既要看到他们的功绩,也要看到他们的过错,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汲取历史的教训。
在魏晋那个风云变幻、思想激荡的时代,有七位名士以超凡脱俗的气质与放浪形骸的举止,于竹林间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他们便是“竹林七贤”,而山涛,正是其中一位独具魅力...
2025-11-07 东吴第一名将陆逊:从战场传奇到晚节争议的命运转折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人,是汉末三国时期东吴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东吴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名将之一,甚至被...
2025-11-07 杨氏:高门贵女的血色悲歌杨氏(约580-618年),出身弘农华阴杨氏,这一家族自西汉以来便是关中顶级门阀。其曾祖父杨绍为北周骠骑大将军,祖父杨宽在北周官至左仆射,父亲杨玄感在隋朝官至礼...
2025-11-07 安禄山造反的底气:盛世表象下的权力裂变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率十五万精锐南下,掀开了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这场叛乱不仅终结了开元盛世的辉煌,更暴露了唐...
2025-11-07 鲁康公:礼制表象下的现实主义者作为战国时期鲁国第三十一任君主,鲁康公姬屯(前352年—前344年在位)的统治生涯始终笼罩在周礼的余晖与列强争霸的阴影之下。这位被后世史书冠以“康”谥号的君主,...
2025-11-07 魏襄王:望之不似人君的乱世挣扎者战国乱世中,魏襄王魏嗣的名字总与“昏庸”“无能”等标签绑定,尤其是孟子那句“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的尖锐评价,更让他成为后世批判的典型。然而,若剥离历...
2025-11-07 丁奉:三国东吴的铁血脊梁与权谋棋手在三国鼎立的纷乱时局中,东吴政权以长江天险为屏障,涌现出无数能征善战的将领。其中,丁奉以其跨越四代君主、征战半个世纪的传奇经历,成为东吴后期军政体系的核心支柱。...
2025-11-06 潘璋:东吴虎臣的双面人生——勇略与贪奢的交织在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年代,东吴政权以长江天险为屏障,涌现出无数能征善战的将领。其中,潘璋以“江表之虎臣”之名载入史册,其人生轨迹既展现了战场上的铁血豪情,也暴露...
2025-11-06 徐盛:江东铁壁的忠勇传奇——以“大壮”之名铸就东吴脊梁在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年代,东吴政权以长江天险为屏障,涌现出无数能征善战的将领。其中,徐盛以“江表之虎臣”的威名载入史册,其以少胜多的战例、独创的疑城之计,以及获...
2025-11-06 凌封:东吴名将凌统次子的人生轨迹与家族传承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东吴名将凌统以勇猛无畏和忠诚不二著称,其家族血脉中流淌的热血与担当,在次子凌封身上得到了延续。作为凌统的次子,凌封的人生虽未如父亲般在...
2025-11-06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