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多管闲事逼死名妓关盼盼的事情广为人知,这里我要说的是一位马盼盼,知道的人可能少一些。这位马盼盼,牵扯到的也是一位大诗人,他就是同白居易一样鼎鼎大名的苏轼。
公元1079年,42岁的苏轼任徐州太守。刚刚上任,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亲临抗洪第一线,冷静指挥,动员一切力量将洪水挡在了城外,四十多天后,洪水退去。这时候的苏轼,才记起徐州有座燕子楼,想起两百多年前关盼盼在燕子楼香消玉殒的故事。他在燕子楼上住了一夜。写了一首《永遇乐》,副标题是“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这个夜晚,苏轼在“明月如霜”的园子里,感受“好风如水”。“曲港跳鱼”的声响清晰可闻,连“圆荷泻露”的嘀嗒声也隐约能听见,只觉无边的寂寞深深袭来。

苏轼睡下后,在梦中梦见了关盼盼,并从梦中惊醒,他惆怅万分,披衣起身,恍恍惚惚围着园子转悠,不知不觉,把园子走了一个遍。后来,他发出了“燕子楼 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的沧桑之叹。可以想见,关盼盼的梦中倩影,是留在多情的诗人心中挥之不去了。
十分凑巧的是,当时的徐州,也有一名官妓,与关盼盼同名,叫马盼盼。当时的风气是,官员喝酒,都有能歌善舞的官妓侍饮,这些官妓,她们的职责就是为官员表演节目以添酒兴。宋朝有一项规定,官员叫官妓陪酒,是工作需要,而与官妓发生关系,就要受罚。
这位马盼盼,十分喜欢苏轼的书法,一直很希望学习苏轼写字,而且她很有天赋,模仿得不错。当时,苏轼为防徐州水灾再次泛滥,在东门城上建了一座“黄楼”,黄为土色,寄寓“以土克水”之意。弟弟苏辙写 来一篇《黄楼赋》,苏轼打算亲笔书写《黄楼赋》,刻在碑上立于“黄楼”内。他写到一半时,因有事离开了一会。
马盼盼一时兴起,拿起苏轼的笔,续写“山川开 合”,也许是刚写完这四个字,苏轼就回来了,也许是写完这四个字,马盼盼觉得和苏轼的笔迹还有距离,就不敢写了。反正,苏轼看到马盼盼写的四个字后,开心 地笑了,并且没有重新来写,只是稍加润饰,所以后来流传下来的《黄楼赋》碑文中的“山川开合”,实是马盼盼的笔迹。
作为一名官妓,马盼盼敢在太守兼大诗人面前班门弄斧,足见她天性活泼俏皮,也可以说明苏轼与马盼盼关系非同一般。而马盼盼摹仿苏轼的笔迹,几可以假乱真,除了她的书法天赋以外,还可以看出,她学苏轼的字不是一天两天了。
苏轼对那些沦落风尘的女子,一向非常怜惜,何况马盼盼这样慧巧俏皮的女子?所以,马盼盼跟随苏轼左右,扮演着女秘书兼红粉知己的暧昧角色。马盼盼深得苏轼宠爱,除了姿色与才气,她的名字也很重要吧!因为苏轼的心中有一个“盼盼”情结。看到马盼盼,他可能会想起关盼盼。
和尚道潜是苏轼的莫逆之交,他长相标致,文采出众,写诗很快,往往下笔立成,让满座叹服。有一次,道潜到徐州来看东坡,东坡安排他在逍遥堂住下。那天, 苏轼刚设宴招待完客人,身边正好有一大群官妓,还未让她们“下班”,就直接带到和尚道潜这里来了。
苏轼是个爱开玩笑的乐天派,有时喜欢捉弄朋友。本来,带 着妓女去拜访和尚,这是违背礼俗的。这次,苏轼来看道潜,带来的不是一个妓女,而是一群妓女。这时候,苏轼就指使马盼盼上前向道潜求诗。道潜镇定自若,要来纸笔,一气呵成,写了一首绝句:寄语巫山窈窕娘,好将魂梦恼楚王。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不管别人如何理解这首诗,我的看法是,这首诗是道僧用来回敬或者说来调侃苏轼的。因为苏轼派妓女来向他求诗,首先就是调侃在先,所以道僧回诗一首,正是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道僧称马盼盼为“窈窕娘”,可见马盼盼的确妖娆美丽,然后又用了“巫山”和“楚王”两个典故,将苏轼调侃了一番。
道僧的意思就是:马盼盼啊,你去给苏轼带个信,面对你这样勾人心魄的美女,他苏轼不能一亲肌肤,就让他在梦中懊恼吧,就让他心痒难熬吧!而我早已摆脱尘俗的欲念,我的心就像沾了泥巴的柳絮,不会跟随春风轻薄地翻飞的。

道僧就像一位心理学家,一眼看出苏轼的心思与尴尬。对于官妓马盼盼,苏轼宠爱得不行,但是按照当时的朝廷的规定,又不能与马盼盼来真格的。
马盼盼何曾不是对苏轼情深意重?她即使将崇拜爱慕向苏轼倾心表白,但碍于她官妓身份,苏轼也不敢公然“跨越雷池”半步。苏轼本来政敌颇多,那些想“整”他的人,正担心他不犯错误呢!如果苏轼与马盼盼发生私情,一旦被人抓住把柄,他的结局可想而知。
所以,这首诗由马盼盼递给苏轼后,苏轼对道僧的调侃没有正面回答,想必这也触到了他的伤心处。他避重就轻,将道僧夸了一番,说:“我也曾看见柳絮落泥中,认为可以入诗,想不到被你抢先了!”有人认为,苏东坡的两首送别词《江城子·恨别》、《减字木兰花·彭门留别》都是写给马盼盼的。苏轼在徐州呆了两年,就改知湖州。
离别徐州的时间,正是春暖花开的三月,烟花三月,从古到今都是最美丽的季节。这两年时间里,马盼盼那么近距离地见证了心中偶像的喜与悲,那么幸运地感受到了一位大诗人对自己的疼惜和爱怜,现在,他要离去,这最美丽的季节,也平添了无限的伤感。
