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8月司马昭发动三路伐蜀之战,战前曹魏朝中上下反对者多,原本以为这是一场要持续较长时间的战役,却没想到邓艾兵行险着突破阴平小道的天险,连续拿下江油、涪城、绵竹后一路挺进到成都,在姜维的蜀汉主力大军还在剑阁和钟会对峙的情形下,11月后主刘禅献城投降,仅仅三个月蜀汉就亡国了。
不过蜀汉虽亡,乱局却才刚刚开始,灭蜀的两大功臣钟会有不臣之心,邓艾则是居功自傲,蜀地很快又陷入动乱之中,此时有一人力挽狂澜平定了钟会之乱,三国后期姜维、钟会和邓艾三大名将都死在他手上,此人就是司马氏重臣、伐蜀的监军卫瓘,卫瓘在连杀三大绝世名将后青云直上,那么他的最后结局又是如何?
卫氏是河东世家大族,卫瓘之父卫觊历曹操、曹丕和曹叡三朝,官居尚书是曹魏重臣之一,卫瓘年仅二十岁就出任尚书郎,司马氏掌握曹魏大权之后,因为其统治基础就是支持他的世家大族,所以卫瓘逐渐受到司马氏的重用,260年之后先任侍中再任九卿之一的廷尉,成为司马昭倚重的心腹重臣。
263年伐蜀之战司马昭一共出动18万大军,在人选上司马昭煞费苦心,这从两点可以看出来:一是钟会是镇西将军,邓艾是征西将军,曹魏立国后四镇和四征将军都是主一方征伐的重号将军,地位也跃居四方将军之上权柄很重,原本的惯例是一次战役中很少有四镇将军和四征将军同时领兵出征的情形,司马昭打破惯例,如此安排含义不言而喻就是要让钟会和邓艾互相牵制,从而防止一方坐大。
二是司马昭还不放心,又i安排了心腹之人卫瓘为监军并持有符节,卫瓘地位虽然不如钟会和邓艾,却有监督他们的权力。
事实证明司马昭防患于未然的两个举措很有必要而且也取到了成效,先是邓艾和钟会两人争功,钟会先下手为强诬陷邓艾谋反,接着在邓艾被押送往洛阳的同时钟会在姜维的支持下举兵谋反,关键时刻卫瓘诈病骗过了钟会,并以监军身份发檄文宣告诸军讨伐钟会,一场叛乱就这样被平定了,姜维和钟会死于乱军之中。
因为当初诬陷邓艾谋反也有卫瓘的份,奉命抓捕邓艾父子的也是卫瓘,所以卫瓘担心邓艾到了洛阳之后会对自己不利,于是派出和邓艾有私怨的护军田续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就这样三国后期姜维、钟会、邓艾三位绝世名将一一死于卫瓘之手,一人灭掉三大顶级名将,卫瓘堪称是三国最后的名将终结者。
此后的卫瓘青云直上:264年接替钟会出任镇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265年又改为镇东将军、都督徐州诸军事,进爵菑阳侯;266年司马炎立国后升为征东将军、进爵菑阳公;269年改授为都督青州诸军事,兼任青州刺史,不久又加号为征东大将军,青州牧;269年又改为都督幽州诸军事,兼任幽州刺史和征北大将军,278年入中枢为官升为尚书令、加侍中,282年升为三公之一的司空。
从灭蜀之后卫瓘的升迁履历可以看出,卫瓘先后出任西线、东线、北线几大防区主帅,手握兵权出镇一方,绝对是司马炎信任的心腹重臣,卫瓘和司马炎同时还是儿女亲家,司马炎的女儿繁昌公主嫁给了卫瓘第四子卫宣。
不过风光之后的卫瓘结局却比较惨:外戚杨骏素与卫瓘不和(杨骏出身于弘农杨氏,杨修是其族叔,杨骏的女儿杨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在杨骏的诋毁下,卫宣与公主离婚,卫瓘惧怕杨骏权势于是告老逊位。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西晋陷入内乱和动荡之中,291年八王之乱中卫瓘因支持司马亮引起司马玮和贾后(贾南风)的不满,于是伪造诏书捕杀了卫瓘。
值得一说的是卫瓘的书法独树一帜不在钟繇之下,尤其擅长隶书和草书,历代对其书法赞誉有加,比如唐代张怀瓘《书断》称卫瓘章草为神品,其小篆、隶、行草入妙品。并赞卫瓘:“天姿特秀,若鸿雁奋六翮,飘飘乎清流之上。率情运用,不以为难。”
卫氏是魏晋时期的书法世家,以卫觊、卫瓘、卫恒、卫夫人卫铄为代表的卫氏一门四代对魏晋书法影响极深,其中卫夫人卫铄还是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老师。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司马昭之女:权力漩涡中的命运浮沉司马昭(211年—265年)作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奠基人之一,其家族在魏晋交替的权力场中占据核心地位。这位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闻名的政治家,一生共...
司马昭 2025-09-28 亡国之君的生存智慧:刘禅投降曹魏后的隐忍人生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直捣成都,后主刘禅在权衡利弊后选择开城投降。这场看似屈辱的抉择,实则是刘禅在绝境中为保全蜀汉遗民性命、延续宗室血脉的无奈之举。从蜀汉皇...
刘禅 2025-09-28 困局中的妥协:刘禅投降的多维透视公元263年冬,当邓艾率领的魏军如幽灵般穿越阴平小道突现成都城下时,蜀汉后主刘禅的抉择彻底改写了三国格局。面对仍有数万守军、粮草充足的成都,这位在位四十年的君主...
刘禅 2025-09-26 诸葛诞兵败司马昭:一场被战略失误与时代洪流裹挟的悲剧公元257年,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寿春城举起反旗,集结十余万大军对抗司马昭。这场被后世称为“寿春之变”的叛乱,是曹魏末年规模最大的军事对抗,却以诸葛诞兵败身死...
诸葛诞 司马昭 2025-09-25 司马昭真实死因考辨:正史记载与历史迷雾的交织公元265年9月6日,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昭突然离世,年仅五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三国格局的进一步瓦解,更因后世对死因的争议,成为历史迷雾中颇具戏剧性的...
司马昭 2025-09-16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黄皓之死:历史与演义的交织真相在蜀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宦官黄皓以擅权乱政、祸国殃民的形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关于其最终结局,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被司马昭凌迟处死”,但这一说法实为《三国演义...
司马昭 2025-09-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