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战国七雄之外的各个诸侯国,基本上都被战国七雄吞并了,比如齐国就消灭了宋国。
但是,齐国灭宋的代价,却是非常沉重的。公元前286年,齐湣王灭宋国。两年后,也即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湣王逃入莒,被楚将淖齿杀死。由此,因为消灭宋国,齐国遭到了燕国、秦国、韩国、魏国、赵国这五国的联合讨伐。那么,问题来了,齐国灭宋后遭到五国伐齐,为何韩国灭郑,没有引起诸侯讨伐呢?
一
首先,齐国灭宋后,之所以遭到五国伐齐,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齐国在战国中期非常强大,和秦国平起平坐,这导致其消灭宋国后更加令天下诸侯国忌惮;二是齐国在消灭宋国之前,就和燕国结下了仇怨,因此,在五国伐齐之前,燕昭王积极策划,推动五国伐齐联盟的出现;三是宋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大国,也是一个富庶之地,齐国吞并宋国的行为,引起了周边大国的眼红和不满。
在笔者看来,基于以上几点原因,五国伐齐这一历史事件才成功出现。与此相对应的是,韩国消灭郑国时,则没有类似的情况。战国初期,郑繻公在位时,与韩国的战争互有胜负,而且形势曾一度好转。繻公十五年,韩伐郑,取郑之雍丘;繻公十六年,败韩于负黍;繻公二十三年,围韩阳翟。也即韩国吞并郑国,并不轻松和容易。
二
在韩国即将灭郑之际,郑国再次内乱。郑繻公杀其相子阳,而子阳的党羽又杀郑繻公。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郑国的内乱,加快了其被韩国消灭的进程。公元前375年,韩国终于吞并了郑国。在此基础上,韩国迁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一带)。通过韩国消灭郑国的过程来看,韩国显然不能称之为一个强国,也即其之所以能吞并郑国,还是因为郑国自己发生了内乱。
在此之前,郑国一度派兵包围了韩国的都城阳翟。当然,纵观整个战国时期,韩国基本上一直是战国七雄中垫底的诸侯国,在整体实力上完全比不上另外六个诸侯国。因此,韩国虽然消灭了郑国,却仍然无法对战国七雄中的其他诸侯国造成多大的威胁,这和齐国消灭宋国时的情况,无疑是截然不同的。
三
另一方面,前面已经说了,五国伐齐的出现,和齐国、燕国之间的仇怨存在直接的关系。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宣王乘机发兵干涉。只50天就攻占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几乎灭亡燕国。但是,这也燕国上下非常痛恨齐国。尤其是燕昭王这位君主即位后,更是招贤纳士,意欲报复齐国。但是,就韩国来说,在消灭郑国前后,则没有和战国七雄中的哪个诸侯国结下深仇大恨。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有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洛阳),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
因此,在战国初期,韩国的对外行动,往往是跟随三晋联盟的,也即韩国经常和魏国、赵国一起对外出兵。所以,在笔者看来,韩国虽然经常对外征伐,但是,因为经常是三晋一起行动,周边的诸侯国也不会单单忌恨韩国这一个诸侯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三晋联盟的维持,促使魏国、赵国很难一起联手讨伐韩国。在魏国、赵国不会轻易倒戈的背景下,其他诸侯国自然也不敢组成讨伐韩国的联盟。
四
最后,对于韩国来说,其消灭的郑国不管是疆域面积,还是地理位置上的价值,都比不上同时期的宋国。宋国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当时的宋都商丘,不仅是宋国的中心城市,也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都会,规模宏大,今存遗址面积10余平方公里。《史记·货殖列传》说,“陶、睢阳(即宋城)亦一都会也……彭城亦江东一都会也”。并且,在疆域面积上,宋国的疆域包含今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等部分地区。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富庶的宋国,可谓战国七雄外的又一大国。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战国时期,郑国的版图主要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疆域面积只有宋国的几分之一,也即是只能称之为一个小国,也没有定陶、商丘这样繁荣的城市。所以,在笔者看来,韩国消灭郑国的行为,并没有引起战国七雄其他诸侯国的眼红和不满。但是,齐国吞并宋国这一大国,则引起了周边大国的强烈觊觎。而这,自然是韩国消灭郑国,齐国消灭宋国所引发结果不同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韩国消灭郑国的行为,并没有在战国时期掀起多大的反应和波澜,也没有让韩国跻身到战国七雄的强国阵营中。比如到了战国末期,在秦灭六国之战中,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国消灭的山东六国。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 黄泉之下,血浓于水:郑庄公与武姜的母子情仇与和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母亲武姜的关系,堪称一部充满权力斗争与亲情纠葛的史诗。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心生厌恶,转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暗中策划叛乱助其夺位...
郑国 2025-07-10 武姜国籍考:从姜姓诸侯国看春秋贵族的联姻密码在春秋时期的权力棋局中,武姜的身影如一枚关键的棋子,穿梭于郑国初年的宫廷斗争。这位郑庄公之母、郑武公之妻的神秘身份,背后暗藏着周代贵族联姻的深层逻辑。要解开武姜...
郑国 2025-06-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