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禅昏庸无能?事实并非如此,他才是那个时代最称职的帝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年轻的刘禅一直活在刘备和诸葛亮的阴影之下。刘备在世时表现出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为了抱负的实现,牺牲自己的家庭都在所不惜,在徐州、在荆州,刘备好几次都是只顾自己逃命、完全不顾家人的死活,面对这种境遇的刘禅,好不容易在亲情的夹缝中艰难的存活了下来,并没有自暴自弃或者是仇视自己的父亲,这已经是颇为不易了。
刘备去世时,刘禅已经17岁了,此时蜀汉的大权已经被诸葛亮把控,虽说诸葛亮从未有篡逆之心,但他对于刘禅的态度,完全就像是教育小孩子,这在《出师表》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诸葛亮一再要求刘禅应该怎样怎样,不能怎样怎样,通篇都是价值观强制灌输,完全没有考虑刘禅作为一个帝王应有的威严和快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更何况刘禅还是一国之君呢?但是刘禅非常顾全大局,总体上维护了诸葛亮的丞相地位,对于诸葛亮的北伐基本上也没有过多干预,这也体现了刘禅宽广的胸襟。
第二,刘备诸葛亮死后,刘禅交出了堪称优秀的成绩单。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认为刘禅没有治国才能,因此告诉诸葛亮"若其可辅则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立为成都之主",诸葛亮五丈原去世时,也悲观的认为,自己死后蜀汉估计也难以长久了,说白了,刘备诸葛亮对于治国理政的方式方法,一直存在着狭隘的傲慢与偏见,完全低估了刘禅作为一代帝王的独特优势。
那么,诸葛亮死时刘禅28岁,此后的刘禅交出了什么样的成绩单呢?从时间跨度来看,刘备掌控蜀汉仅仅2年,诸葛亮掌控蜀汉11年,刘禅则掌控了蜀汉29年,也就是说,刘禅一人就维系了蜀汉接近四分之三的生命跨度,从这一点上看,刘备诸葛亮有什么资格对刘禅的治国理政指手画脚呢?
其次,从治国成本上看,刘备在位期间,攻打东吴,结果惨败夷陵,蜀汉70万大军灰飞烟灭,重创蜀汉元气,诸葛亮掌权期间,一次南征,六次北伐,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最终也只是白白折腾罢了,刘禅在位期间,总体上奉行的是放权和不折腾的治国思路,蜀汉对外战争的密度和烈度明显降低,国家和老百姓都获得了喘息的良机,正因如此,蜀汉才继续维系了29年的寿命!
再次,从治国理念来看,刘备奉行做大做强的理念,但并不适合魏蜀吴边境越来越稳定的那个时代,诸葛亮奉行恢复中原的理念,明明魏强蜀弱,却执意北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完全成了丧失理智的歇斯底里,只有刘禅的老庄无为思想,是适合于那个时代的蜀汉的,如果有机会就尝试一把进攻,如果没机会就老老实实的不折腾,这才是当时蜀汉最为理性的治国理念。
第三,在蜀汉灭亡之际,刘禅为自己和蜀汉人民争取了最好的结局。三国那个乱世,是一个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年代,你成功了就是盖世英雄,你失败了就是马革裹尸,每个想要建功立业的人实际上都在用自己的命运做轮盘赌游戏,尽管成功的概率并不高,但很多人还是趋之如鹜,直至一败涂地,纵观三国时期,除了司马家族外,又有谁在这场世纪赌局中真正胜出了呢?
在这场随波逐流的赌局中,董卓输了,命丧受禅台,吕布输了,命丧白门楼,袁绍输了,饮恨官渡,关羽输了,痛失荆州,连刘禅的父亲刘备,也在夷陵之战中输光了裤衩子,甚至一代名相诸葛亮,呕心沥血实施的六次北伐最终一无所获,而后主刘禅呢,他也许没有这些枭雄们高超的赌技,却有着更胜一筹的自知之明和大智慧,他干脆远离了这个赌局,毕竟,不赌,要胜过最好的赌术!
正是得益于刘禅这种不随波逐流、佛系豁达的心态,弱小的蜀汉才在那个乱世中存活了长达42年之久,即使是在司马家族大兵压境的时候,刘禅眼看抵抗毫无意义,干脆就放弃了无谓挣扎,保证了蜀汉黎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而自己也被司马氏封为"安乐公"得以安享晚年,并最终活了64岁的高龄。
问题是,像刘禅这样一个善良而没有野心的皇帝,在历史上得到的评价却是"暗弱无能",像刘禅这样一个豁达而不偏执的皇帝,在历史上得到的评价却是"乐不思蜀",像刘禅这样一个平和而不好战的皇帝,在历史上得到的评价却是"不思进取",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刘禅错了,还是我们的历史观错了。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亡国之君的生存智慧:刘禅投降曹魏后的隐忍人生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直捣成都,后主刘禅在权衡利弊后选择开城投降。这场看似屈辱的抉择,实则是刘禅在绝境中为保全蜀汉遗民性命、延续宗室血脉的无奈之举。从蜀汉皇...
刘禅 2025-09-28 困局中的妥协:刘禅投降的多维透视公元263年冬,当邓艾率领的魏军如幽灵般穿越阴平小道突现成都城下时,蜀汉后主刘禅的抉择彻底改写了三国格局。面对仍有数万守军、粮草充足的成都,这位在位四十年的君主...
刘禅 2025-09-26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永嘉之乱中的刘禅后代:乱世浮沉与家族命运的终结公元311年,匈奴军队攻破西晋都城洛阳,史称“永嘉之乱”。这场战乱不仅终结了西晋王朝,更将无数中原士族卷入生死漩涡。在洛阳陷落的惨剧中,蜀汉后主刘禅的后代成为历...
刘禅 2025-07-31 陈祗算忠臣吗:历史迷雾中的权臣悖论在蜀汉后期波谲云诡的朝堂上,陈祗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被后主刘禅追谥为“忠侯”的尚书令,既因破格提拔姜维北伐、制衡宦官黄皓等举措被部分史家视为“权臣中的能臣...
刘禅 2025-07-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