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宋真宗赵恒第六子,宋朝第四位皇帝,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他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好的皇帝,几乎没有之一。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仁”字为庙号的皇帝,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对其之追捧,史载:“仁宗崩,天下丧之如亲”。
宋仁宗的名声是完美的,但他的人生并不完美,在从相关史书中了解到这位皇帝的生平经历后,我觉得他一生大概有三大遗憾。
一:婚姻上的遗憾,两立死皇后
宋仁宗曾有过两位正妻,分别是郭皇后和曹皇后。
但这两位皇后全部不是宋仁宗喜欢的女人,宋仁宗最喜欢的两位女人都姓张。
宋仁宗十五岁时,准备大婚,他自己看中了已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想让张氏当皇后。
可当时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刘娥为拉拢开国勋贵们(大概是张美在军方的地位不够高),否决了宋仁宗的提议。
刘娥强行让已故中书令郭崇(他的儿媳是宋太宗明德皇后的姐姐)的孙女郭氏当了皇后,仅仅让张氏做了个才人,两年后,张氏进封美人。
《宋史·仁宗郭皇后列传》中记载:“初,帝宠张美人,欲以为后,章献太后难之。后既立,而颇见疏。”
宋仁宗在皇太后刘娥的强压下,不得不娶了郭氏,如此婚姻,夫妻之间的感情自然不好。
后来张美人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宋仁宗很悲痛,但刘娥尚在,他也无法为心爱的女人做些什么。
刘娥死后,宋仁宗马上就在郭皇后还在位的情况下(宋仁宗当时已经在准备废掉郭皇后),追封死去的张美人为皇后。
郭皇后还没有被废,有一个活着的皇后,却要去封一个死皇后,可见宋仁宗对张美人生前没能当上皇后抱有相当大的遗憾。
这种事情宋仁宗还不止干了一次,郭皇后被废后,在勋贵、军方和群臣的压力下,宋仁宗又立一位开国勋贵家族出身的皇后曹皇后(开国名将曹彬孙女)。
宋仁宗和这位曹皇后的感情依旧不怎么样,他后来又喜欢上一位姓张的妃子,并专宠之,史载:“长得幸,有盛宠。妃巧慧多智数,善承迎,势动中外”。
张氏的妃位一直升到贵妃,宋仁宗其实有意改立张贵妃为皇后,但曹皇后的背后有勋贵家族力挺,宋仁宗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皇佑六年(公元1054年),刚刚三十出头年纪的张贵妃病逝,宋仁宗悲痛之下,不顾群臣劝阻,追封张贵妃为皇后,此时,曹皇后依旧活着。
这就是著名的“生死两皇后”的故事,皇后尚在,就追封死去的爱人为皇后,宋仁宗把这事干了两次。
这是宋仁宗因为政治因素,在爱情无法选择的情况下,用这种方式弥补心中的遗憾。
二:试图改革宋朝“三冗”弊端失败后的遗憾
宋仁宗当上皇帝后的头十一年,因为上面有个皇太后刘娥压着,他什么事也做不了,只能当个泥菩萨。
刘娥死后,宋仁宗亲政,经过十年时间的摸索,他对宋朝开国以来积累下来的“三冗”积弊有了深深的了解。
他不仅仅只想做个守成之君,也想励精图治,试图解决掉宋朝的“三冗”积弊,让国家更加富强,远景规划当然是强国、强军,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努力。
因此,宋仁宗于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以范仲淹为首,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为辅,发起了“庆历新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但可惜的是,范仲淹等推出的改革策略太激进,激起了保守势力的拼命反扑,最后连背后支持改革的宋仁宗都扛不住,只得放弃。
范仲淹等改革派陆续被贬斥,特别是范仲淹,此后终身未能回到中枢为官,一直在外漂泊,为宋仁宗背锅。
这次改革失败,对宋仁宗的打击相当大,此后,直到宋仁宗去世,他明知宋朝弊端重重,但都不再敢进行任何改革尝试。
宋仁宗晚年时,王安石曾上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建议朝廷变法,但宋仁宗已经失去了进取心,拒绝采纳王安石的建议。
也因此,宋仁宗这位历史上名声最好的皇帝,在史书上的定义,只能是守成之君。
三:无子继嗣的遗憾
对于喜欢宋仁宗的人来说,这位皇帝死后最大的遗憾绝对是无子继嗣,想必宋仁宗临终前,也应该是这么想的。
宋仁宗并非不能生,他一辈子生了三个儿子,可惜全部夭折,没有一个能活过两岁。