苏轼觉得他与马盼盼相聚的时间太短,所以说:“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苏轼的感受,也是马盼盼的感受,所以马盼盼流泪了,与苏轼携手“折残红”。马盼盼的泪一开始流,就再也收不住,苏轼说她“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 东”。是啊,马盼盼再多的泪,也流不成一条河。苏轼还说端着玉觞,喝不下酒,因为酒杯中有“佳人千点泪”。
苏轼走后,马盼盼不久就去世了,她去世的时间大约在1084年或者稍前,也就是说,在苏轼离开马盼盼大约四年时间后,马盼盼死了。
“鬼头词人”贺铸曾经写过一首《和彭城王生悼歌人盼盼》的诗,来追忆怀念马盼盼,并在诗题下注云:“盼盼马氏,善书染。死葬南台,即凤凰原也。生赋诗十篇,因和其一,甲子四月望。”
马盼盼的死因,贺铸没有道明。马盼盼为苏轼所迷,一腔痴情却得不到任何结果,抑郁而终的可能性很大。和白居易逼死关盼盼不同,马盼盼的早逝,责任不在苏轼,如果真要苏轼负责,他就只好一声叹息了。
公元745年,60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将26岁的杨玉环正式册封为贵妃,开启了长达十一年的专宠时代。这段被白居易誉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传奇爱情,却始...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9-26 盛世霓裳下的裂痕:杨玉环与李隆基的情感博弈与权力困局白居易笔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绝美誓言,将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塑造成千古典范。然而,剥离文学滤镜后,这段相差34岁的“老少配”婚姻,实则充...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9-26 蔡京与苏轼:北宋政坛的恩怨与权力博弈北宋末年,朝堂之上新旧党争如烈火烹油,蔡京与苏轼这对政坛对手的恩怨,既是权力斗争的缩影,也是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蔡京以“奸臣”之名载入史册,而苏轼则以“文豪”...
苏轼 蔡京 2025-09-26 苏小妹三难秦观:才情碰撞下的千古佳话北宋文坛,苏门声名显赫,苏轼、苏辙兄弟才高八斗,而苏轼之妹苏小妹,亦是当时闻名遐迩的才女。她与秦观之间“三难新郎”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星辰,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
苏辙 苏轼 2025-09-24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千年古训中的治国警世箴言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宋神宗力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上激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四次提及"纪纲&quot...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9-22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词双璧: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美学分野中国词史长河中,婉约派与豪放派犹如双子星辉映千年。自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开创婉约词风,至北宋苏轼突破传统创立豪放派,再到南宋辛弃疾将豪放词推向巅峰,两大流派在题...
韦庄 苏轼 2025-09-11 诗坛三绝:诗佛、诗魔、诗鬼的传奇与诗魂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星河中,王维、白居易、李贺三位诗人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精神境界,被后世分别冠以“诗佛”“诗魔”“诗鬼”的雅号。这三位诗人不仅以诗才名动天下,更...
白居易 王维 2025-09-10 豪放派经典诗词:冲破时空的生命礼赞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豪放派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烈日,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奔放不羁的情感与超越世俗的格局,打破了婉约派“为情而造文”的细腻框架。从苏轼“大江东去...
苏轼 2025-09-09 黄庭坚诗词: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黄庭坚,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庭坚的诗词,以其独...
苏轼 2025-09-0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