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为什么秦国拒绝孔子入境,但却能一统六国?难道有什么因果关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有明文记载的是孔子去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齐国这八个国家,其余列国都没有去过。
《论语.第十二章》:“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
《史记》:“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所以并非是秦国没有让孔子入境,战国最强大的七个国家秦楚齐韩赵魏燕,孔子就去过楚国和齐国,其余五国都没有去过。再者可能并非是秦国不让孔子入境,也有可能是孔子后来走不动了没有去成而已。
而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跟孔子有没有入境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难道孔子入境秦国,秦国就统一不了六国啦?这怎么可能,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个人觉得有以下的几点原因:
一、地理位置
秦国的地理位置不得不说很优越,在当时正处于中国的四川一带身处盆地,唯一适合规模的兵团作战的地方就是函谷关,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战国时代最雄伟的关隘,关隘地处深险谷地,地势险要,窄处只能容一辆马车通行,所谓“车不方轨,马不并辔”,可以说它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秦国能够守住这个地方,则国家无忧亦。
当然这种地势有好处也有坏处,如果函谷关一旦被攻破,则秦国危矣,历史上秦国的函谷关就被攻破过一次,当时齐、魏、韩三国六十万联军在三国国君的带领下攻打秦国函谷关,最终函谷关被攻破,本来秦国依然快要灭亡,但是三国却是各怀异心,担心秦国被灭会造成某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最终三国就只要求秦国割让土地,魏、韩两国得到河外之地,武遂归还给魏国;封陵归还给韩国;赔偿齐国价值一座城池的财物,自此三国退出函谷关之外。不过六国自从错过了这次机会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机会进入到秦国的腹地了,直到被灭亡。
二、坚定实施商鞅变法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除了秦国实施了商鞅变法之外,其余六国也都相对实施了变法,包括魏国的李悝变法、赵国的公仲连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淳于髡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公仲连的赵国变法和燕王哙的燕国变法,可以说七国都对自己国家实施了改革,这些改革或多或少都增强了七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但可惜的是这些变法除了秦国的商鞅变法被彻底地贯彻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其他的变法或半途而废,或一世而终,或贵族反对被废,可以说都没有彻底的成功。而秦国的商鞅变法依靠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四位君主从始而终的支持,秦国在军事和经济开始全面超越其余六国。
三、强大的军事装备
秦军的军事武器最出名的莫过于秦弩,在各国相对都没有强大的弓箭和弩机的情况下,秦军都已经拥有射程超过300米的弩,想想看不管各国拥有多强大的骑兵还是步兵,还没正面接触秦军就已经被秦弩消灭大半,这个时候还怎么打呢?再加上秦国商鞅变法所创造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比如斩杀一个甲士就能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而这对于当时七国还是皇族和士大夫掌握爵位的世界,这无疑是穷苦百姓唯一能够走向贵族的机会,那么试想如此的秦国军力如何不强?此时强大的秦国士兵再配合着强大的秦弩,其余六国焉能不败?
四、众多的明君和名将
当然在拥有强大的军力和武器的同时,你的国家也必须要有人带领去征战天下才可以,而一个国家谁能带领呢?当然是明君和名将啦,而这些秦国永远都是不缺的,较之其余六国,自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可以说从未出现过昏君,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和秦始皇,哪一个不是英明之主,正是因为他们,秦国才能从弱秦变成最终统一六国的强秦。当然秦国的名将更是不缺,战国四大名将秦国独占其二,更有白起这位“人屠”的举世名将,樗里疾、甘茂、魏冉、司马错、蒙恬、王龁、蒙骜、王贲、李信、甘茂和蒙武等等,哪一个单独拿出来不是独当一面的将领,即使放在其余六国也都是大将级的,而这些将领统统都聚集在秦国的麾下,你说这样的秦国焉能不兴盛?焉能不灭六国呢?
当然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还有着很多的原因,例如其余六国相互猜忌,勾心斗角,不能团结一致的对待秦国,六国的贵族相对而言较为的腐败,君主也都相对平庸。总之秦能灭六国,只能说秦天时地利人和全部都占了,只有这样秦才能统一天下。
在儒家思想的璀璨星河中,有子是一位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他虽不像孔子那般光芒万丈,却也在儒家学说的发展与传承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生平与师承:孔门贤才初长成有子,姓...
孔子 2025-04-29 子产之死:郑国星陨,春秋遗风长存公元前522年,郑国政坛的一颗巨星悄然陨落,名相子产与世长辞。他的离去,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给郑国乃至整个春秋时期的历史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郑国危局中的擎天...
郑国 2025-04-21 有子:孔门贤哲,仁道传承者在春秋战国那个思想激荡、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及其弟子们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华夏文化的天空。有子,这位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虽在历史长河中声名不如颜回、子路等弟子那般显...
颜回 孔子 2025-04-15 项橐:春秋神童,智慧之光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经历,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项橐,这位春秋时期的神童,便是其中之一。他以七岁之龄,智难孔子,被后世尊为“圣公”,...
孔子 2025-04-14 郑国覆灭记:韩国灭郑背后的五十年战略博弈公元前375年,韩国铁骑踏破新郑城门,标志着春秋时期首个称霸中原的强国郑国彻底覆灭。这场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灭国之战,不仅是战国七雄格局形成的关键转折,更揭示了地缘...
郑国 2025-04-09 季札与孔子:儒学星河中的双星辉映在春秋战国的历史舞台上,群星璀璨,众多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闪耀光芒。季札与孔子,便是其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虽生活于同一时代,却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对后世产生了...
孔子 2025-04-08 子产简介:春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与思想家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对子产的详细介绍。一、生平背景子产,本名...
郑国 2025-04-01 孔子六艺:古代教育的全面体系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孔子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伟大教育家。他提出的“六艺”教育体系,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模式,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思想。那么,孔子的六艺具...
孔子 2025-04-01 公孙龙:孔子弟子的身份之谜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公孙龙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他以其独特的逻辑思想和“白马非马”的著名论题而闻名于世。然而,关于公孙龙是否是孔子的弟子,历史上却存在着不同的说...
孔子 公孙龙 2025-03-31 关羽为何被尊称为“武圣”?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而关羽,这位东汉末年的蜀汉名将,以其卓越的武艺、高尚的品德和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享受...
关羽 孔子 2025-03-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