不过,宋仁宗的这个遗憾,有可能是他自找的,因为当时对医学、生理方面的落后认知,导致出来的这种情况。
宋仁宗除了生过三个儿子,都夭折,还生过十三个女儿,这些女儿也夭折了九个。
抛开宫廷阴谋论,我查找了些资料,有一个小小的推断,宋仁宗的子女们长不大,大概跟他们的生母分娩时的年纪都不大有关。
如宋仁宗的第二个儿子赵昕的生母苗贵妃,她生赵昕的时候,才十六岁。
再如曾被宋仁宗宠爱且追封为皇后的张贵妃,她为宋仁宗生下三个女儿,全部夭折,而张贵妃分娩时的年纪是十七岁、十八岁和二十岁。
其余还有如楚国公主、隋国公主,她们的生母冯贤妃分娩时是十六岁和十八岁。
宋仁宗的儿女们,绝大多数都是在母亲只有十多岁时出生。
从医学角度上来讲,类似情况出现婴幼儿夭折率是很高的,特别是在将近一千年前的宋朝。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宋仁宗宠爱的妃子都是十多岁的年龄开始生育,这或许是他的喜好,喜欢更年轻的女性,这种喜好也直接导致了他的儿女们生存率不高。
当然,这是宋朝人的认知不够,不能怪宋仁宗,当时的女性,十三、四岁时分娩的都大有人在,不独是宋仁宗。
既然儿子们都长不大,宋仁宗也只能为此遗憾了,他临终前,只能把皇位交给过继的养子宋英宗赵曙。
对于宋仁宗来说,他对无子继嗣的理解,大概只能归咎于天意了。
宋真宗赵恒(968—1022年)作为北宋第三位皇帝,在位25年间不仅推动了“咸平之治”的繁荣,更因复杂的宫廷情感与政治博弈,留下了五位皇后的历史印记。这五位皇后...
宋真宗 2025-09-12 宋仁宗与刘娥:权力阴影下的母子恩怨在北宋宫廷的珠帘之后,宋仁宗赵祯与养母刘娥的权力博弈持续了二十四年。这段被后世称为“狸猫换太子”原型的宫廷秘辛,实则是权力欲望与人性温情的激烈碰撞。当十三岁的赵...
赵祯下一任皇帝 刘娥 2025-09-10 仁宗与章得象:君臣相得的北宋政治图景北宋仁宗朝(1022-1063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高峰期,其间涌现出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名臣,而章得象作为仁宗朝第十一任宰相,以“清忠无所附”的品格成为这...
赵祯下一任皇帝 欧阳修 2025-08-21 宋仁宗与宋英宗:跨越血缘的帝王父子情在中国北宋历史的长河中,宋仁宗赵祯与宋英宗赵曙的父子关系堪称一段传奇。两人虽无直接血缘,却因皇位传承与政治考量结下深厚渊源,其关系演变深刻影响了北宋中期的政治格...
赵祯下一任皇帝 宋英宗 2025-08-19 赵光义皇位传承:从“金匮之盟”到赵恒继统的权力变局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皇位由第三子赵恒继承,史称宋真宗。这场看似平稳的权力交接,实则暗藏北宋初年皇位继承制度的深刻矛盾——从“金匮之盟”的...
宋真宗 宋太宗 2025-08-18 杨金花比武:巾帼英姿映忠烈,箭舞长空定乾坤北宋仁宗年间,汴京城南校场旌旗猎猎,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武举选拔正在上演。狄青力荐其子狄龙挂帅南征,包拯却提议以比武定元帅。当狄龙以凌厉刀法连胜二十余将、途径天波...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8-01 北宋名相韩琦:三朝元勋的治国安邦之道北宋仁宗至神宗年间,一位出身相州安阳的士人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在历史长河中刻下深刻印记。他便是韩琦(1008—1075),字稚圭,号赣叟,这位历经三朝、...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7-23 王钦若的籍贯考据:从临江新喻到北宋政坛的江南身影北宋真宗、仁宗两朝的宰相王钦若,其政治生涯充满争议,但关于他的籍贯,史籍记载却高度一致——这位以“五鬼”之名载入史册的政治家,确凿无疑地出身于江南西路临江军新喻...
宋真宗 2025-07-22 福康公主香消玉殒后:驸马李玮的沉浮与历史余波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正月,兖国公主赵徽柔在孤寂中病逝,年仅33岁。这位曾被宋仁宗捧在手心的长女,死时衣衫褴褛、满身虱虮,甚至因生火取暖被炭火烧伤面容。这...
宋神宗怎么死的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7-10 丁谓:北宋权臣的功过与历史定位之谜丁谓(966-1037年),字谓之,苏州长洲人,北宋真宗、仁宗两朝重臣。他以"才高八斗、机敏善辩"著称,却因&quo...
宋真宗 丁谓 2025-07-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